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系统集成产业--我国高技术产业未来发展模式研究_系统集成论文

智能型系统集成产业——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发展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系统集成论文,未来发展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未来产业发展进程中,高科技产业是塑造以大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形象,还是依据现有科技资源,以现有产业条件为基础,走以智能型的系统集成模式为主的产业发展道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

我们认为,在现有的市场环境、现有的资源条件和现有的产业基础条件下,未来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将逐步选择并深化发展为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系统集成产业。需要指出,本文的研究由于受多种因素限制,作者无法对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模式一一作出详实的剖析,只能在例举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北京试验区)先行一步的发展经验基础上,探讨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同时,本文只局限于对今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模式取向的研究,而忽略对模式形成过程的进一步探索。

一、区域优势与产业模式选择

(一)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

1.区域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立足于本区域的资源优势基础上,区域内的天然资源、地理优势、人才资源、交通资源、技术储备以及历史延续的产业基础等等,都是选择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条件。依靠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经济,利于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避免产业的趋同。

2.产业模式选择与区域优势。产业模式的选择不能脱离区域的资源优势,产业模式的选择与区域优势的发挥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扬长避短,发挥本区资源潜力,这是确定区域产业模式的基点。

(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

(1)技术储备与人才优势。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多位于全国、各省市的文教、科研中心,其发展优势在于技术储备,在于人才的优势。例如北京试验区在密集的100平方公里内,聚集着54所高等院校,138家科研机构,智力的密集程度举世罕见,为本区域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保证、人才保证。(2)信息优势。 高新技术开发区大都是全国、各省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金融、国际交流的中心,其便利的通信设施和发达的信息网络,以及与国内外频繁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使其成为信息中心。北京试验区还是全国最大的高科技产品和元器件的集散地,是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晴雨表,也是技术、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中心。信息优势也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3)产业基础优势。目前,国内已形成以“中国科技百强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这是发展民族科技产业的强大的生力军。企业的规模化和集团化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在高新技术开发区涌现出一批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经营多元化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2.劣势分析

(1)空间限制:大多数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建成区内, 区内可供规划的生产性用地奇缺,房租、地价偏高,产业规模化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空间的限制;(2)劳动力成本高: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劳动力成本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高;(3 )资金短缺:高科技要实现产业规模化,对设备和工艺的要求高,投入大,资金需求大于供应,产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资金短缺的限制;种种制约决定了难以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形成大的基础加工工业。

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发展模式选择

(一)自成体系的产业发展模式

1.自成体系的产业发展模式的产生。经过几年以技术为载体的贸易方式的积累,以自有拳头产品为主体的多元化经营的积累,使企业再发展的实力大大增强,特别是一些集团企业在资本、技术、市场、人才、信息等各方面已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它们已有能力,也有要求建立以自我生产加工为主体的生产加工基地。如北京试验区的L 集团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微机及各类板卡的生产基地;S 集团已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与日本合资建成标准电器、灯具及电子血压计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另一投资几千万美元的新型保鲜食品的生产基地正在筹建之中。这样,在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集技、工、贸、信息、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企业成长模式。

2.自成体系的产业发展模式的特征。这类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体系同传统企业的生产体系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该体系具有高度的开放特征。这种开放特性反映了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集中和分工的内在统一的特征;同时,也反映了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即实现联合开发与资源共享。这类生产体系的开放特征反映在:(1)生产组织体系的开放性。现代经济运行中,社会分工和协作日益紧密,高科技产业的生产组织体系不可能是封闭的,它离不开社会各类企业的广泛合作。(2 )技术研究体系的开放性。高科技产业的研究开发体系是以大中型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自有的开发机构组成;技术来源包括企业自己立项开发、合作开发、购买关键核心技术以及技术的引进等。(3 )市场营销体系的开放性。企业可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营销网络,实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开拓。

3.自成体系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的条件。这种以自我技术为核心,依靠自有生产能力为主体的从事高科技产品生产的企业,其自身必须具备相当高的物质条件。(1)企业必须具备充足的先期积累, 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良好,新产品投产后的再积累足以弥补基建和设备投资对资金的大量占用;企业的信用良好,保证有足够的金融资金的注入。(2)项目技术水平先进,效益良好,市场覆盖率高。(3 )生产工艺成熟,能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装备组织大规模生产。(4 )企业要有生产经营人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作保证。(5)良好的技术保障。 企业要保持不断创新的活力,不断实现技术再生,使产品的技术档次和生产加工工艺不断升级。

因此,在未来高科技产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不应盲目鼓励企业追求加大固定资产投入,走“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发展老路子,这类自成体系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整个高科技企业群体中的比例不宜过高。同时,受客观因素的制约,也不可能过高。

