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行性浅析论文_范庆跃

装配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行性浅析论文_范庆跃

浙江宏昌水利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随着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传统农田水利配套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时间短,施工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之其他因素的限制,工程质量往往难以保证等问题的影响,小型农田水利施工面临的不小挑战,为解决农田水利施工中突出的矛盾问题,采用装配技术势在必行。

关键词:装配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行性

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施工技术以其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提高建筑质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型装配机械的出现,装配施工技术的日趋成熟,为装配技术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中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此,分析装配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行性,对于改变传统的水利施工模式,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具有深远的影响。

1装配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1.1发展概况

随着建筑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装配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装配技术逐渐被广泛关注,到60年代初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被不断探索。装配技术的逐渐完善对建筑设计、施工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额要求,对装配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直到20世纪8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达到鼎盛、并拓展到交通、桥梁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投入的加大,建筑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采用装配式技术的优势日趋显现。

装配式结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简称,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在水利工程中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还有以下优点: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应用时,水泥水化热的难题得到解决;预制构件在工厂制作,在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解除水利工程施工工期短的弊病,构件厂内预制也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养护,极大地保证了施工质量。

1.2研究其可行性的意义

小型农田水利施工一直采用传统的施工模式,工期长,任务重,工程质量难以控制,采用装配式构件,在工厂实施预制,施工现场装配,改变了传统水利施工现场建造的模式,节省了施工场地,加快了水利设施建设进度,解决了水利实施建设过程中突出矛盾,对水利设施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装配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行性,对深入分析装配式技术的优势,解决水利施工中突出的矛盾,促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施工技术的变革,有着深远的意义。

2装配式结构在河道挡墙中的应用优点分析

目前水利工程尤其是河道整治工程大部分采用的现浇式河道挡墙施工工序复杂、周期长,工地现场需要大量的模板、钢筋等,占用场地大,还需要大量的劳動力,这与水利工程施工工期紧及临时用地少相矛盾。目前水利工程中采用了较多的钢筋混凝土挡墙主要是扶壁式和悬臂式两种。结构相对简单,较适合应用装配式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河道挡墙采用预制墙板,只有底板和压顶需在现场浇筑,装配式混凝土挡墙与现浇挡墙相比,具有下述主要优点:①装配式挡墙的型式和尺寸便于标准化这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制造。②在工厂或预制场内集中管理进行工业化预制生产,缩短了立模、养护等工序所需的时间以节省劳动力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效率,从而显著降低工程成本。③预制的装配式挡墙制造不受季节性影响,大大缩短工程工期。④能大量节省支架模板等材料消耗,减少施工临时用地。这些优点使河道整治工程的整体质量和综合效益得到了提高。

3装配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行性分析

3.1符合现阶段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

农田水利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一般紧靠农田,工期受种植作物的影响较大,一般选择在春耕前秋收后实施,再加上西北地区大寒天数较长,致使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施工日期短,任务相对较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装配式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在工厂中预制标准水闸、U型渠等构件,由运输机械运至施工现场,在现场进行组装加固,缩短了工期,节约了劳动力成本,符合当前水利设施建设的要求。

3.2符合现阶段工业化发展的程度

随着当前施工领域工业化发展程度的不断加强,标准化构建工厂的相继建立,大型运输机械,吊装机械的不断出现,为装配式技术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构件从设计到预制都在工厂中进行,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强了构件质量,节省了工程成本。同时运输时间短,吊装速度快,场地要求相对不高,符合现阶段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3.3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

装配式技术应用于小型农田水利的发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装配技术的优势,为装配构件的设计,运输以及安装都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以及3D建模、3D打印技术的发展,构件的设计会更加精确、科学,预制件的质量、强度、精度都会有很大提高。同时,构件的标准化建造为新型绿色高强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平台。

4装配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4.1加强对设计过程中构件强度的验算

在设计标准化水闸等构件过程中,应在结构方案和传力途径中确定预制构件的布置及连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结构分析和构件及连接件设计,各类构件及连接件应按从生产施工到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利工况进行验算。尤其是在构件的受力部位,进行受力验算,保证构件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4.2加强构件预制中构件强度与精度的有效控制

良好的构件强度是构件使用功能、使用寿命的有效保证,而良好的精度是构件整体稳定性和安装速度的基础。因此,在构件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骨料级配,配合比及水灰比,加强养护,在构件定型要严格控制构件的尺寸保证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准确,保证生产的构件外观平整符合设计要求。

4.3提高装配运输和安装水平

装配构件的运输与安装是整个装配技术的关键环节,保证构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保证安装过程中的快速安装,高效施工的作用重大,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吊装设施的位置应能保证构件在吊装,运输的过程中平稳受力,设置预埋件、吊环、吊装孔及各种内埋式预留吊具时,应对构件在该处的承接荷载效应进行承载力验算。

4.4提高装配构件基座的强度

装配技术应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充分保证构件基座稳定性和高强度。稳定的基座能充分发挥构件的受力特点,保证构件的使用功能,延长构件的使用寿命,对整个工程的实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应充分考虑构件在运行过程中的荷载,对其进行受力分析,保证构件的强度及使用功能,同时采取必要措施充分保证基座不沉降、不变形。

5结论

装配式技术应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将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工期紧、任务重、质量控制难等矛盾,符合目前工业化发展的程度,符合当前水利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严薇,曾永红,李国荣.装配式体系的发展与建筑工业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26(5):131-136.

[2]孙敏.预制装配式U型渠道制作与安装施工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16,44(18):263-26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363-2006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范庆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行性浅析论文_范庆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