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合韵”研究论文

《说文解字注》“合韵”研究

刘忠华

(陕西理工大学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 两部“音近”不是合韵的实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标注“合韵”91例,材料类别不尽相同,但本质特点一致。从篆文字头注合韵、篆文字头下另外一个字注合韵、正篆与重文声符异部变换注合韵、篆文形声字与读若字异部注合韵、篆文形声字与声符异部注合韵的情况看,合韵材料的共性特征及合韵的本质是:字在古音系统中的归部(本音)与该字另外一个音异部。《说文解字注》合韵与合音及《六书音均表》合韵的内涵一致。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合韵;本音;异部;谐声

“合韵”是段玉裁古音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其所涵盖的韵脚字异部、声符与所谐字异部等“失协”现象,是古音研究中不可回避且应该得到合理解释的现象。但是,音家们对合韵的认识不一,如“方音派”“双声派”“音近通押派”“否定派”“对转派”[1],段氏之后清儒“在合韵问题上的困惑”以及对“合韵问题却含糊不清”的状况[2],迄今还没有改观。现代学者对合韵的研究集中在《六书音均表》合韵尤其是韵脚字的合韵上,代表性的有方孝岳(1956)[3]、汪启明(1987)[4]、陈燕(1992)[5]、黄英(2000)[6]等,其重点关注的是两部之间的音理关系及合韵在韵部分合中的作用。除方孝岳主张合韵字的押韵需要转读之外,其他学者基本上持音近押韵的立场。我们发现两部音近音远的关系尽管在韵部的分合及排序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毕竟不是合韵的本质特点,尤其不合《说文解字注》非韵脚字注合韵的实际。

宋亚云(2006)、张道俊(2013)、宋铁全(2013)对《说文解字注》“合韵”进行了研究。宋亚云通过分析段注所用的九种材料(反切、谐声、读若、押韵、异读、重文、异文、声训、通假)而指出:“如果依据其中任意二种材料进行归部且结果不一致时,即谓之‘合韵’。”[7]张道俊分析了段注合韵的类型、远近、各部参与合韵的活跃程度、阴阳关系,与《六书音均表》合韵做了比较,认为有继承,也有显著发展[8]。宋铁全分析了段注合韵的标识类别、审定依据、次数,与《六书音均表》韵例做了比较,对疑义问题进行了讨论[9]。以上研究并没有触及合韵的本质,因为任意二种材料在归部上的矛盾以及两部音近音远及交涉次数的多寡,只是合韵的表象和外部特征。刘忠华(2012)《段玉裁诗“合韵”的本质》认为诗合韵的本质是 “本来押韵的一组字在古音系统中异部,表现在合韵字的实际押韵音不是其在系统中的读音。 ”[10]刘忠华(2015)《〈说文解字注〉“合音”论析》一文指出,“合音针对字有不同的读音而分属不同韵部的情况。一个字在古音系统中的归属与其另外一个读音如谐声音或又读异部即为合音”[11]。本文对《说文解字注》标注“合韵”的材料做穷尽性统计和研究,旨在进一步揭示段玉裁合韵的实质,还原合韵的真面目。

《说文解字注》标注“合韵”91 例[12],分做五类,即篆文字头注合韵20例;篆文字头下于另外一个字注合韵6例;正篆与重文声符异部变换注合韵15例;篆文形声字与读若字异部注合韵21例;篆文形声字与声符异部注合韵29例。研究发现合韵材料的共性特征及合韵的本质是:字在古音系统中的归部(本音)与该字另外一个音异部。

一 篆文字头注合韵的情况及分析

《说文》正篆字头为多音字,段氏直接注以合韵者,共有20例。其中纯表意字合韵5例,形声字合韵15例。分析如下。

在试验时期内,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变化如图1a所示,总辐射变化如图1b所示。2015年11月份连续寡日照天气下温室的平均温度为13.44 ℃,平均湿度为94.67%,日均总辐射量为2.38 MJ/m2/d,均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

