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主义教育哲学视角下的教师教育观及其作用论文_梁化美

关怀主义教育哲学视角下的教师教育观及其作用论文_梁化美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300)

摘要:关怀主义教育哲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诞生,并正在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它秉持着自身所独有的特点,向人们传达了对教师教育独到的见解:教师的关怀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本文试图在关怀主义教育哲学视角下,探寻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担任教师角色,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如何运用“关怀”理念来确定师生观等问题,以及在这一理论的支持下,尝试阐述教师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关键词:关怀主义;教师教育

一、有关关怀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1.关怀主义的教育目标

诺丁斯及其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认为,学校的教育重点不应该只放在学科内容的教授上,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对孩子来说不是一种提高,反而会控制和拘束他们多种能力的发展。因此,诺丁斯他们提倡,学校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道德优良、身心健康的人,教育最基础的工作是“让孩子们相信他们得到了关怀并学会了关怀别人”。

2.关怀主义的教育内容

上面提到,关怀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基于这一目标下的教育内容就非常明确了,那就是除了教会孩子们一定的学科知识,让他们学会关怀和被关怀,是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在这一教育内容的统领下,一方面,孩子们需要学习学会关怀自己,比如学习各种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关怀自身,是为了进一步维持自己的形象和自尊;另一方面,孩子们需要在被关怀中学会关怀别人,比如在感受到别人给予自己的关怀之后,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如何回应自己的同学伙伴以及家人老师需要的帮助或者渴求,如何建立与他人的良好关系等,都是关怀主义所要求的教育内容。

3.关怀主义的教育方法

在诺丁斯看来,关怀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四个:对话、榜样、肯定和实践。首先,关于对话,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包容式、坦诚式的,通过有效的对话沟通,双方都能明确的阐述自己的需要并能接收别人所要表达的信息,都能感受到关怀与被关怀;其次,关于榜样,教师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以自身独有的人格魅力向学生给予关怀,并让学生有所感知;再次,关于肯定,在孩子们能够自己辨识别人为他们带来的友善关怀和帮助时,在孩子们带给别人关怀时,要积极的肯定他们,并向他们一种信任感来维持他们的关怀;最后,关于实践,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中,一定要放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孩子的关怀心理,并让他们充分的享受关怀体验感。

4.关怀主义的教育过程

尤其是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除了学习相应的学科知识以外,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关怀感,学会与他们对话,并让他们感受到正在被关怀,具体的做法有如下几种。首先,师生或者生生之间发生内部矛盾或者冲突时,要秉持着关怀的宗旨来解决问题;其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正确解读与学习竞争对手的关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共同学习和进步;再次,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怀他人,积极帮助别人;最后,学会调动学生的关怀感,让他关爱动物、植物以及整个自然世界。

二、关怀主义教育哲学视角下的教师教育观

1.教师的素质观

从关怀主义教育哲学的观点来看,他们主要提倡在师生关系上,要建立关怀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目标上,主要教授孩子“学会关怀”。这些任务实际上对教师发出了更大的挑战,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自己努力学习和提升,才能实现“关怀主义教学”。

首先,是教师的教育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名老师而且还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教师不仅要协调好与周边圈子如家人、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坚持学校是培养有关怀情怀、德行健康的学生的目标,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定好位;其次,是教师的学生观,要想建立起关怀型的师生关系,就要认识到,在学校里师与生的关系是平等友好的,只有在这种关系下,师与生才能进行对话,才能有关怀与被关怀的感受,并进行真正的体会;再次,是教师的自然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人际关系的关怀,教师要认识到人类不是整个世界的主宰,人类应该是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教导学生主动关心爱护动物、植物,树立爱护大自然的自然观;最后,是教师的科学观,教师要认识到,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科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那么在科学的背后为它提供动力的,就是那种健康的道德精神。因此,关怀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师要把科学发展与关怀精神恰当的联系起来。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扮演

在关怀主义教育哲学的理论根基下,已经阐述和分析了教师自身以及进学校的教育目标应该沿着什么方向前进,与此同时,与关怀取向同步的课程方案,也在进行着相应的变化。关怀主义教育哲学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情感与关怀”为导向,将这种关怀精神渗透到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实践当中。比如,在课程实施的从始至终,都要以关怀学生为教学宗旨,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关怀启蒙,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从多方面展开,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他们的关爱,包括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且有爱的,师与生能融洽相处,能够沟通和对话的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教师的关怀方法

