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论文_王琳

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论文_王琳

鲁东大学艺术学院264000

摘要:

二十世纪多元艺术并存,在经历了85新潮之后,对学院派和架上绘画进行批判,刘小东被称为新生代的代表人物,可是在这样的潮流中,刘小东仍然坚持自己的初心,坚持写实,进而一步步成为新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他的绘画风格受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变成熟。本文主要通过对刘小东绘画新现实主义的分析,研究他作品风格的成因,借此来探讨他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

关键词:刘小东;新现实主义;当代意味

正文:

中国早期的现实主义主要是主题性绘画形式,单纯用写实手法陈述历史事实或是对现实生活的一般理解,而我们今天的现实主义要体现出创新,不仅要描绘出当代人对生活的感受还要揭示这个时代里所蕴含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新现实主义画家的共同之处,在于尊重现实,艺术语言依旧是传统的写实,却融入了现代因素使得现实主义得以发展。

一、刘小东油画风格的来源

刘小东的新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受他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还有社会教育这三方面的影响。他的绘画,真实的再现生活,表达了个人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刘小东采用朴素的创作手法,没有追逐形式多变的发展大流,而是以扎实的写实技法通过画面上透露出生活化的艺术情感。

1963年刘小东出生在辽宁金城,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姐姐由于会画画上山下乡结束后进了部队,在姐姐的影响下,对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对美术的认识。他的大哥煤气中毒去世,这对年幼的他打击很大,从另一个角度上使得他珍惜身边的一切,也注重身边的人和物。这件事对他以后的创作,画日常、画熟悉的人也有一定的缘由。虽然当时迷恋武术,可家里人不同意觉得武术过于危险,让他走上了绘画这条道路。在纪录片《东》中,他谈到会武术,在当时那个小地方,再加上法制不太健全的时候,会点儿武术,基本的防身,保护自己还是很有必要的。刘小东真正的启蒙是他的舅舅,不仅教他基础的造型,而且指导他临摹一些大师的作品,室外写生。

1980年他考入了中央美院附中,再加上央美四年,这八年的学院教学使得他基本功深厚。本科时期,受教于詹建俊教授的第三画室,该画室注重训练严谨写实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提出教师应以顺水推舟的模式教学,不求一律化。他的《打哈欠的男人体》得到老师极大的的认可,那时的他为此受到了鼓励,在此之前他的作品一直没找对方向,觉得怎么画老师都觉得不对,自己也不满意。刘小东说,这幅打哈欠的男人体是他偶然间的灵感,觉得模特打哈欠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油画学习的“哈欠”,从这幅作品之后,刘小东的艺术天份也逐渐显现出来。他的早期绘画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印象派,弗洛伊德对他的影响比较大。他处于的那个时代比较平和,没有经历过伤痕绘画,在正式接触绘画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绘画,他经历过85新潮,但是那时候他在读书影响不是特别大,对他产生影响是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之后。80年代末社会转型,刘小东正是在转型期登场的,他的新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产生与此变革有很大的关系,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绘画道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刘小东绘画风格具有的当代意义 刘小东油画作品的当代意义

现实主义贯穿了刘小东创作的始终,刘小东的创作素材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尊重现实,说明了他作为艺术家的真诚。刘小东的油画作品一是再现真实生活的新现实主义描绘,二是揭示了中国时代变迁的现实主义精神。刘小东证明了现实主义适合在中国发展,刘小东认为“中国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不仅在于直白的描述,更在于作品背后无声的语境以及创作它的思维格局;不仅在于陈述一段历史事实或反映一个社会问题又或体现一个哲学原理等,更在于它对社会的贡献价值,即对社会的感召力和驱动性。”

