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具有分布式结构,服务比较多并且系统十分复杂的特点,制定了基于ICE中间件的配网自动化主站分布式管理框架。因此,本文针对配网自动化主站中ICE的应用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ICE技术、ICE技术实现配网主站的分布式管理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ICE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电力供应日益紧张,电网规模日益增大,电网数据冗余繁杂,为电网的管理及高效运行造成极大压力。如何对我国庞大的电网进行高效运营与管理,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话题。在信息化背景下,采用先进的电力通信手段提升电力公司的管理效能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智能电网应运而生。
1ICE技术概述
该项技术的核心便是分布式应用提供的服务器平台,其中提供的服务包括:IceGrid、IceBox以及IceStorm服务等。在IceGrid服务当中,起到的作用为定位服务。IceBox服务器比较简单,其起到的作用为对不同的应用组件进行协调。第三种服务为订阅服务。
(1)ICE平台当中的开发应用,具备的特征包括:其一,可以支持跨平台的相关部署,使用不同的程序语言进行编辑,支持使用JAVA语言、C++语言等编程语言,此外还可使用PHP以及Ruby。
(2)ICE支持异步或者异步的编程模式,也支持订阅和发布的编程模式。此外,还可以使用分布形式的部署、内置负载均衡功能以及网格计算等,还可使用SSL安全加密功能。
(3)ICE还可将UDP或者tcp/ip作为底层当中的传输机制,还可将SSL当做传输工具,使服务器与客户之间存在的信息都进行相应的加密处理。
ICE技术与CORBA技术、DCOM技术、EJB技术进行比较,具备的优势非常的明显。其中,DCOM技术对于跨平台的支持并不是非常的好,对其应用也有很强的限制。EJB技术通常会应用在Java的开发设计中,与CORBA技术进行比较,在很多的层面都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对象模型非常的简单,也更加强大一些,将以往中间件当中的低效问题进行了解决,展现出了非常多的新特性,如支持用户数据报协议、异步方法分派等。
配网的自动化主站系统,通常情况下都是在异构平台基础上进行设计的,从系统的操作层面对Windows给予了支持,同样也可以支持UNIX系统和Linux等系统。从系统开发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中有利用Java语言的系统设计,也有C++语言的系统设计。所以,结合与其他分布式构建模型的比较,可以得出ICE中间件无论是性能角度还是功能角度,在配网自动化主站的分布式构建当中非常适用。
2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设计应用
2.1主站系统总体架构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建设前提是符合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OS2)整体要求,依循SOA架构体系,基于统一的ICT基础设施、统一的模型及统一的服务接口标准,构建一体化支撑平台和运行服务总线(OSB)。通过支撑平台和横向运行服务总线集成各功能模块/业务子系统,通过广域运行服务总线实现与其他自动化系统的互联。通过企业服务总线实现与其它相关业务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企业信息化系統)的信息共享、协调控制及流程化管理。
系统各类数据和应用服务的注册和发布应满足各级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网络拓扑设计
网络拓扑设计,在主站系统内提供了拓扑服务关系,将事项服务、数据库、监视界面等服务项目,融入到配网自动化的主站系统内,作为故障监测与处理的基础u-。以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内,网络拓扑的设计,分析其在故障处理方面的运用。拓扑服务,保证故障处理的准确执行,在主站系统内,构建配网模型,掌握配网的拓扑关系,才能在主站系统内启动故障处理服务,当拓扑服务收到配网的信息后,在相应的时间内启动故障预处理服务,将配网的故障信号,反馈到主站系统,并由主站系统经过网络拓扑服务,提供解决故障的方案。
2.3ICE技术实现配网主站的分布式管理
对于分布式管理框架,是在ICE中间件开发的基础之上进行的,需要对ICE本身存在的工具和库进行最大程度的支持,真正实现了SOA,将配网自动化主站当中的每个服务部署,通信和协调问题进行了解决。在该框架当中,包含的部分包括:其一:Ice-Registry;其二:AMS;其三:AMGUI;其四:AML;其五:IceStorm;其六:各个分布式的应用服务。例如:配网主站当中的采集数据服务,应用服务器等。其中,ICE中间件本身提供的服务包括IceStorm服务以及IceRegistry服务。
该分布式管理框架的整个注册服务为IceRegistry,其他的所有服务都需要向其进行注册。AMS是框架的重点和核心,利用ICE本身提供的服务注册服务,启动服务等。AMGUI为使用用户进行操作的界面,借助对AMS提供的接口进行调用,使用者可对其中的分布式应用的文件进行编辑和发布,并对其中的每个应用的状态进行查看,手动停止分布式应用以及修改配置参数、提取配置参数。AML为应用管理当中基类库,每个分布式应用只可以对管理的基类库进行继承,简单来说便是可以实现管理的注册以及启停接口。这样便可将该应用归入到分布式管理框架当中,完成对其的统一管理。IceS-torm服务的功能为向节点之间的通信服务提供相应的服务。
2.4电力配网中数据传输技术的运用
数据传输技术是EPON技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应用重要性的充分体现,能实现在数据共享的条件下,提高供电质量和精准度。数据传输技术主要是凭借串口连接口和通信技术,来完成配电系统内的数据通信,在该技术支持下,可提高系统内部数据在线路中的传送透明度,能及时发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缺陷,进而做到对电子设备的及时维护,展现出一定的实际意义。数据传输过程主要受到计算机后台的控制,借助网络途径来合理配置信息连接口,不需要进行布线操作,当电网系统开始运行后,则系统内部功能模块将自行进行终端设备的信息收集及整理,从而为电网系统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保障。例如,在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为终端设备提供电能时,只需要开启数据传输电源,这时信号收发机将在EPON技术作用下检测电子设备数据,极大程度简化了配电过程,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电能。同时,由于配电系统内部的数据传输可借助相应的协调处理器来做到信号有效传输,能凭借计算机技术进行信号连接,实现数据接口的连接多样化,有利于系统高效运作。相对于传统的数据技术而言,将EPON技术运用到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可促使系统对应的数据传输技术具有组成结构简单、成本低、提高系统灵活性等优势,在电力系统建设上有重要应用。
2.5终端配置
在我国规模庞大的电网中,各种类型的电网终端设备数不胜数,由于其在电网中的功能各不相同,采集到的数据类型也多种多样。同时,这些终端设备长期工作在室外恶劣环境中,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已成为配网自动化设计过程中的重点。由于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协议各不相同,一般多采用串口通信模式,笔者先使用单片机芯片对其进行统一控制,然后再由单片机负责与配电通信网进行统一数据交换,大大简化现场的组网结构,使系统层次结构更加简洁,易于维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ICE技术使用在电力配网数字化中,可为电网系统提供较为可靠的技术支撑,在网络通信平台作用下促使各项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体现出可靠性高、运行成本低等优势,通过先进技术的使用,能促进智能电网系统的不断完善,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随着电网系统建设规模的扩大,ICE技术使用价值逐渐凸显出来,体现出较可观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李涛.探讨电力配网自动化中EPON技术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01):123~124.
[2]何诗思.面向智能配电网的通信网络建设研究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5,(5):37-38.
论文作者:多吉次仁,普布坚才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系统论文; 主站论文; 电网论文; 技术论文; 分布式论文; 拓扑论文; 数据传输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