(一)表意字字头注合韵

《说文解字注》于“翟朕)萑”5个篆文表意字注合韵,针对各字的古音归部(本音)与另外一音异部的情况。

国外对于因车辆压实或牲畜踩踏等原因造成的土壤紧实的草坪或草场,通常会采用如图1或图2所示的草地打孔、透气机械(Aerator)对草地进行修复。

1.翟(二部),段注:“古音在二部,《庸风》韵于十六部合韵也。”(138页,《说文解字注》页码,为减省起见,下文引该书时仅注页码)

按,“翟”在《诗经》中分别与第二部、第十六部字押韵(《简兮》押第二部,《庸风·君子偕老》押十六部字),段氏以第二部音为本音,以第十六部音为合韵音。《诗经韵分十七部表》第十六部“古合韵”栏注:“翟,本音在第二部,诗《君子偕老》合韵鬄揥晢帝字,读如狄。 ”(856 页)“翟”读如“狄”(十六部)正是 “翟”的实际押韵音。又按,《诗·邶风》“右手秉翟。”段注:“按翟羽,经传多假狄为之;狄人字,传多假翟为之。”“狄”“翟”互借的情况表明“翟”另有读“狄”之音。

六是切实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投入,指导各地按照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方式,加大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力度,探索实行防汛机动抢险队、抗旱服务队和物资储备仓库“两队一库”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防办能力建设,督促各级防办落实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完善法规制度、体制机制等,继续推进社区、乡镇等基层的防汛抗旱机构建设,健全防汛抗旱指挥体系。

2.朕(六部),段注:“凡胜腾滕螣黱皆以朕为声,则朕古音当在六部矣。今音直禁切,六部与七部合韵最近也。”(403页)

按,《说文》“朕”声字均属第六部,其中“縢腾”《诗经》押第六部。大徐“朕”直禁切,上推古音在第七部。段氏依第六部音为本音,以第七部音为合韵音,故注:“六部与七部合韵”。

3.(十三部),《说文》:“,有所依也。 ”段注:“依双声,又合韵最近。”(160页)

按,《说文》“畿”下段注:“畿之言垠也,故亦作圻。”(696 页)古书借“近”“圻”(十三部)为“畿”以及“畿”声训为“垠”(十三部)的情况,都表明“畿”另有第十三部音。就“畿”而言,本音在第十五部,另有第十三部音,段氏视作两部合韵。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乡村建设任务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张掖市是我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城市之一,必须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实际且富有特色的乡村建设之路。

4.)(七部),段注:“读沾又读誓。此七八部与十五部合韵之理。”(87页)

之前的对照试验绝大多数只采用了电生理和评分来进行术后效果的评价,为了更好地反映手术效果,我们加入了高频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来评价正中神经的压力情况。这是一种全新的超声检测方法,它可以定量地测量组织的弹性,从而反映组织的受压情况[27]。SWE通过发射超声,激发组织产生剪切波,根据弹性测量公式就可以直观地计算出组织的实际弹性值。它不但对操作者的技术依赖性更低,可重复性高,而且可以明确地计算组织弹性,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种更有前景的检测方法[27]。Cingoz 等[11]通过77例腕关节内正中神经的剪切波弹性成像的研究发现SWE成像在诊断腕管综合征和评估其严重程度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按,“)”有三个不同的读音,分别是读“沾”(七部)、读“誓”(十五部)、读若“导服”之“导”(即“禫”,八部)。段氏以第七部为本音,则另外两个音(“导”“誓”)与本音异部,段氏视作合韵。

5.萑(十四部),《说文》读若“和”。段注:“云若和者,合韵也。 ”(144页)

5.“垠”下“畿”(十五部),段注:“古斤声与几声合韵最近,故《周礼》故书畿为近。”(690页)

“翟”“朕”“”“)”“萑”5 个纯表意字都是多音字,其在古音系统中的归部音(本音)与另外一音(或多音)异部,段氏注明“合韵”。

(二)形声字字头注合韵

“榰鞞懒贲甍烓汨德羟槎颖綪骄沓”等15个形声字字头,按照段玉裁的归部,它们与各自的声符是同部的,但是诸字都另有一个读音与本音异部。

1.榰(十五部),《易》“振恒”,《说文》引作“榰恒”,段注:“耆声辰声合韵最近。 ”(254页)

