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九〇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摘要:水资源是维持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做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同样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做到科学评价地下水环境,通过对地下水环境状况进行细致了解,预测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的维护地下水环境。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发展背景,然后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完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对策,以期为水环境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
引言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任务是清楚地说明评价区地下水环境的现状与问题,准确预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及地下水环境的发展态势,进而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其中的关键又在于查清建设区域是否存在地下水环境问题。地下水赋存与径流途径以及地质环境条件的特殊性要求环境评价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评价区水文地质背景条件,然而我国环境评价单位一般缺乏地下水专业技术人员,因而经常会对地下水环境评价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把握不准。地下水环境中主要是以水质和水量两部分为主要的核心内容,这也是此次探讨的主要方向。
一、地下水水质评价的关键问题
(一)地下水水质评价范围的确定
地下水水质评价工作的范围应包括能反映地下水环境现状和建设项 目可能污染的地下水 区 域。《技术导则》规定评价的等级越高,则评价范围越大。如《技术导则》表12中规定,一级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应不小于50km2,三级建设项目则可小于20km2。在实际工作中,评价范围应根据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首先要确定项目所处的水文地质单元,若影响范围局限在某个水文地质单元内,那么评价范围大小即是水文地质单元的分布面积,无需以面积大小为评价的依据;如果评价项目位于大范围的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内,则评价面积可根据《技术导则》提出的评价范围确定,此时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面积大小,而是如何确定具体的空间范围,其中控水作用显著的地质构造往往是关键因素,评价范围可根据地下水补径排条件适当延伸,尽量覆盖存在污染源的补给区和地下水 利用率高的排泄区。可见,了解项目所在地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范围与基本水文地质条件则显得非常重要。1∶20万水文地质图已基本覆盖了我国大部分范围,因此可基于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来分析确定评价区的具体范围,如评价区的展布方向应与地下水总体流向一致,评价区的边界最好与地下水单元的补给或隔水边界吻合,并以建设项目为中心,适度向补给与排泄方向拓展一定的空间范围等。
(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层次及范围
评价范围内不同地区已有资料详细程度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是不同的,建设项目的污染对象也有直接、间接之分,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开展补充勘查工作,全面查明地下水环境的基本状况是现状调查的主要目的。对于一级评价对象,当区域范围广、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可根据工作目标、拟建项目特点和需要补充调查的内容,分区域调查区、预测评价区、重点勘查区三个层次开展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开展小比例尺区域范围内的环境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调查范围可基于收集的区域地形、地质图件图幅范围适当缩放,任务是宏观把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全面反映区域地下水环境现状和污染情况,地下水背景值和污染源调查也在该层级展开;然后,根据区域调查结果划分区域地下水系统,确定建设项目直接污染对象所属水文地质单元,详细分析该单元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并以已有资料覆盖区域作为预测评价区,开展较大比例尺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最后,对缺乏勘探控制点且水文地质工作精度不能完全满足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要求的重点水源地或敏感区域,则需要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大比例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勘察和试验工作,设计和部署必要的钻探、水文地质试验、测试等多方法综合的勘查工作。
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问题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与一般的环境影响评价并不相同,地下水环境具有特殊性,在评价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清楚地下水的质量状况、赋存条件、运移规律,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不应拘泥于一种方式对所有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水环境进行评价,需要根据有效的方法适应性作出相应的抉择与判断,由此保证评估的准确性。
(一)水量的评价
地下水水量的预测方式多种多样,如水分分析法、水均衡法以及数学法等。在实际的地下水环境评价过程中,需要根据评价的具体目的结合现有的资源与基本的现状寻找合适的评价方式,从而避免在评价的过程中出现不准确不真实的情况。地下水水量的评价主要包括补给量与储存量,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两者进行同时段的评价,还应该考虑侧向补给量以及降水补给量、入渗补给量等多种情况。
(二)水质的评价
在地下水评价中,水质评价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分为调查并分析地下水水质的基本状况与对地下水水质的污染情况进行分析两个具体的部分。在地下水水质的调查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指导性的规范,在实践的过程中调查出小比例尺区域下的范围,从宏观的角度上把握好区域的水文地质状况,从而利用标准的指数法与快速矩阵法准确的反应地下水水质的情况。
三、完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措施
(一)开展相应的评估工作
为了更加规范的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时的解决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国家特别颁布了《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这些指导性的文件可以更准确的为地下水工作人员提供指南,保证在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工作进行中能够按照国家的具体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实际国情的去评价。
(二)不断提升评价的综合能力
当前国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机构中仍旧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违规接纳业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地下水环境评价机构的资质管理,保证能够以环境评价机构的资质管理为重要基础,严格执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升资质管理的水平,保证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顺利进行。地下水环境工作者应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定期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提高自身素养来更好的实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三)建立健全评价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规章,加强对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的管理,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评价结果的抽查与审核,对于相应的惩罚力度应该加强。积极的引导社会公众监督方向,要求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对相应的结果进行公示,保证在此过程中改善不足,完善服务举措。
四、结 语
由于国家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同时人类活动存在不合理性,由此造成了地下水水质出现恶化,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类问题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经济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各方面协调配合,不断加强国家对于地下水环境的调研与监管,及时作出适当的评价,保证有效的改善地下水环境,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郁金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探讨[J].低碳世界,2017(04):20-21.
[2]淳晶,詹爱军.有效分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168.
论文作者:李祥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评价论文; 水环境论文; 地下论文; 地下水论文; 水文地质论文; 工作论文; 水质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