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英美日三国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定标比超研究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情论文,英美论文,对策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1965(2015)06-0020-07 DOI 10.3969/j.issn.1002-1965.2015.06.005 0 引言 情报学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在学科体系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最早在1984年建立了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情报学教育在推动情报学学科建设,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我国情报学教育相比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起步较晚,教育体系尚未完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的问题[1]。如何提高我国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情报学人才成为我国情报学领域的一大重要课题。 本文希望运用竞争情报分析工具——定标比超的方法,选取国内外知名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学院如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信息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情报研究院、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图书情报学院,通过与英美日三国具有代表性的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对比,找出我国目前的差距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提高。 1 情报学教育发展概况 1.1 我国情报学教育发展概况 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情报学专业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1984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武汉大学率先获得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标志着中国情报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开始[2]。3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生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的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已经形成了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两级学位点相结合,结构和层次比较合理的教育体系。2015年,我国招收图书情报专业的高校与科研单位已有74家[3]。 1.2 英美日国家情报学教育发展概况 英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开展得较早,20世纪60年代,情报学的课程正式确立[4],70年代和80年代分别进行了两次比较大的调整,教育体系、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均得到改进以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英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始情报学教育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凯斯西方储备大学由受·福克教授在美国凯斯西方储备大学首次开设情报学科课程,标志着美国情报学教育的开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情报学教育也随之开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美国情报学教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发生较大变革,增设了信息管理与计算机的课程。据资料统计,截至2008年,美国招收情报学研究生并授予学位的科研院校共有64所(其中可授博士学位32所,可授硕士学位62所)[5]。 日本的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7年庆应义塾大学开设日本第一个专攻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硕士课程。1979年原文部省的图书馆短期大学正式改为四年制的图书馆情报大学,设立了图书馆情报学硕士学位,开始对图书馆与情报学科进行广泛的研究。之后,爱知淑德大学文学大学院分别在1989年和1991年增设了硕士和博士课程,标志着日本图书馆与情报学研究生教育体制的形成[6]。 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情报学教育各有特色,发展渐趋成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因此选取该三国与我国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做对比分析,找出我国目前存在的差距,对我国情报学教育的改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与英美日国家情报学教育对比分析——定标比超法 定标比超是竞争情报的基本工具之一,对促进组织发展、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定标比超,是将自己的产品、服务与竞争对手或其他产业领袖的企业产品、服务和管理措施进行定量化评价比较,通过学习他们的优点,制定改进的最优策略,以改善自己的产品,服务和经营效果,提高竞争力的过程[7]。定标比超可以帮助组织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相应地制定改进措施。 本文希望通过运用定标比超的方法,对比我国和英美日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代表性机构的培养情况,找出差距,学习他们的优点,从而制定出我国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改进措施,促进我国情报学教育更好地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并非试图全盘照搬他国优势,而是在面向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抓住情报学教育的本质进行适应国情的改进,因为毕竟不同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同,从根本上说教育体系是以特定的社会背景作为基础的。 2.1 确定比较内容 定标比超内容的确定是整个定标比超过程中最基本也最关键的一步工作,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定标比超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涉及很多方面,这就需要对情报学教育有一定的了解,挑选出最需要改进和最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内容。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后,利用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最终选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培养模式:包括入学条件、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培养方式、奖助措施、学位点等。 科学研究:包括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学位论文等。 课程教学:包括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设施、教学形式、毕业要求等。 