按,“榰”本音在第十五部,其假借异文作“振”(十三部),《汉语大字典》:“振,通榰。 柱脚。 ”[13]表明“榰”另有第十三部音。“耆声辰声合韵”实指“榰”字本音与读如“振”之音合韵。

长久以来,人们对深空探索充满了好奇与求知欲。近年来,小行星探测也成为深空探索的一个热点[1]。其独特的环境以及高难度性,困扰着技术的提升与实行,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有效改善了这一局面,可以模拟真实环境。针对探测器着陆小行星表面的过程,进行碰撞检测。对建模后的小行星以及探测器模型导入Matlab虚拟现实工具箱中,运用轨道动力学方程以及姿态动力学方程,模拟动态运动,从而进行轨迹跟踪;根据改进后的混合层次包围盒,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进以及碰撞检测时间的改进,优化后比一般的碰撞检测算法更具有准确性和实时性。

2.鞞(十六部),段注:“古音当在十六部。支清多合韵,故今音入迥韵。”(108页)

按,“鞞”《广韵》府移切、《集韵》脯鼎切,上推古音分属第十六、十一部。“鞞”在本音之外另有第十一部音,即支(十六部)清(十一部)合韵。

3.懒(十五部),段注:“此音于合韵得之,古音葢在十五部。”(624页)

按,“懒”《集韵》落盖切、又卢健切,上推古音分属第十五、十四部。段氏以第十五部为本音,则第十四部为异部又读。“懒”属第十五、十四两部合韵。

4.贲(十五部),段注:“按亦音坟,亦音肥,文与微合韵最近。”(279页)

按,“贲”《广韵》符非切,又布昆切,上推古音分属第十五、十三部。“贲”在本音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异部读音,即文(十三部)微(十五部)合韵。

5.甍(六部),段注:“《方言》:谓之。 《广雅》作甍谓之。每梦一声之转,之蒸合韵之理。”(638页)

按,“”一物异名,分别是“”(一部)、“甍”(六部)。《说文》以“甍”为正,立为正篆字头,则“甍”在取代“”的同时也就兼有了“”的读音。对“甍”而言,是本音(六部)与另外一音(一部)合韵。

6.烓(十六部),段注:“古支清合韵。 ”(482 页)

按,“烓”,《说文》读若“冋”(十一部);《集韵》口迥切、又于避切,上推古音分属第十一、十六部。段氏以第十六部(支韵)为本音,第十一部(清韵)为异部又读,即“古支清合韵”。

按,“羟”《初学记》引《说文》楷闲反(十四部),《广韵》苦闲切(十四部)、又口茎切(十一部),可见“羟”于本音之外另有第十四部音,段氏视作合韵。

按,“汨”,《说文》:“长沙汨罗渊也。 从水冥省声。”段氏《说文解字注》归入耕部(十一部),是根据许慎的说解“冥省声”(按,“冥”十一部)(许慎用“冥省声”是为了说明“汨”的字音。曹先擢《〈说文解字〉的省声》对“说明字音上的关系”的省声有专论,见《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第370页,可参看。段氏据“冥省声”所提示的读音将“汨”归入十一部,而以大徐音莫狄切,即锡韵,十六部为合韵。耕锡两部是音转关系,“汨”因为音转而有阳入二音,段氏取其一音进行归部,故有“古音十一部,与十六部合韵”之说。其十一部读“冥”之音失传,故大徐和《广韵》只有“莫狄切”一音)。 郭锡良(1986)将“汨”归入锡部(十六部),是取大徐及《广韵》莫狄切上推的结果[14]。出现归部分歧的原因是“汨”字因为音转而有二音,二人归部取音的着眼点不同。段氏取阳声(读“冥”)归部,而以入声十六部音为合韵,郭锡良取入声归部。

8.德(一部),段注:“登德双声,一部与六部合韵又最近。”(76页)

按,“德”“得”同音,方音读“登”(六部),《公羊传》“登来”(齐语)即“得来”。 “德”字有通语与方音之别,段氏视为合韵。

9.(十六部),段注:“十六部,大玄与十七合韵。”(132 页)