刘小东80年代-90年代的绘画,那时期正在求学阶段,不够成熟,直到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他的参展作品《休息》,这是他的第一幅创作油画作品。到了90年代到00年之间,这属于刘小东绘画的成熟阶段,我们能看出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中试图摆脱早期的因循守旧,他也不是单单的在画现实,他为了表达作者特殊的感情并反映了一定的现实,多以朋友、家人为主题。他的《农家镜前的自画像》、《田园牧歌》、《白头到老》、《电脑领袖》,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高级灰的色彩与后期的高纯度色调有着明显的差别,可高级灰也是真正存在现实中的,也与他当时诙谐、荒诞的艺术情感相协调。2000年以后,刘小东的油画作品转向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在此之前的他的油画都是单幅作品的形式出现的,这一时期他意识到或许组画能更多的表达出令人深思的问题以及引起人们的思考。从他的《十八罗汉》到三峡题材的《三峡大移民》、《三峡新移民》、《温床》系列。2007年以后他得视野更开阔,画西藏画新疆,还有去广州画林志玲,希望使明星效应可以引起人们对艺术的关注,2012年的《东》、《南》、《西》、《北》,发现他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作品的题材还是反映着现实社会的生存现状。

他的三峡题材的作品,《三峡大移民》、《温床》,当时建三峡大坝的时候,周围几万人都要迁移走,刘小东在这儿建起了帐篷,每天画速写,写日记,拍照等方式,纪录这里。《三峡大移民》人们的面部表情麻木也有些紧张,他们对待眼前发生的和自己的工作已经习以为常,不知道他们在拆到自己家园的时候在思索着什么。这组画作为对“毫无人情味的典型性中国宏大计划”的回应,捕捉在历史的阴影下,流离失所的工人和农民的悲凉生活。

还通过电影的方式与之结合,他觉得油画要表达的东西太少了,他想通过影像的方式,更多的纪录一些真实的情况与面貌,从而表达更多的东西传递给这个社会,而且电影纪录人际关系的真实反映出人们刻意回避又不得不面对的生活。贾樟柯的纪录片《东》,讲述了刘小东前往三峡地区创作《温床》,以十二名拆迁工人为模特,在打牌的一个场景,周围几个工人看着他们打。刘小东提到,在那里我的画比不上一个床垫带给他们的感觉更舒适,所以有时候艺术能做的真的很小。纪录片后面,记录了刘小东在泰国曼谷创作的《温床二》。之所以这次的创作在室内,是因为他对这个国度陌生,这里的整个风土人情他都不了解,甚至对这里的阳光也缺少亲切感,他只能了解到人的面孔,所以在这儿画他没有选择这幅画的背景是自然风景或者湄南河、山,也没有选择热带的树林,他只选择最简单的人体、人的面孔和他能常看到过的水果,以及那个大床。他觉得不止是三峡的人,哪个国家去,哪个国度,其实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温床”。通过这一时期的画,不单单是去表现客观存在的人和物,更重要的是他想引起与人们之间的共鸣。

他去西藏创作的《青藏铁路》,《天葬》还有去新疆创作的《东》、《南》、《西》、《北》,有一个很好玩的现象,你会发现刘小东并没有刻意的使自己的画面民族气息浓厚,《青藏铁路》里藏民的穿着西装并不是穿着那种我们印象中的长袍,羊皮袄,也并没有刻意的把他们表现的很魁梧,仿佛不是我们印象中的藏民,背景被污染了的天空以及一些工厂的建立,你看了刘小东的绘画你才发现,这才是真实的写照。他要表现的并不是藏族人的精神状态,是要表现在工业文明入侵的背景下,展示时代的变化留下的痕迹。在新疆创作的挖和田玉的场景,这或许就是他们的一生的生存环境,很真实,也使得我们深思。他一次次的选择自己不熟悉的地方,选择去用自己的绘画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更想通过自己的绘画揭露出更多的社会隐喻。

总结:

刘小东的新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种反映现实的过程,刘小东始终坚持架上绘画,坚持实地写生,在现在这个当代艺术大当其道的时代里,能有人坚持着走现实主义绘画,是一件着实不易的事情,在这个大环境下,刘小东还能够真诚的面对生活,用画笔记录着这个真正的时代,这就已经是一种真正的现实主义了。刘小东画的好不仅仅是作品有个性的东西在,而在于他作品的真实性,把关注点锁定在我们平时很容易忽略的日常生活,有很多表达慵懒,无聊的状态,显示出对人性、社会的探索,反映了一代人的生活状态。他从90年代就致力于现实形象的描绘,不断的扩大主题扩大自己的画布,不断扩大自己视野。是一位永葆初心的真实画家。

论文作者:王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  ;  ;  ;  ;  ;  ;  ;  

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论文_王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