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和吡唑酮类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热的疗效比较论文_艾红梅

艾红梅

(中航工业西安交大附属医院三二〇一医院血液科 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 目的:比较口服非甾体类和肌注复方吡唑酮类药物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近5年来对139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发热患者的退热处理及效果,根据处理方案不同,将样本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口服非甾体类药物,以布洛芬混悬液为代表,共72例;B组为复方吡唑酮类药物,以复方氨林巴比妥为代表,共67例,比较两组退热治疗事件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A组93.1%、B组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58,P=0.032)。平均退热时间A组(2.93±1.34)h、B组(3.57±2.11)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1,P=0.045)。A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B组6例。结论:相比肌注吡唑酮类药物而言,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热的疗效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相对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非甾体类和吡唑酮类;发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057-0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是由于起源于淋巴细胞的B系或T系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所导致。此类患者由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化学物质、放射及遗传等因素使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脏器抑制正常造血。发热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如不及时控制,可致患者死亡[1]。针对发热患者,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措施有药物治疗和物理退热两种。由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特殊性,寻找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的药物十分关键。本文旨在探讨非甾体类和吡唑酮类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热的疗效,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样本选择标准:①我院血液风湿病科近5年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年患者;②诊断发热的标准参照《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③发热后使用非甾体类或吡唑酮类药物作降温处理;④将每次降温治疗作为独立事件计入总样本量。将统计数据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口服非甾体类组(A组)和肌注复方吡唑酮类(B组)。

1.2 治疗方法

在测量患者体温诊断发热后,立即对其进行治疗。A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0.4g口服;B组给予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治疗[2-3]。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退热时间、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用药后一段时间,复测患者腋窝温度降至37.2℃以下;无效:药物治疗后复测患者体温仍高于37.5以上,或无下降趋势。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样本数据见表1。

表1 统计数据

2.结果

2.1 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大多数体温得到有效控制。A组有效6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1%;B组有效5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58,P=0.032)。

2.2 退热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2.93±1.34)h、对照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2.93±1.3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1,P=0.045)。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使用口服非甾体类药物的患者出现呕吐1例,观察1小时后症状自行缓解。使用肌注复方吡唑酮类的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1例、皮疹2例、出汗较多3例。由此可见,观察组的安全性更好。

3.讨论

发热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非甾体类药物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从而降低体内白三烯水平,降低机体代谢率以达到降温目的。该药物采用相对安全的口服给药,不良反应较少,适合患者使用。

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发热,非甾体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优于复方比诺酮类药物,其退热效果更为迅速,不良反应较少。但应注意,非甾体类药物对胃肠道粘膜的损伤较大,应该避免给消化道溃疡患者服用,此外对于禁食状态的患者,仍应首选复方比诺酮类药物。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徐华侨.儿科发热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1-42.

[3] 廖莉,文政.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36):3879-3880.

论文作者:艾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

标签:;  ;  ;  ;  ;  ;  ;  ;  

非甾体类和吡唑酮类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热的疗效比较论文_艾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