按,“”《广韵》又莫婆切(十七部),《太玄经》与“罗蛾”(十七部)协。 可见“”在本音(十六部)之外另有第十七部音,段氏视作合韵。

10.羟(十一部),段注:“《考工记》顅字,故书或作牼,刘音牼苦颜反,皆双声合韵也。”(146页)

7.汨(十一部),段注:“古音十一部,与十六部合韵。 ”(529 页)

11.槎(十七部),段注:“《周颂》曰:‘载芟载柞。’……柞皆卽槎字,异部假借。鱼歌合韵之理也。 ”(269 页)

按,“槎”本音属第十七部。《周颂》借“柞”为“槎”的情况表明“槎”另有读“柞”(五部)之音。段氏视作鱼(五部)歌(十七部)两部合韵。

按,《诗·云汉》“临”与“虫宫宗躳”(九部)押韵,《韩诗》异文作“隆”(九部)正合押韵实际。表明“临”在本音(七部)之外另有第九部音。

按,“善”字吴方言音“伊”(十五部),该字有通语与方音之异。

13.綪(十一部),段注:“茜与綪合韵而同音,故茜染谓之綪也。”(650页)

按,《说文》“茜”下段注:“古音在十三部,蒨即茜字也,古音当在十一部,其音变适同耳。”(31页)《广韵》“綪”有仓甸切、侧茎切二音,上推古音分属第十三部、第十一部。“綪”在本音(十一部)之外另有读“茜”(十三部)之音,段氏视为两部合韵。

14.骄(二部),段注:“《小雅》‘我马维驹。 ’《释文》云‘本亦作骄。’……其本字音在二部,于四部合韵。 ”(463 页)

按,“骄”异文作“驹”,《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骄”,今本《诗经》作“我马维驹”。“骄”读“驹”(四部)符合《诗经》押韵实际,表明“骄”在本音(二部)之外另有第四部音。“骄”有本音与异部又读之别,段氏视为合韵。

15.沓(八部),段注:“《公羊传》祖之所逮闻也,《汉石经》作沓闻……按褱字皆眔声,是合韵之理也。 ”(71 页)

按,“沓”异文作“逮”(十五部),表明“沓”另有第十五部音。“沓”之本音(八部)与又读异部,段氏视作合韵。又按,“眔”本音在第八部,《说文》读若“隶”(十五部),是其另外一个读音,段氏于《说文》“眔”下注明“合音”(即合韵)。“褱”(十五部)二字是从“眔”之第十五部音谐声。“眔”“沓”合韵之理相同。

分析可见,注合韵的篆文形声字都有两个不同的读音,呈现出本音与另外一个读音异部的特点(《说文》累积的谐声字,非一时一地所造,方言因素加之历史音变,会导致一字多音现象,也会导致造字谐声音与谐声字在统一的古音系统中的读音异部的现象)。

贯彻落实开孔施工的时候,应规避冲击振动所引发的邻孔塌陷问题[2]。通常情况下,要在完成邻孔混凝土浇筑工作一天以后进行钻进作业。若孔口要采用人工填土的方式,应当在开钻之前,将适量黏土与粒径不超过15cm的片石填入到孔内,将顶部抛平,保证泥浆比重控制在1.6以内。当钻进的深度达到1m以后就要回填黏土。综合考虑具体的状况,选择使用低冲程冲砸的方式反复操作以上流程。当冲砸在钻头顶部护筒之下1m的情况下,即可选择高冲程钻进的方式,最终完成开孔作业。

二 篆文字头下另外一字注合韵的情况及分析

《说文解字注》有6处“合韵”针对的不是篆文字头,而是另外一字。逐一分析如下。

1.“隆”下“临”(七部),段注:“林与隆合韵。 故《毛诗》临冲、《韩诗》作隆冲。”(274 页)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制作一节相关的微课,详细讲解如何通过有理数去探究勾股定理,不仅让学生对有理数的各种知识有着充分的了解,还可以学习到未来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扩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实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12.颖(十一部),段注:“《大雅·生民》文,今诗作禾役……颖之假借字,古支耕合韵之理也。”(323页)

2.“稬”下“善”(十四部),段注:“吴谓善,伊;谓稻,缓。按谓善为伊者,古合韵也。”(322页)