(二)智能型系统集成产业

1.智能型系统集成产业的定义。所谓智能型系统集成产业是指企业以自有软、硬体技术为载体,利用现有工业的初级产品和加工能力,在高新技术企业内进行系统的集成,达到较高的系统增值目的,以此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简言之,智能型的系统集成工业是从事系统增值的高科技产业。

智能型系统集成产业具有很高的复合性与关联性,集中体现出高科技产业的辐射效应。它有利于企业实现集约化经营,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活化刚性存量资源;有利于现有产品结构的调整,促进传统工业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发挥生产的内涵潜力,实现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智能型系统集成产业的表象形态与内涵特征。(1 )表象形态:在这类产业化模式的企业中,我们将看不见现代化的大工厂及庞大的生产流水线。因此,这类工业纯粹是无烟工业。(2 )内涵特征:这类产业制造的是系统集成产品的大脑和心脏,企业是以自身核心技术为载体,采用系统集成的生产方式,对初级产品进行二次创造,形成智能型的系统集成产品。同时该类生产体系的加工对象已经超越了传统加工工业对初级资源的加工,是高基点的再创造过程。这里,计算机芯片、裸体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仅仅以初级产品形态出现,成为系统集成体系的加工对象。

3.智能型系统集成产品的形成过程及价值形成特征。智能型系统集成产品是智能型系统集成产业的实物产出形态,有其独特的形成过程与价值形成特征。

(1)典型的智能型系统集成产品的形成过程(请见图一)。

图一 智能型系统集成产品的形成过程

典型的智能型系统集成产品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构思立项、研究开发、产品定型、基础部件生产加工、核心软硬件生产、质量检测、产品集成、市场营销、价值实现。是一个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过程。

(2)智能型系统集成产品的价值形成特征(请见图二)。

图二 产品价值形成特征

由于再创造过程中注入了软、硬体关键技术,使产品的系统功能升级,使产品的技术档次升级,以此带来产品终极价值的大幅度提高。

智能型系统集成产品的价值形成特征可描述为:

附加增值高:

△Y″》△Y′

投入产出效益好:

△Y″/△X″/》△Y′/△X′

4.智能型系统集成产业组织体系的构成。(1)组织体系的构成:由核心层企业、紧密层企业和松散层企业组成(请见图三)。

图三 产业辐射形式

核心层里,高技术企业从事的经济活动包括产品的立项开发,产品的总装、调试,产品的质量检测以及市场的开拓等一切市场主体的行为。

而基础加工是由紧密层和松散层企业承担完成。紧密层企业包括以企业兼并和重组、创建股份制企业等资产联结的方式成立的专门从事生产的企业。松散层企业是指以合同、契约等方式接受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委托加工、厂房及设备租赁的企业。

企业发展初期,普遍采用委托加工、合作生产等采购式生产方式,它已不能适应再发展进程中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其主要原因是无法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使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由于异地生产,各工序衔接困难,使交货期难以保证。因此,应改变过去那种松散的合作方式。一方面,以资产为主要联结纽带建立企业联合体,彻底打破所有制和部门条块管理的限制;另一方面,要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强化法律约束。

(2)组织体系的系统网络结构:由核心主体、生产子网、 技术子网、信息子网、营销子网组成(请见图四)。

图四 系统网络结构

主体核心企业采用智能化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其功能就是实现系统集成。核心层企业以自身的软、硬件核心技术,将外围生产网络的初级产品(技术附加值低、加工难度低)集成,形成具备系统化功能的系统集成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增值高、高加工度化)。并通过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子网、技术子网以及营销子网获取市场信息,推动技术优化,实现产品价值。

5.智能型系统集成产业的特征描述:(1 )阶段性:表现为产品形成过程的不完整性,它舍弃了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在初级产品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产品形成是集中→分散→集中这样一个过程。(2 )附加值高:系统集成阶段是产品最终价值形成的核心阶段,由于在初级产品基础上加入关键的核心技术,使产品集成为一个有心脏和大脑功能的高科技产品,使系统功能远远高出初级产品。由于技术的附加含量,使产品的终极价值远远高于初级加工形成的初始价值。(3 )生产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这类高加工度化的产品,要求有相应的高智能化的产业工人,生产工人的白领化是未来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根本趋势。(4 )高度集成化:系统的高度集成化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技术的集成。其次,功能的集成。高科技产品的系统集成过程也是产品的最终功能的形成过程。再次,产品部件的集成。这类产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是由初级产品和自有软、硬件集成的。(5)产业的辐射力度强: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高科技产业向传统工业产业的横向转移和渗透;二是高科技产业的区域间的纵向转移。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两种主要模式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企业其侧重不同。在现有市场资源条件下,根据高科技产业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特征,应选择智能型的系统集成产业作为未来高科技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一种主导模式。

标签:;  ;  

智能系统集成产业--我国高技术产业未来发展模式研究_系统集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