关键词:1+X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1+X课程”体系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作用
1.1丰富学生知识面
小学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主,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所感所想,通过日积月累来提高与人交流时的语言能力。目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阅读篇目更侧重于对于文字的识别和感情的理解。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1+X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意义重大。通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拓展阅读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此外,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视野,也能为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奠定重要基础。
1.2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而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指引积累素材的方向。阅读是小学生们积累资料素材的重要方式,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或文学内容进行学习,通过阅读可以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此外,学生们可以在阅读和模仿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减少写作中的错别字、病句等问题。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以往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更加注重小学语文的智育,往往会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各种语文知识点。部分的教师习惯于根据教材来开展相关的阅读教学要求,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掌握文章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极少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这不仅会极大程度的消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还会对后续的语文教学开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有的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取得较为良好的成绩,往往会根据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来开展课程教学,让学生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课内文章的阅读,但却没有为学生推荐一些具有教育性和文学价值的书籍。
单一的阅读内容难以扩展学生视野,还会严重的影响整体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另外,虽然有的教师引进了多媒体教学,但由于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往往很难根据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进行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调整。这也会使实际的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3.1创设情景教学,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1+X课程”体系教学中,要想达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学生个性品质的目的,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想要学生在阅读能力上有所提升,就必须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去阅读文章。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的文章内容,创设出一个有趣、新奇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文章的描述,能真情实感的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在情境的带动下,积极的思考,引发情感的共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实体模拟的情境使学生逐步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教师授课时,也要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技巧,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诙谐的语气烘托幽默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沉浸在阅读课文的乐趣中。
3.2加强渗透法指导,帮助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所教授的阅读方法。学生通过对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融会贯通,能够有效地提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在“1+X课程”体系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师要在教学中对知识点进行逐渐渗透,切不可生搬硬套硬塞给学生。要使抽象的文章知识转变为具象形式慢慢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过渡式理解。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的阅读文章时,也要充分结合文章的具体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摸清文章的脉络走向,进而使学生理清阅读的思路。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抓住文章的点睛处,衔接上下文,不至于找不到阅读理解的方向。以此来整体的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其主旨含义,从而使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3.3定期开展读书活动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的过程。定期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可以鼓励孩子们去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帮助学生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并在定期开展的读书活动中进行交流和思维碰撞,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阅读,培养基本的能力。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的阅读习惯,增加自身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和积极性。
例如,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差异,教师可以结合网络上的推荐素材,围绕本单元课本的教学目标制定适合学生的书单,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内容。学生们通过复述、朗读、表演或创作等形式分享自己从书本中阅读的心得或体会,分享自己完成自主阅读后对本单元课程的学习是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读书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
3.4把握质疑契机,科学引导深层次阅读
有疑问才使得课文的阅读学习更加具有目地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勇敢的提出质疑,并引导学生正确的把握质疑的时机,通过质疑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寻找答案。对于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合理质疑,教师可以通过在阅读文章之前,科学地预设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质疑,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在阅读中独立的思考并解决问题。通过提出质疑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则可以令学生带有理解性的边读边思索,读完有收获,是一种可以改善思维拓展认知的阅读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1+X课程”体系对阅读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及时的树立全新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来引入多元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相关的阅读学习,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多元化的阅读和探究。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够为后续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焦士国.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9,21(15):215.
[2]胡艳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35-36.
[3]陈霞.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析[J].学周刊,2019(20):135.
[4]王跃江.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8(03):61-62.
论文作者:周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文章论文; 课程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