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 256600
一、课程整合的背景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一方面,课程的育人对象初中学生正面临着个体生命成长中的种种变化,如身心方面的变化、个体生存状况的变化等;另一方面,社会的变化、重大事件的发生等也都会给学生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审视和思考,使学生在辨析中认同主流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三组重要关系依次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每一内容板块中均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基于以上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效果,需要我们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大胆整合。
二、课程整合的内涵
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狭义的课程整合的含义是指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还是一种课程设计的理论以及其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其最终目的在于学校教育与学生、教师、社会生活的统整,达成我们课程的育人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课程的研究、设计、开发、创新。
三、课程整合的依据
首先,课程整合是课程改革的需求。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要进行生活化的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并服务于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符合教育规律的必由之路。课程标准是课程整合的主要依据,要落实新课标理念,实现课程目标,必须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挖掘和使用生活资源,用接地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所学的学科理论接地气。
其次,课程整合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所有目标都始终围绕着学生生命成长这一主题和主线加以展开,因而不同的分类目标又在学生的完整生活和生命成长中体现出了统一性,要实现以下四个特性,要求必须整合各种学科、课程资源、生活资源。
(1)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4)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再次,课程整合是促进教师综合发展的需要。
课程整合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也是教师日常教育生活的主要任务,教师只要有教学行为发生就必须进行课程整合。每位教师都是课程的改革者,不能置身于国家课程改革之外。但是,现在教师队伍的课程自觉意识不够强烈,要想让每位教师成为课程的主角,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每位教师必须研究课程整合。
最后,我认为,归根结底,学生的成长需求是课程整合最根本的依据。
初中政治课程整合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以思想品德建设为核心,真正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政治学科课程体系,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优秀品格、活跃思想、爱国热情、创新意识、公民素养、实践能力。
四、课程整合的思路
1.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进行整合。
这种整合不是知识立意,而是以学科理论知识为线索,串联和融合各种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其育人价值,把学科资源的育人潜能由可能变为现实。知识内容取其“交集”,思想方法取其“并集”,主要包括:(1)一节课的整合;(2)一个单元的整合;(3)跨单元整合;(4)一本书的整合;(5)学科内不同模块的整合;(6)跨学科跨领域的整合。
2.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进行整合。
课堂育人目标通过学生活动实现,强调在遵循一般教育规律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和尊重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独特的需求。课堂设计高起点,即课堂设计的立意要高;课堂组织低起点,即课堂组织要面向全体。(1)关注学生学习需求;(2)关注学生的差异;(3)关注学生认知规律;(4)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观的引领;(5)关注学生终身发展;(6)吸收学生参与导学案编写和课堂设计。
3.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整合。
就是围绕一些典型的社会现象,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来组织学生学习。只有那些灵动的生活资源、充满变化的教师和学生资源、极具特色而又珍贵的乡土文化资源才是课程设计的富矿,才是我们设计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
论文作者:刘艳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5
标签: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初中论文; 教师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学科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