我们走过大厅大理石的地面。我的心在紧张地跳动,我甚至可以听到跳的声音。恐惧?不,不是,我赶快否定这一点。我绝不是一个世俗得恐惧美丽的人,正如生活不应是彻头彻尾的阴暗。

按,今诗借“役”为“颖”的情况表明“颖”另有读“役”(十六部)之音。段氏视作支(十六部)耕(十一部)两部合韵。

3.“位”下“立”(七部),段注:“故书位作立……古者立位同字。葢古音十五部,与八部多合韵。”(371页)

首先,对于在测验水位环境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应明确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2个方面:(1)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设备仪器操作失误以及数据录入信息错误等方面,导致误差数值相差较大;(2)自然方面的影响,主要是水系回流、气候风向等因素造成的。由于受其自然方面影响较大,导致误差数值经常处于变动状态。要避免或减少误差对水文测验数据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要对特定区域进行实时考察测量,避免河流附着物以及回水等影响;(2)要制作适合水流变化较大区域使用的菱形水尺柱,减少湍急水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要尽量在风力小、风浪稳定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检测。

按,金文“立”作“位”[15],石经《春秋》“公即位”作“公即立”。可断定“立”另有读“位”(十五部)之音。

(2)对比噪声频率特性,一般减振道床的车内噪声在500-1000Hz频段范围内较中等减振道床高,峰值相对突出,在630Hz出现突出峰值。

4.“世”下“枼叶”(八部),段注:“《毛诗》世在十五部,而枼叶以为声,又可证八部与十五部合韵之理矣。 ”(89页)

按,“枼”从“世”(十五部)谐声,“枼”又是“叶”的初文[16],则“枼”“叶”两字之造字谐声音在第十五部。“枼”“叶”两字具有谐声关系、且中古同韵,古音应在同一韵部。又按,“叶”在《诗经》中与第八部押韵,则“枼”随“叶”而归入第八部。“枼叶”两字谐声在十五部,而本音属第八部,段氏视为两部合韵。

按,“萑”本音在第十四部,读“和”(十七部)是其另外一音。“萑”之本音与又读异部,段氏视作合韵。

按,“”为“隐”(十三部)古字,《说文》声训音“依”(十五部)是“”另外一音。 “”之本音(十三部)与另外一音异部,段氏视作合韵。

6.“”下“罢”(十七部),段注:“()十六部。 罢声古音在十七部,合韵也。”(164页)

按,“罢”《广韵》薄蟹切、又甫靡切,上推古音分属第十六、十七部。段氏将“罢”归入第十七部,则第十六部音是其异部又读,视作两部合韵。可进一步判断,《说文》读若“罢”是以第十六部音为“”作注。

我国虽也有相应的举报制度,但仍有待改进和完善。首先要建立专门受理举报案件的机构,要有固定的人员组成。对举报人的信息要严格保密,对于泄露举报人和举报线索的人员要给予纪律处分,严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另外,对于提供真实线索的举报人,要给予高额的物质奖励,提高举报人举报商业贿赂行为的积极性。这些做法不仅能提高举报人举报商业贿赂的积极性,也能对商业贿赂的实施者起到威慑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商业贿赂的发生。

分析可见,《说文解字注》在正篆之下给另外一字注合韵,是针对该字本音与又读异部情况的。

三 正篆与重文声符异部变换而注合韵的情况及分析

《说文》一部分篆文字头与相应的重文都是形声字,其声符呈异部变换的关系。换从声符与所谐字的音读关系看,正篆一方或重文一方与其声符是异部的。计15例(会意字“彗”之重文“”发生了声符变换,附此),其中重文与其声符异部者8例,段氏给重文注合韵(见表1);正篆与其声符异部者7例,段氏给正篆注合韵,见表2。

1.10.4 稳定性考察 制备低、中、高 3 个浓度的标准含药脑脊液,分别考察室温放置 6 h 后处理,处理后室温放置 24 h,3 次冻融循环以及-80 ℃ 保存 30 d 的稳定性,按 1.9 项方法测定样品浓度,并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及相对偏差(relative deviation),相对偏差=(实测值-真实值)/真实值×100%。

