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和加强思想建设--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经验_爱国主义论文

重视和加强思想建设--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经验_爱国主义论文

要重视和加强思想建设——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建设论文,全会论文,决议论文,十四届论文,六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这是对思想道德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精辟概括。思想建设是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的紧迫性。

思想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重视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优势。重视思想建设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他还指出,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一项经常的基本任务。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思想建设,曾深刻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毛泽东同志强调:“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他还明确指出:“在一些人眼里,好像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好像马克思主义行时了一阵,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针对这种情况,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的同时,就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要估计到资产阶级思想的渗透和侵蚀是不可避免的。他反复强调要注意党的思想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精神污染,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特别要教育好青年,教育好后代。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强思想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党的十四届四中、六中全会又对落实这一战略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最近,江泽民同志又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这些都使新形势下的思想建设得到了最有效的加强。

思想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基础。思想建设,主要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等。思想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如果说,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那么思想建设则是道德建设的基础。道德是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教育和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而发生作用。而道德概念的评价标准,教育和舆论,又无不受一定的思想体系的支配和影响。因此,只有思想建设搞好了,道德建设才会有牢固的基础。思想滑坡,失去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崩溃,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如同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一样,精神文明建设也必须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方向。精神文明中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些内容是不同社会制度下共同的或近似的,有些内容是不同社会制度下不同的或对立的。我们既要搞好不同社会制度下共同的或近似的精神文明建设,更要高度重视并着力加强体现着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精神文明建设。而思想建设最能鲜明地体现这一点。思想建设是要解决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过去之所以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就是因为“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从总体上看,思想建设主旋律突出,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气象。但由于种种原因,也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像苏东剧变解体那样的严重曲折,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感到疑惑和迷惘,人们思想上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要求得到回答和澄清。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思想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同时,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也使人们普遍感到忧虑。三是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给我们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国门打开之后,资本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也乘隙而入。特别是国外敌对势力通过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加紧对我进行“西化”、“分化”,使思想建设的任务更为艰巨复杂。四是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不够的问题,也有封建糟粕沉渣泛起的问题。这些情况表明,必须大力加强思想建设,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澄清思想,明辨是非,统一认识,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

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一、加强理论建设,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理论建设是思想建设的基础。《决议》强调:“加强思想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这是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指针,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这一理论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坚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这正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西方国家或新加坡做法的本质区别,是中国特色所在。

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在掌握科学体系,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决议》高度概括了对学理论的目的要求,即抓住一个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决两个认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达到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的目的。

《决议》对各级领导干部学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强调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学习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增强把握全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搞好了,真正凝聚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一认识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有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第二,广泛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凝聚全民族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决议》指出:“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决议》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对爱国主义的重要作用和时代特征作了高度概括。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之所以能完整地延续至今,爱国主义传统是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正是爱国主义传统,成为凝聚全国各民族的力量,维系国家统一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正因为爱国主义具有了这一时代赋予的新内涵,才成为新时期团结和调动最广泛社会力量的思想源泉。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奋发前进,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作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中国离开社会主义,就会落后、混乱,以致分崩离析,就会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历史和现实所作出的结论。因此,社会主义是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一切真正希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爱国者,必然热爱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这种高度统一性,使人们热爱祖国的热情大大发扬起来并凝结为为祖国亦即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精神。

认清一个真理,树立一个精神,形成一种风尚。《决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认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个真理,在全社会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形成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国家尊严为最大耻辱的时代风尚。

认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个真理。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了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4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能最大限度地增强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早日腾飞的社会制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使全国各族人民更加自觉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更加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在全社会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对自己的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集中地表现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民族自尊心是一个民族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容许外人歧视、凌辱本国和本民族的尊严、荣誉,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情感。坚强的民族自尊心,是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源泉。中华民族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决不允许对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成就采取一概否定的虚无主义态度,更不允许在外国人面前卑躬屈膝、丧失国格以及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任何言行。

民族自信心是在前进道路上,依靠本民族的力量,战胜各种困难,对创造美好未来充满坚定信念的一种情感。中华民族是一个自信心很强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就是在坚定的民族自信心鼓舞和激励下,战胜各种曲折和困难,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中华民族今天的自信心,更是来自于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自觉认识,来自于对国情的深刻了解,来自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念。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在保卫和发展自己国家上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在今天,主要表现为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表现为敢闯、敢试、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还表现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团结友爱、开拓进取的艰苦奋斗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全社会形成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国家尊严为最大耻辱的时代风尚。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要在全社会努力创造一个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热爱祖国,贡献社会,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成为我们时代的风尚。

第三、深入进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倡导敬业创业精神。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艰苦创业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依靠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受住了各种复杂险恶局面的严重考验,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包括“围剿”和反“围剿”那样的苦斗,万里长征那样的磨难,1941—1942年抗日战争那样的严重困难,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国。建国初期,我们的党员和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那时人们物质上是清贫的,精神上却是充实的。正是靠这种精神,我们渡过了建国初期由于战争破坏和帝国主义封锁造成的严重困难,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极端贫穷落后的底子上建起了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第一,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建国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各地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的总体水平、综合国力,尤其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还排在较后的位置,这与我们12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实践中继续发扬革命战争时代的艰苦创业精神。就是国民经济有了更大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更大改善,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这是国家和民族始终保持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第二,这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没有一股艰苦创业、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没有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我们共产党人只有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去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巨事业。正如《决议》指出的:“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第三,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求的。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关系到人们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建设自己的国家,去创造新的财富、新的生活,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讲艰苦创业,后来日子稍微好一点,就提倡高消费,于是各方面的浪费现象蔓延,加上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法制不健全,什么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等等,都出来了。”要让人们懂得,改善人民的生活,必须建立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多劳多得,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必须照顾国家整体利益和左邻右舍,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倡高消费、高福利,不仅脱离国情,而且容易助长人们的享乐思想,滋生种种腐败现象。至于慷国家之慨,办事讲排场、比阔气,甚至用公款吃喝玩乐,奢侈挥霍,不仅违背党的纪律,而且严重影响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是党和人民所不允许的。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思想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把思想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新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两个转变,顺利完成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人们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抓住机遇,施展才干;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激励人们振奋精神,团结拼博,艰苦创业,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的稳定,需要进一步帮助人们坚定信念,理顺情绪,抵制消极因素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所有这些,都表明了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两个文明建设任务的重要保证。任何忽视、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各级党委要认真探索、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譬如,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拓展和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努力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等等。这都需要各级党委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来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要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和各项实际工作来做,切实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防止思想政治工作“空对空”、“两张皮”。

要切实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要贯彻民主原则和正面引导方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灌输引导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情理交融,亲切可信,为人们所欢迎和接受。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区分层次,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增强工作实效。

标签:;  ;  ;  ;  ;  ;  ;  ;  ;  ;  ;  ;  ;  

重视和加强思想建设--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经验_爱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