第一,教师职业意识的淡化。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很强的职业意识,就会把自己拘泥于学生、教师、学校这些狭隘的空间中,教育效果也差强人意。诺丁斯曾说过,教师只有抛弃职业意识,继而转向并参与到关怀关系之中,才能让自己和学生感受到人类之爱。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关怀主义教育哲学不仅要求教师自身的情感和谐自洽,还要协同整个人类社会活动,与他们也一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科知识,还要对这个学科知识进行超越,细心体会和感受学生学习心理上的变化,做到既是学生学习上的领路人,同时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引领者、呵护者、陪伴者。把教育放到整个人类社会中来看,就会发现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教师只是这个工程中的一环,教师只有淡化职业意识,从全人类的整体出发,才能向更好的构建与学生关怀与被关怀的联系迈出关键一步。

第二,教师个体经验的分享。关怀主义教育者认为,教师只有进行个体经验的一些分享,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倾听教师的个体经验的分享时,会不由自主的有一些情感体验,并且能够与老师进行共情,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并进行表达。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尤其是心理层面的距离,教师与学生都有一种开放式、包容式的心态接纳对方,为关怀情感的流露开拓了宽阔的道路,并且,在这样一种情境下的对话,才是平等和友好的,才是具有连贯性和持续性的,学生才能做出良好的回应。

三、关怀主义教育哲学对教师教育的作用

1.关怀主义教育哲学对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作用

关怀主义首先提出了“关怀课程”这样一种理念,它的目的旨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彼此间的友善、信任、尊重的这样一种情境中培养“关怀”,而这,是关怀主义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并且维持与学生关怀与被关怀的关系,这是教师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最核心的一个部分,教师要透过几个有意义的活动,来向学生表达这种主题观念,比如,班级阅读可以以关怀为主题,在与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与讨论时,尝试来提高他们对“关怀”的理解并为他们所接受,此外,还可以向学生布置相关的“关怀课程”主题作业,使学生在活动和作业中参与。只有在这样一种关怀环境里,学生与教师的关怀感才会深刻,“关怀课程”才有所成效,教师与学生建立的关怀关系才能进一步向前推进。

第二,教师要在持续不断的反思过程中“学会关怀”,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要耐心的给予解答,同时,遇到教师与学生都不懂的问题,这时候,也正是教师运用关怀的时候,要允许学生有质疑和困惑,并在聆听学生的这些难题之后,共同解决并分享各自的想法,在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关怀,并使学生加深对关怀的理解,做一个具有关怀型特点的人。

2.关怀主义教育哲学对教师的培养类型的作用

在关怀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理论的引领下,对教师的培养有了新的要求和规定,它提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新的关怀型对话,达到关爱、友善、信任、尊重等这样一种新的关怀关系。

第一,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建立一个教学任务上的共同体。这就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是孤零零的只身一人,是有一个团体来共同学习和进步的,在这样的一个团体中,教师们可以针对问题和困惑共同研讨和商量,共同攻克教学上的难题,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第二,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建立一个情感交流的共同体。教师们除了解决教学上的一部分困难外,在他们的教学环境之下,他们的情感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关注和重视。教师们可以向同伴倾诉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他们的焦虑,倾听其他同伴的痛苦和挫折,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教师们得到关怀并关怀了别人,在这个共同体中共生共成长。

四、结语

关怀主义教育哲学通过它自身想要传达的教育理论,向教育呈现了它的教师教育观、教师如何在关怀中教学,以及它对教师教育是如何起到作用的。这些理论对教育以及教师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思想理论,对教师教育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何艺,檀传宝.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与关怀教育思想[J].伦理学研究,2004(1):81-84.

[3]石中英,余清臣.关怀教育:超越与界限——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4):28-31.

[4]袁丽.论关怀主义教育哲学的教师观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影响[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6):19-24.

[5]刘徐湘.论教师教学生活的智慧——一种形上关怀[D].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2005.

[6]陈凯.论关怀型教师的实践取向及其养成途径——基于诺丁斯关怀伦理学的思考[J].中国教师,2009(17):19-22.

作者简介:梁化美(1993-),女,山东泰安人,山东师范大学,2017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

论文作者:梁化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关怀主义教育哲学视角下的教师教育观及其作用论文_梁化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