就业情况:包括就业率、工作类型、就业途径等。 从不同的层面,又可将定标比超各项具体内容分为操作层、管理层、战略层3个层次(见表1)。 2.2 选择比较目标机构 在企业组织中,可供选择的定标比超对象通常是在行业内部处于领先地位,或者是同行的竞争对手。定标比超“标杆”的确定决定了定标比超工作过程的难易程度以及最终的效果,因此也至关重要。 由于各教育机构培养情报人才的侧重点不同,故各高校的培养方案也各具特色,故在目标机构选择的时候,依据国内情报学教育培养机构的情况,选择英美日三国中公认度高、与国内交流较多、参考价值大的机构进行对比,并且参考各国权威机构发布的专业排名综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机构作为比较对象,以期更好地体现各国最高水平的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情况。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该学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信息管理教育与研究机构,在2003年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组织的全国第二届学科评估中,学院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被评为全国第一。2009年,该学院加入iSchool联盟,是该联盟领导小组成员,同时也是国际图联(IFLA)常务委员会成员机构[8]。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该校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对“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的最新专业排名(2013)[9]中位居首位。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的情报研究院是世界上公认最好的图书馆情报学研究机构之一,同时也是iSchools联盟的核心成员之一。 谢菲尔德大学。该学院在“2014《泰晤士报》英国大学专业排名(图书和信息管理)”[10]中位居首位。谢菲尔德大学信息学院是英国较早开设图书情报课程的单位之一,是英国具有代表性的开展图书情报教育的机构。 目前尚未有某一权威机构针对日本情报学相关专业进行大学排名,故笔者查找相关资料,选定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庆应义塾大学为研究对象。1951年该校文学部图书情报学科的成立标志着日本正规图书馆情报学教育的开始。1967年开设了硕士课程,1968年正式更名为“图书馆情报学科”,1975年开设了日本第一个专攻图书馆情报学的博士课程[11]。 2.3 细化比较框架,构建评价指标 通过以上的内容分析,构建出我国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定标比超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笔者访问了上述学院的官方网站,对网站内容进行分析,同时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将信息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具体分析如下。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以下对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分析如若未做说明,均针对硕士研究生教育。 2.3.1 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首先对英美日三所高校院所及我国的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如表3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入学条件上,英美日三国院校均招收已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对专业不设限制,按学校各自情况决定是否要求入学考试,灵活性大,招生较为宽松。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入学条件则较为固定,所有学校招生均要求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合格后进入高校面试环节,面试通过后方可录取。 在培养目标上,英美日三国都明确具体,英国的培养目标脱离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单一概念,侧重于其他学科相结合,向多层次、多目标发展。美国和日本则明确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培养图情专业人才。相比较而言,我国情报学研究生培养目标较为笼统,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这样不容易培养学生具体从事某一职位的能力。 在学习年限上,三国学习年限均较短,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提前或延期毕业。相比较而言,国内的学习年限较长,国内多数院校均将培养年限定为三年,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申请提前毕业。很多学生往往在完成一年课程学习后,将剩下的时间投入到实习找工作中去,无法安心搞研究。 在奖助措施上,英美日三国的培养机构均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奖助学金以支持学生完成学业,并且提供助学贷款给经济紧张的学生,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美国还给予学业优秀学生旅行基金支持。相比较而言,我国情报学专业提供的奖学金支持力度相对欠缺。 在学位点上,英美日三国学位点数量均较少,没有学业硕士和专业硕士之分。相比较而言,国内学位点多,除图书情报学外,还涉及档案管理、电子商务等。并且有学业硕士和专业硕士之分,学业硕士偏重学术研究,专业硕士偏向于实践应用,针对不同的需求开展教学,但国内高校在实施力度上存在不足。 2.3.2 科学研究比较分析 其次,从科学研究角度对比我国与英美日三国情报学研究生培养代表性机构,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研究方向上,英国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拥有颇具特色的化学信息学和健康信息学;美国在传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增加青少年文献服务等特色研究;日本侧重于信息检索与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研究仍偏重传统情报学理论方法研究,跨学科领域的交流较少。 在科研项目上,英国和美国均数量众多,并在学校之间、国际间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且项目内容紧扣学术研究前沿领域。相比较而言,我国院所的科研项目多自为一体,学校间合作较少。 学位论文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研究生的专业水平。英美日均对学生提出撰写学位论文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我国对情报学研究生也提出了撰写学位论文的要求,并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论文质量有待提高,真正做到有所创新的学位论文还较少。 2.3.3 课程教学比较分析 再次,对比我国与英美日三国的课程教学相关指标,如表5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师资队伍中,女性教员的角色不可忽视,在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的28位核心教员中,有16位都是女性。绝大部分的教员都具有博士学位,教员的教育背景多样化,许多教员不仅拥有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位,还拥有其他学科的头衔,并且绝大部分教员的学位并不是在本校取得的。另外,导师制度非常灵活,除了专职的导师队伍外,还聘请图情领域专家兼职指导研究。相比较而言,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年龄结构上,具有教授级别的导师年龄均偏大。