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北方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1
摘要:建筑学的要义不仅要实现对传统建筑物建筑经验的分析,对建筑物的构造形式进行了解,还要针对具体的建筑环境以及设计进行全面研究,通过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研究,实现建筑规划和设计的人性化,更加满足现代人对于建筑的使用要求和审美取向。
关键词:建筑学;自主性;当代艺术
引言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与突破,建筑的艺术形式也不断得到解放和升华。尤其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代,艺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居住的建筑与城市。与此同时,建筑已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封闭的空间与形式,而是更加开放、包容地融入到城市片区、街区的开发之中,并逐渐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1当代著名建筑中的结构美
沙特拉斯机场火车站,由著名建筑师卡拉特拉瓦设计,方案犹如一只展翅的鸟,一反传统车站的设计模式,其叛逆的造型、特殊的墙面设计类似于传统哥特建筑结构体系,整个建筑中厅由拱架相互支撑,顶部造型被固定在拱架之上,墙面由大量高强度钢筋组成,整体结构相互衔接组合而形成丰富、柔和的图案。整个建筑从内部空间到外部造型设计均来自于设计师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建筑造型完全建立在其结构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师用静态的结构体系表现出建筑的轻盈与优美,充满仿生意味动态美感。
另一则代表案例为中国国家体育场,整个体育场由外露的建筑钢结构构件组合而形成一个类似于树枝编织成的鸟巢状建筑造型,建筑结构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完整受力整体的同时,也让内部完整无遮挡的建筑功能成为可能,在形成独特建筑美的同时创造了更舒适的功能空间。内部的碗装看台空腔与外部结构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的建筑结构并不仅仅是内部的支撑材料,外露树枝状的钢柱在提供结构支撑的同时也赋予了建筑强健的形象,展现出中国国家体育场独特的魅力。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现代建筑结构体系及其技术水平,已经完全具备摆脱传统梁柱结构受力体系束缚的能力,通过优化结构体系,整合建筑设计与建设环境特点,能够产生属于建筑领域的独特建筑美学特点。
纵观历史,人类长久以来致力于使“力”和“美”相互完美结合。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除了发挥对建筑体系的支撑作用之外,建筑结构在建筑设计中越发发挥着更多样化的作用,对建筑的结构美学探索不仅可以丰富建筑造型类别与形式,还可以为美学发展提供更多样的可能性,因此,建筑的结构美探索将是建筑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2建筑学的自主性与当代艺术的介入
2.1时空性
很多建筑师都意图在建筑中表达时间的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一方面是通过建筑序列让使用者感受到时间的概念,建筑群或单个建筑都具有空间序列性,让使用者融入空间的节奏感从而感受到时间概念;另一方面则是让建筑呈现出自然时间的变化,通过空间布局和周围环境的协调,让建筑在一日中不同时刻,一年中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空间状态,建筑处于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中。建筑艺术存在于时空中并彼此作用。建筑在空间中占据实体,并且在时间中留存和改变。建筑艺术的这种存在性比其他艺术更强烈。建筑是一种大体积比例、构成复杂的空间实体,有其他艺术无可比拟的体量感和庞大体制;作为人类各种活动的场所,建筑的存在是强制性的,每个人都会接触和使用到各种建筑实体,生活在建筑构成的室内和室外空间构成中。
2.2实用性
建筑是一门实用艺术,功能性是建筑的根本,这是建筑艺术和其他纯艺术种类的本质区别。一般而言,艺术属于社会的精神文明领域,然而建筑却是作为物质文明存在。建筑的功能要实现人们的社会活动目的,满足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作为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建筑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紧密相连的艺术门类,建筑功能性的实现与社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现代社会中,建筑的功能愈加多元,建筑类型大大丰富,出现了工厂、车站、电影院、写字楼、体育馆、展览馆等现代建筑。优秀的建筑艺术作品必须是功能良好的建筑。
2.3艺术家个体之同构性
建筑师约翰?海杜克(美国)由于受到绘画的影响,他的很多建筑作品在建筑设计和美学表达上都有革新。学术界讨论最多的就是他和蒙德里安绘画的关系。但是,人们对海杜克和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的关联及同构性研究却少有关注,我们可以从莫兰迪自述中窥见其思想深度。莫兰迪曾提到过自己绘画的哲学依据,“记得伽利略曾经说过,最自然的文字应该是用圆形、锥形、球形、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形状所表达。”在这个观念上,海杜克和莫兰迪产生了共鸣,他的许多建筑造型就是以简约的几何形体组成。莫兰迪创作的蚀刻版画和海杜克的素描绘画有着极大的相似,画面效果常用排线来表现和塑造体块感,这种手法在海杜克建筑设计中可窥见一斑。
至上主义绘画创始人卡西米尔?马列维奇,他的代表性绘画作品《黑色正方形》是对无物象心境的表达,自此之后,马列维奇就成为至上主义绘画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当抽象艺术发展到一定境界后便开始倾斜至极限主义艺术。极少现代主义建筑作品可以呈现至上主义绘画所要体现出的精神内涵。日本建筑设计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在建筑风格上显露出的极限主义倾向,与至上主义绘画的影响有着不可或缺紧密联系。二人对方形和圆形的偏爱,可以从东京的“梅林之家”呈正方形的建筑单体中看出与至上主义绘画之间的关系。
不少中国建筑师也在不断尝试建筑设计如何合理阐释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王澍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建筑思想和设计语言往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贯穿和表达,体现了其独有的视角。普林兹克对王澍的评语是:“在打开新视野的同时又与场所记忆产生共鸣。他的建筑独具匠心,能够唤起往昔却又不参照历史。具有强烈的文化延续性,并使传统焕发生命力”。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就是借用北宋山水绘画意境打造了象山校区造景,建筑及规划设计追求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意境。此时的建筑作为一种静态艺术在对传统审美的“势”不断进行追求和表达,可见把握好建筑艺术同绘画美学的共通性意义重大。从王澍的作品更可看到绘画美学思想对建筑艺术跨越时空的影响力。
2.4两者的融合
建筑物是人们按照经验所总结出的按照自然规律教学建造的建筑,其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意义。从另一个层面进行分析,艺术是算出来,这是因为建筑物可能在艺术上没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具有艺术特色的优秀建筑作品一定符合力学规律。所以可以从美学角度对建筑艺术进行探究,为建筑师提供更多的建设灵感,使建筑物可以兼具美观和实用性。建筑技艺与建筑艺术的不断结合,使得人们在建筑力学中的结构设计和材料创新上遇到的瓶颈得到解决。以往许多建筑师在进行建筑物构想时,常常按照力学原理进行设计,而没有重视建筑艺术,使得设计出来的建筑物比较生硬,没有过多的美感。
结束语
总之,建筑艺术的效果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要想使建筑的精神性得以有效显示,则需要在建筑工程中介入艺术。本文分析了建筑学的自主性与当代艺术的介入,以期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明洁.当代中国文化建筑公共性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23]常兵.当代西方景观审美范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阿摩斯?拉普卜特,黄兰谷.建成环境的意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张颖,李勇.可持续性景观设计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赵宏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建筑论文; 艺术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美学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