表1

表2

”7个重文与相应的篆文都是形声字,声符呈异部变换关系,“彗”(十五部)是纯表意字,其重文“”从“习”(七部)谐声,声符做了异部变换。从造字角度看,正篆与重文声符的异部变换,应是造字者根据不同的读音分别谐声所致。段氏取篆文及其读音为正进行古音归部,重文必然会改变原来的读音,从而出现形声字与其声符异部的情况,段氏注为“合韵”。

“毒觼吻强鼖”7个篆文形声字与其声符异部,它们的重文与声符同部。段氏在古音归部的过程中,选择重文的造字谐声音为正音进行归部处理,相应的篆文必然会改变原来的读音,按照重文的读音入部。正篆的古音归部与原来的读音不同,自然会出现形声字与其声符异部的情况,段氏视为“合韵”。

正篆与相应的重文本来是不同时地不同的人按自己所持的读音为同一个词所造,作为一组异体字,在统一的语言文字体系中应该得到规范。《说文》将其中之一作为正篆,而将另外一个作为重文,是对字形的规范。而段玉裁所做的古音归部的工作,是对语音的规范。古音归部时,无论取正篆的读音为正,还是取重文的读音为正,必有一方发生读音变化而出现形声字与其声符异部的现象[17]

四 篆文形声字与读若字异部注合韵的情况及分析

《说文解字注》有21例合韵是针对篆文形声字与读若字异部现象的。为便于看出“合韵”的特点,列成表3(大徐切音后所标韵部是上推古音)。

表3

续表3

表中“”字例外(十一部、十二部两可)(《说文解字注》未标注“”字归部,归入十一、十二部皆可。该字依大徐音上推归部应在十二部,依谐声和读若,应在十一部。以其中一个音归部,则另一个音是异部又读,故注“十一部十二部合韵最近”),其他正篆都有本音与异部又读之别,读若字所示之音与正篆另外一个读音一致。“”“”两字(大徐音是音转)之外,其他诸字的本音与大徐音上推的结果一致。不难看出,段氏实际上是把正篆多音、读若字表示其异部又读的现象当作合韵,详见刘忠华《从“合韵”看〈说文解字〉读若字与正篆异部问题》[18]

五 篆文形声字与声符异部而注合韵的情况及分析

《说文解字注》篆文形声字与声符异部而注合韵者29例,根据篆文形声字的字音及归部情况列为表4、表 5、表 6,分别说明。

表4所列12个篆文形声字都是多音字,其一音与大徐音(上推)一致,另外一音与大徐音(上推)异部。段氏取大徐音为正音进行归部,结果出现了形声字的本音与另外一音异部的情况。不难看出,形声字与其声符间的矛盾是未取谐声音进行归部所致。在一字多音的情况下,合韵重点关注的是本音以及本音与该字另外一音(或多音)异部的情况。

表5中“骫巂牖瘗喙员汉”12个篆文形声字,既非韵脚字又无异部又读,段氏据大徐音上推归部。“虧”2个篆文形声字是押韵字,大徐音是音转,段氏依据押韵归部。段氏在给形声字进行古音归部时没有考虑谐声关系,从而出现了本音与声符异部的情况。

表4

表5

续表5

表 6“曾舌”3字,《说文》释形不确,属于非形声字被误训为形声字的情况。作为纯表意字,又无其他读音可做参考,段氏据大徐音上推,分别将“曾”(昨棱切)归入第六部、“舌”(食列切)归入第十五部、“”(古览切)归入第八部。鉴于《说文》析为形声字,段氏将“曾舌”3字视同本音与“声符”异部“合韵”。段氏迎合《说文》的同时,从侧面透露了形声字与声符异部“合韵”的本质——形声字的古音归部与其声符所代表的造字谐声音异部。