在知识层面上,担任传统课程的教师较多,教师的学术背景呈现单一化,很多教师本硕博均为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很多教师在本校毕业后继续留在本校任职,知识结构重复,能够真正指导学科前沿领域研究的教师较少。 在课程设置上,英美日各有特色,表6反映了英美日三所代表性院校及我国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情况。英国以模块化为基础来设计课程,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并且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情报学已经与计算机、人文、经济管理专业融合在了一起。美国的课程深入细致,内容全面,在保留传统图书情报课程特色的同时,针对性的开设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以适应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从整体而言,其课程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和前沿性。日本专门设置课程实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国的共同点是都适当地添加了以网络环境和知识经济为背景的计算机网络技能课程。课程设置跳出了图书馆与信息服务等情报学传统的课程体系,向更广泛的信息技术领域拓展,相比较而言,我国目前的课程教学虽也增加了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但尚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灵活有余而系统不足。 在教学设施上,英国和美国均设有网络教学设施,为学生网络教学提供技术支持。设虚拟图书馆,并拥有大型计算机实验室等硬件设施。相比较而言,国内院校也兼有图书馆、计算机实验室、信息中心等设施,但也只有少数院校具有此类条件,大部分院校教学设施较为落后。 在教学形式上,灵活多样。全日制与半日制相结合,引入远程教学模式,与他国开展合作交流,学生有机会参与国际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举办各类专题研讨会,有助于学生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最新研究成果。三国在注重学生理论研究能力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相比较而言,国内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一直提倡启发式研讨式教学,但是较少学校能够真正做到。并且国内的研究生教育实践课程很少,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研究型人才,但若走上实践工作岗位,遇到问题容易束手无策。 毕业要求反映院校对学生培养质量的控制。在毕业要求上,英美日均要求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且对学分的要求较高,并需完成相应的学位论文,有些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相应的实践才能拿到学位,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这也反映出美英日院校对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很严格,属于“宽进严出”的模式。相比较而言,我国情报学研究生实行“严进宽出”,对研究生入学要求很高,但是相对容易毕业,只要完成相应的课程学分和学位论文,基本都可以按时毕业。 2.3.4 就业情况比较分析 最后,从就业情况角度对比分析英美日三国及我国的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情况,如表7所示。 英美日在培养目标上均提出要培养为信息服务专业人才,就业情况可以作为衡量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的一个标志。从表中可以看出,英国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多样,美国日本的毕业生去往图情领域就业的学生居多。英美日均提供多种途径供学生搜集招聘信息,美国还提供专门的职业顾问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成功率。相比较而言,我国普遍存在就业压力大的现象,且院校提供的就业途径较少,学生很多时候依靠自己对企业招聘信息的搜集。 2.4 对比差距,制定改进战略 通过以上对我国与英美日三国代表性情报学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目前存在一些差距,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以下的改进策略。 2.4.1 迎合社会需求,调整培养模式 在培养目标上,实现培养目标多样化,开展对情报学研究生社会需求的研究,找准情报专业的定位,以培养适应新经济新环境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学习年限上,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完成相应的课程学分以及毕业论文后提前毕业,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4.2 把握学术前沿,增强科研实力 在研究方向上,紧紧把握住领域内的学术研究前沿,不断调整改进研究方向。在科研项目上,学校之间多开展项目合作,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学生的学位论文也应紧扣学术研究前沿领域,提高对学生学位论文的评审规格,做到严进严出,保证培养质量。 2.4.3 课程设置体系化,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课程设置上,在保留情报学专业原有优势的同时根据社会对不同类型信息人才的需求来定制相应课程,指导学生依据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学习计划,重点加强学生的情报意识、获取、分析及应用能力。 在师资力量上,急需建立起一支学科背景多元化的高素质导师梯队,将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研究创新能力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吸收到导师队伍中,并且在年龄结构上承继,知识结构上互补,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形式上,压缩纯理论性的课堂教学时间,学习国外培养机构产学研相结合的经验,尽可能多地提供参与具体工作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课题研究和具体工作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新,提升其情报专业技能,锻炼其独立工作、研究和创新能力。并且积极对外开展合作交流,可以采取与国外教育机构和大学联合办学的模式。 2.4.4 结合就业形势,提供就业指导 在就业指导上,注重与企业的联合,为研究生提供科研实践基地,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将来就业打开渠道。同时应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且这种就业指导不能仅仅局限于在毕业季或毕业前特定时段,而是要在入学伊始就开始并贯穿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帮助其建立明确的专业目标和职业规划,弄清未来的就业方向,促使其有针对地选择研究领域和补充相关技能。积极帮助研究生搜集、提炼来自各方面的情报人才需求信息。 3 结语 通过以上用定标比超的方法对我国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分析,发现我国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差距,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具体的改进措施,希望能给我国的情报学研究生培养单位提供参考,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收稿日期:2015-01-29 修回日期:2015-03-09中美美日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校准率及对策研究_情报学论文
中美美日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校准率及对策研究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