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伍绍庄

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伍绍庄

身份证号码:44078119841225xxxx

摘要:混凝土作为目前我国主要建筑结构材料之一,其质量是影响建筑结构安全和耐久的主要因素,而其施工质量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影响最为突出。文章分析了目前混凝土施工在技术、施工工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混凝土 施工 问题 对策

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应用是在19世纪后半叶开始的,并很快在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而且在材料、设计方法、制作工艺、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很大发展。目前,混凝土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结构材料,所以在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已成为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问题。

造成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主要有材料原因、设计原因、施工原因、环境原因等。通过多年施工中积累总结的经验,笔者认为,其中因施工中的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较为突出,比较典型。其中施工中的原因主要为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

一、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构件划分的形式单一。

混凝土构件的形式通常是多种多样的, 单从梁、板、其它重要构件这三种形式来划分, 远不能满足工程实际取用的需要。这就导致在规范的执行过程中, 这样的划分给检测、判定工作形成了较大的工作困难。

2、工作要求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结合不紧密。

通常情况下, 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 其中各混凝土构件的重要性也不相同。就上部结构主体而言, 砖混结构中, 阳台挑梁的重要性要优于构造圈梁。框架结构中, 柱的地位要优于梁。在剪力墙结构中, 剪力墙及其暗梁、暗柱的地位要优于板。

就基础部分而言, 条形基础底板、独立柱基础底板的重要性要优于地圈粱、联系梁等构件。在复杂情况下, 如筏板基础、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异形板、预制构件等结构类型中, 单纯划分哪一类构件处于重要地位, 则失去其意义所在。

对于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 规范要求具体检验部位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但就目前监理、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看, 尽管这种要求的初衷是将因地制宜的灵活性留给了参建各方, 但实际执行过程却形成了一定的主观弹性空间,从而导致具体检验部位的确定,最终取决于参建各方的责任感。

在其它技术规程、监理规范尚无明确要求, 建筑市场秩序亟待规范的情况下, 具体检验部位的确定, 必须在明示构件重要性划分依据的基础上进行, 制定并执行与目标建筑物结构特点紧密结合的实体检测方案。

二、混凝土施工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工艺是建筑行业技术水平的具体体现,从实体检验的情况看, 迫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工艺重点亟待明确

根据规范提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要求部位、特定工序这几个方面的控制。特殊构件指悬挑构件。规范将控制重点放在了悬挑构件上要求抽取的构件中。有悬挑构件的需占50%以上,这需要施工中对挑梁、挑板的钢筋摆位要优于同点其它钢筋的摆位。

特殊部位指内力作用较大的部位, 如梁的跨中、支座处。架设垫块、构件起拱时, 应优先保障特殊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值。保护层厚度设置应“一刀切”。

特定工序指综合考虑浇筑、振捣等因素作用确定的核心工序。如板工序中的垫块布置密度, 应结合钢筋级别、自径、刚度具体布置: 如粱工序中的振捣, 应考虑构件的配筋率、绑扎的材料强度, 采用适宜的工具。突出了特定的工序, 才能突出机具、设备的应用范围、特点, 从而推动工艺进步。避免一根振捣棒, 从梁用到板(疏密问题);从板铺到柱(厚度问题)的粗放型施工模式。

(2)部分企业的施工技术标准缺乏适用性论证

为达到规范提出的控制结果、评定要求, 部分施工企业会采用一些缺乏论证的工艺技术作为企业技术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做法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对建筑物来说未必是好事。

譬如, 部分施工企业采用PVC塑料卡进行构付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虽然减少了普通垫块在振捣过程中的易位, 但由于PVC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和混凝土、钢材线性膨胀系数的不同, 对于裂缝控制要求较严的构件来说,大量使用PVC塑料不仅会影响钢材、混凝土的协同工作, 也会促使构件在使用环境外的其它环境里使用时较早形成裂缝, 影响构件的耐久性。

又如部分施工,为防止振捣过程中现浇板的负筋下沉, 部分施工人员采用焊接工艺代替原有的绑扎工艺。用钢筋将现浇板的负弯矩筋、板底受力筋焊连在一起, 形成钢筋网架。这种通过加大刚度达到振捣要求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构件受荷后的工作情况。而设计预先采用的弹、塑性设计方法, 此时就不能够达到设计原理的假设要求, 构件的实际承载力出现了核算需要。

(3)现有的检测手段未得到各方的充分认知

对重要构件的实体检测, 就实体强度而言, 国内目前的现有的检测方法、设备、手段都比较丰富, 方法多样。但就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测定而言, 目前还缺乏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的分类、确定。各方执行规范的过程中, 对该检测手段的认知也不充分。

常用检测设备通常分为声学原理、电磁学原理两大类。如钢筋雷达测定仪、磁性钢筋保护层测定仪等。基于自身设计原理的特点, 其各自应用特点也不相同。向投影重叠的两根以上钢筋, 声学原理设备不宜采用;如含磁性骨料的混凝土, 不宜采用无消磁能力的电磁测定设备进行检测。

此外, 对于建筑物中的特殊构件, 如基础、壳体等, 由于受土方挖填、水位、配筋、测试角度等因素影响, 到达后期工序时, 不能完全提供规范要求的检测条件。对此, 应考虑其它方法对目标实体进行控制。确定应用设备的, 还必须对检测时产生的破损、检测所达到的深度、不确定程度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 提出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案。

(4)结构发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温度等都可能产生裂缝。

实际工作中, 应避免单纯强调某个问题的纠正结果, 却忽视整个质量控制过程及质量发展的不确定程度。杜绝对某问题采取了预防、纠正措施后, 却引发一个或多个缺陷甚至错误发生的情况。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问题的处理对策

就目前实际检测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工作的开展来看, 主要的问题在于技术规程不配套、设施分离、工艺技法落后等几个方面, 但问题还在于未能形成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一套综合质量管理体系,不能使质量控制工作进入自我改良的良性循环。所以在建立综合体系的同时, 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发挥地方技术规程的灵活性优势, 积极制定地方相关技术规程,做好国家规范在技术层上的衔接工作。以条文上的客观、明确、详尽, 逐步代替实际工作中的模糊、主观。

2、明确设计文件中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标示、控制要求。明确设计单位对设计产品相关、后续问题处理上的责任、义务。

3、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项目的自检、自查。施工企业标准制定, 应注重对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适用性论证、总结。

4、形成国家级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技术规程, 明确设备、操作、技术、评定、检定等方面的要求及法律地位。

5、工程监督部门需继续发挥行业主导作用, 创造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环境、法规环境。处理问题时,应形成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环境, 建立稳定可靠、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监督工作体系。

四、结束语

影响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原因是多样性的。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质量,对于提升施工建设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系统分析,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充分的确认。针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问题要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够保证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江维.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与控制,江西建材,2015,03,

论文作者:伍绍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伍绍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