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联网技术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项目管理。本文对物联网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物联网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逐渐实现智能化,因此物联网技术就应运而生。建筑工程随着规模逐渐扩大,安全事故问题越发严重,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等智能化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施工安全。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1.物联网技术的定义。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他们认为,物联网就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对“物联网”的涵义进行了扩展。报告认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
RFID技术:这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是物联网最关键的一个技术。
泛在传感技术:重点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将现实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进行量化,形成数据,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传送到指定的位置。泛在传感技术其中一个代表是Zigbee。
纳米嵌入技术:利用纳米技术制造超微型传感器,构建看不见的传感网络。这些被称为智慧尘埃的超微型传感器,可以嵌入到任何物品之中,而且对使用不造成任何影响。
智能运算技术:传感器得到信息后,需要对其进行语义的理解、推理和决策,这些需要智能、运算技术来完成。
3.物联网技术的组成。
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通过信息感知技术(汇接节点、感知节点、射频识别终端等)采集感兴趣的数据和信息,感知层应用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传感器控制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等。网络层主要依托于已发展成熟的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通过对感知数据进行存储、理解、分析和挖掘,将数据信息高效准确的传输到应用层。应用层主要用于解决人机交互的问题,网络层对感知数据分析和处理并传输到应用层,应用层利用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所需服务,把物联网技术与行业或个人需求结合起来,实现应用的广泛化和智能化。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应用
1、照明控制技术。
单灯控制技术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先进的路灯控制管理新技术,通过单盏路灯的实际工作电流和其额定电流之间数据对比,可以实现高效管理和节能控制。应用单灯控制系统后,所有路灯的故障信息都会被及时传送到监控中心。维修人员利用系统固有的路灯故障位置地图显示功能,在检修车出发之前就可知道故障的准确地点,使维修成本大大降低。当有某一盏灯具出现故障时,可以准确地引导维修人员,到达指定灯杆进行针对性的维修。更可以做到对灯具的故障定位到组件,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无须开灯,直接更换相应部件皆可。同时,这一技术可实现对路灯照明、节能、监控、集抄、管理、统计等设备的组网控制和高效管理,可以“按需照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使路灯达到隔一亮一、隔二亮一、双臂灯单侧亮的效果。工作人员能实时监控每盏灯的运行状态,实现路灯的集中控制、分时分级控制,达到智能节能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人员出入管理功能
要求实现大门车辆管理以及门禁管理,施工人员可以持卡任意出入,但为了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必须要建立相关的出入记录。需要数字身份验证识别与图像验证相结合的多种检测手段联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有利于在不同状态下对人或车辆等物体进行识别与管理。
3、重点人群的物品物联网应用
实现远距离的自动识别,不需要可视读取,既可以对运动物品进行识别,也可以对静止的物品进行识别,这是最突出的RFID技术的特点。RFID所储存的在标签内部产品的电子代码,能够为所有物品建立起一个开放的、全球的标识,可以说其是位移的单件物品的身份识别ID,其包含了该物品所有的信息,实现了对单件物品全球范围内的追溯和跟踪。此外,采用严密的先进人体运动监测算法,整合了数字集成电路的物联网人体的活动检测模块处理技术,在一定探测距离内可以实现自由进行调节,其组装所采用的是特殊布线集成电路。在对重点物品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身份识别技术,采用一些带有加速度、温度、烟雾、行为分析、湿度等传感能力的先进技术系统,对重要物品的监管就可以轻松实现。
4、设备动态管理。
施工设备是指能够用于建筑施工的物资装备,包括器材装备、施工机械等。物资管理系统利用RFID,GPS、无线传感器网络、现代通信技术、数据采集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云处理技术与海量多功能传感器相结合,实现对施工设备物资的实时高效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分布在不同单位、不同地方以及不同种类的施工设备,按类型、功能、有效性、所属单位等属性信息进行分类,并植入RFID电子标签,将分散的资源等信息集成到统一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集中、动态、实时的智能管理和应用。这样,指挥决策部门通过智能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就可动态掌握资源的使用和库存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日常交接班、装备管理部门进行器材检查,只需通过手持终端扫描并与之前的记录进行自动的对比分析,就可以迅速了解器材装备的基本情况,避免装备的漏查和丢失等情况的发生。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物资装备领域的应用能提高装备与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增强装备与物资的统筹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共享,能加快装备管理现代化建设,能进一步提升设备管理能力,确保科学施工。
5、施工消防远程监控应用。
建筑施工中,消防安全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各种传感设备、视频采集设备等感知和采集现场信息,借助消防物联网网络层传输到消防指挥中心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和辅助决策。通过在消防喷淋的管网中安装感应芯片可以掌握喷淋装置的压力,从而监控喷淋管网内是否有水。水的压力,在烟感和温感设备后段安装感应芯片,可以随时掌握烟感和温感的状态。在消防泵开关阀上安装电子芯片,可以远程掌握消防泵的开关状态。在消火栓、消防水池、天然水源等重要位置安装水流触发传感器等,可以随时掌握消防水源的位置、状态、压力等数据。在消防安全通道内使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通过视频处理技术,分析前端摄像头拍摄范围内或指定区域内是否有长时间占位的物体并发出告警,管理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消防安全通道被占用堵塞等安全隐患。
三、结束语
物联网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方便管理与识别,将网络以及物品连接在一起。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管理的智能化,确保安全管理落实到实处,有利于提升管理效果,确保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沈骥革,沈晓霞.基于应用层的智能建筑控制模型[J].系统工程,2015,(05).
[2]种艳,董运涛.物联网在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中的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4,(4):79-82.
[3]刘红玲,于亚鹏,常龙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型建筑安全远程监测系统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3,(10):19-22.
[4]许秀芳.刍议物联网在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1).
[6]钱志鸿,王义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12,40(5):1023-1029.
论文作者:刘天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技术论文; 物品论文; 传感器论文; 数据论文; 设备论文; 装备论文; 信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