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通信传输资源的构成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原型法,利用计算机、GIS、GPS、数字化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通信传输资源的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通信站无纸化办公和数字化管理,有效的实施提高了通信站日常通信值勤质量及水平,证明了图形化操作平台所具有的优越性。
关键词:信息管理;GIS;数字化;通信传输资源
通信站作为一个地区的通信任务负责单位,负责管辖该地区的所有通信任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通信业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通信保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由于电信行业的高速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相对落后,目前通信站对传输资源管理的现状是:各种通信业务的工作量日益增大,管理和维护信息化程度不高,对通信传输资源的维护及管理仍停留在原来的被动、手工操作水平;没有统一的传输资源管理系统,在查询传输网资源信息,进行设备维护、值勤管理、数据统计、资料查找等方面的人工工作量、难度和强度都很大。
通信传输网是通信系统的神经中枢,对通信传输资源的管理,国内部分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部门的学者进行过 研究,相关单位也应用GIS技术实现了室外管线、管网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但鲜有对整个通信传输网资源进行管理。应用GIS技术仅研究外线管网资源的较多,研究包括传输机房、设备等信息的较少;管理实体信息应用MIS技术的较多,而应用数字化、GIS技术的较少。本文以作者参研科研项目为背景,探讨基于GIS、GPS、数字化等信息技术进行通信传输资源的管理,旨在提高通信站日常通信值勤质量和水平以及处理突发故障的效率,为上级单位宏观管理通信资源提供有力支持。
1 通信传输资源构成及其特点分析
通信传输资源主要指通信传输网中的传输机房、配线机房和外线三大部分数据实体。其中,传输机房包括各类光端设备,PCM设备,光、数字、音频配线架以及各类设备卡位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配线机房主要有内、外主配线架以及配线卡位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外线资源主要指光缆路由、电缆路由以及路由上的人井、管孔等信息。
根据通信传输资源是否具有空间地理特征而将其分为两类:具有空间信息的通信传输线路信息(外线光、电缆,人井等信息)和不具有空间信息的机房设备卡位信息。通信传输网实体 内容、数量及其相互之间复杂的逻辑连接关系决定了通信传输资源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强,业务难于理解的系统。系统中的数据体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空间特性明显。传输线路资源具有明显的空间地理特征,室内机房设备、卡位虽无空间地理特征,但在室内有效空间内具有相对唯一的空间位置信息。
●数据信息量大。一个装机量为万门电话的机房,其机房的配线卡位数量近20000个;光端机房需要维护与管理的设备、端口、各种卡位信息也近10000个。同时传输资源对象的属性信息内容复杂而丰富,且都比较重要。
●数据来源广。信息来自光端机房、配线机房、外线业务部门等,各个部门信息单独管理。数据有些是记录在纸上,有些是存在各部门已建立的管理系统中,有的甚至只记在有关人员的头脑里。
●信息定义、表达缺乏规范化、标准化,表达形式不统一。传输资源数据多以数字、文字、符号、设计施工图纸等介质表征,各部门资料分别建立和保存,造成资料表述不统一,没有一套标准的信息定义方案,沟通需要人的主观判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传输资源(线缆、设备、卡位等)之间拓扑关系复杂、灵活,管线之间、设备卡位之间的连接关系无通用 规律 可循。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通信传输资源数据种类繁杂,表现形式不一,且具有鲜明的空间地理特征,各种设备之间逻辑连接关系复杂灵活。因此,如何进行正确的数据录入与维护是系统研制的一个难点。基于窗体进行数据的录入与维护很难保证大量数据录入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本文将GIS、GPS、数字化等信息技术应用在系统研制中,基于矢量图形完成了传输资源的管理与维护。
2 基于信息技术的通信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实现
在对通信传输资源数据进行分析,掌握通信传输资源的属性特征及连接规律基础上,本项研究拓展了传统地图的概念,应用数字化技术,根据机房设备布局平面图进行数字化,得到数字化的矢量机房专题图,从而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基于专题图应用GIS技术实现了对设备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同时,基于城市 电子 地图,应用GPS定位完成了外线人井、光电缆路由的专题图。在弄清系统数据及系统业务逻辑流程之后,利用计算机、GIS等技术,MIS与GIS融合,基于局域 网络 设计并实现了通信传输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实现了基于城市电子地图和数字化的通信机房专题图对通信传输资源的信息化、可视化管理。系统研制的主要意义在于改变通信站现有工作管理模式,把数字化工程纳入到日常通信管理中。
系统与一般GIS应用系统不同之处在于:一般GIS系统注重于直接对地图进行读取、查询,所处理的信息大部分是地图本身固有信息;而本系统所涵盖的不仅仅是一般常见的GIS应用,它更侧重于基于电子地图(专题图)进行通信传输业务的数据处理与维护。
系统设计向商业化软件靠近,用户界面设计 参考 了Windows的界面设计风格,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系统基于城市 电子 地图和数字化机房专题图,实现了某通信站在其管辖地区的通信传输资源信息化管理与维护。系统图形与窗体结合,可进行地图浏览、空间与属性信息查询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的联合,具有地图管理、系统管理、报表管理、传输业务管理、传输资源数据维护等功能。限于篇幅,仅对传输资源数据维护功能简要描述如下。
●传输外线实体信息管理
基于城市基础电子地图对人井、光缆、电缆等的空间与属性信息进行管理与维护;提供线缆、人井、管孔的新建、删除以及信息录入、维护等功能。
对辖区内主干电缆、配线电缆、交接箱、分电等的空间与属性信息进行编辑、维护、查询、删除;光、电缆故障定位及故障范围分析;对光缆、光纤的信息编辑、维护、查询、删除等。
●机房设备管理
基于数字化机房专题图设置机房信息,新建、删除机房设备,维护机房内设备(包括光、数字、音频配线架,光端机,PCM等)的属性、设备间的拓扑连接关系以及空间位置信息等。
3 结束语
基于计算机、GIS、GPS、数字化等技术研制的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其研究成果在信息量、信息表达方式、数据准确性等诸多方面为工作人员进行日常通信值勤提供了高效、快速、清晰的信息表达。随着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真正分布式、互操作的WEB地理信息系统,是GIS的发展趋势,它必将推动通信传输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实施通信传输资源的 科学管理是现代通信网络建设的大势所趋,基于信息技术的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
论文作者:刘明辉,潘朝晖,李鹏,吴卓,姜树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通信论文; 资源论文; 信息论文; 机房论文; 数据论文; 系统论文; 空间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