根据“谐声必同部”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必有一个与谐声偏旁相同的读音。但是,至少有两个原因决定了某些形声字不可能按照谐声音进行归部。一是音有变转。如段玉裁所言:“自音有变转,同一声而分散于各部各韵。”(818页)声符与所谐字读音的变化,如果步调不一、方向不同,原本和谐的声韵关系就会被打破,异部现象在所难免。一是谐声造字与谐声字的归部不在同一个平面。依《诗经》韵脚字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韵部系统具有综合单一性,不可能照顾到不同时地不同的人按所持之音谐声造字的实际。如果某个字的谐声音不是通用音,或者已经退出交际舞台,那么,据以归部的音就不可能是谐声音,这时就会出现归部与谐声的矛盾(现今使用的古音系统,包括段玉裁所定17部)是以《诗经》押韵为基础制定出来的。韵部系联采取了从最薄弱处断开,字音归部按照一字一音和从多从众的原则。古音系统的综合单一性,掩盖了因为方言或语音的历史变化所致一字或一词多音的事实。拿综合单一的语音系统做标准去衡量《说文》谐声字或韵脚字,必然出现不合造字谐声实际或押韵实际的情况。对此不明,就会误以为异部音近谐声或异部音近押韵)。段玉裁把形声字与声符异部的现象视作合韵,尊重了音有变转的事实,符合字在系统中归部的实际,又维护了其所提出的“谐声必同部”的造字谐声原则。

全文分析可见,《说文解字注》中合韵材料共同反映了字在古音系统中之归部音(本音)与该字另外一个音异部的事实。结合《六书音均表》“其与本音龃龉不合者,古合韵也”之说(834页),可以断定《说文解字注》合韵的本质是一个字的古音归部(本音)与该字另外某个古音异部,它与“合音”及《六书音均表》中“合韵”没有本质区别。只有把握了合韵的本质,才能合理解释押韵、谐声、假借、声训等上古音材料中出现的“失协”现象,才能真正领会《诗经韵分十七部表》合韵字用“读如”(或异文)注出实际押韵音的用意,也才能彻底看清非韵脚字合韵的真面目。尽管合韵所统摄的材料比较复杂,但是合韵的内涵及合韵术语的使用在段氏古音学中高度一致,始终针对的是一个字的本音与该字另外一音异部的现象。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消除在合韵问题上的分歧与困惑。

表6

本文初稿于“第十六届国际暨第三十六届全国声韵学学术研讨会”(台北:辅仁大学,2018年5月13日)宣读。承蒙特约评论人台湾“中央研究院”李壬癸院士惠赐宝贵意见,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汪启明.古合韵评议[M]∥汪启明.汉小学文献语言研究丛稿.成都:巴蜀书社,2003:1-15.

[2]陈芳.汉语古音学研究范式及其流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42.

[3]方孝岳.关于先秦韵部的“合韵”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6(4):28.

[4]汪启明.“六书音韵表·四”合韵字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87(2):86.

[5]陈燕.试论段玉裁合韵说[J].天津师大学报,1992(3):57.

[6]黄英.段玉裁《诗经》“古合韵”考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0(6):66.

[7]宋亚云.《说文解字注》特殊注音浅探[M]∥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中国音韵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7.

[8]张道俊.《说文解字注》“合韵”论析[J].语言研究,2013(2):19.

[9]宋铁全.《说文解字注》“合韵说”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101.

[10]刘忠华.段玉裁诗“合韵”的本质[J].广西社会科学,2012(3):166.

[11]刘忠华.说文解字注“合音”论析[J].宁夏大学学报,2015(5):1-9.

[1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38.

[1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0:1880.

[14]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90.

[15]方述鑫,林小安,彭裕商.甲骨金文字典[M].成都:巴蜀书社,1993:777.

[1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19.

[17]刘忠华.从段注看《说文》正篆与重文声符异部变换的原因[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4):56-59.

[18]刘忠华.从“合韵”看《说文解字》读若字与正篆异部问题[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13(1):37.

[19]方述鑫,林小安,彭裕商.甲骨金文字典[M].成都:巴蜀书社,1993:49.

[20]方述鑫,林小安,彭裕商.甲骨金文字典[M].成都:巴蜀书社,1993:172.

[21]方述鑫,林小安,彭裕商.甲骨金文字典[M].成都:巴蜀书社,1993:316.

中图分类号: H1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5744(2019)02-0001-09

收稿日期: 2018-09-30

作者简介: 刘忠华(1964—),陕西洋县人,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上古音、语言文字学研究。

【责任编校 王 涛】

标签:;  ;  ;  ;  ;  ;  

《说文解字注》“合韵”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