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观点论文,理论论文,政治体制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有学者指出,在社会转型期,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目标合理性与过程合理性的统一。所 谓目标合理性就是要通过改革实现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和本质要求,法治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这样才能巩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 础,规范政治权力的合理运行限度。所以,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合理目标 。所谓过程合理性就是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所能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政 治体制改革成为整体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目标合理性和过程合理性的统一,必须跳出 政治本位的思维误区。也就是说,衡量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得失应该从全局的高度、现代化 的高度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出发进行判断,而不应该偏执于政治本身。
也有学者认为,以民主和法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已经确立,真正重要的问 题是我们现在能做什么。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法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廉政建 设等方面,只要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决心坚定、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就能对中国的政治发 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有学者强调,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分解成各个阶段不同的目标和不同阶段所要完成和 所能完成的任务,即每个阶段都只适宜提出当前可以操作的目标,以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改 革 的阻力,降低改革的风险和成本,在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
2.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
有学者指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权力结构,并使其得到法律性的认可是政治体制 改革的核心问题。“改革使社会既有的权力结构与正在形成的社会结构渐次不相适应,如今 改革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意外,便可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扩大两者之间的 距离。所以说,中国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新的权力结构”。(王沪宁:《新权力结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要求》)通过新权力结构的建立,使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中 央与地方以及政府间的关系得到合理调整,从而使整个政治环境得到优化。
另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并指出十 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特别是个人高度集权现象,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路,提炼和升华到了现代法治的高度。据此,其意义是重 大而深远的。
也有学者强调,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由于我国民主 制度还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到人大机关的工作方式都脱离了民 主这一根基,因而也就很难对权力部门形成真正有效的监督与制约。由此提出了改革选举制 度 问题、人大代表专职化问题、增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设的专职机构问题、正确处理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与执政党的关系问题等等。其中选举制度的改革是关键 。因为人民只有拥有真正的选举权,才有对领导干部的真正监督权、制约权,也才会使领 导干部密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
有学者指出,渐进增量改革仍然是中国今后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渐进增量改革是一种从 边缘到中心的变革模式,其最核心的原则就是暂时绕开那些阻力很大而难以改动的领域,把 政治改革总目标分解成各个阶段性目标。比如市场经济基础上法律体系的完善、基层民主制 度建设与村民自治的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加强、公民独立人格意识、法律意识 的培养等等。这些政治存量的积累性增加,无疑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基础性建 设。
有学者强调,从战略上和整体上,我们选择渐进增量改革模式,但这并不排除在局部领域 、在某一个层面、在单个的问题上采取激进的改革措施。对有些问题不痛下决心、断然采取 措施,将影响整体渐进增量式改革战略的实施。比如腐败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 点和热点问题,对民众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政治权威、政党威信、市场秩序、社会诚信 等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从中外的实践经验来看,腐败问题的解决并不必然和民主化相联系 , 并且对一个没有民主传统和民主基础的社会而言,通过扩展政治参与来遏制腐败,可能是一 个陷阱。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香港的腐败得到有效的遏制,不是由于香港的民主化。香港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从来就没实现过政治民主,是港督高度专权。是香港建立了一系列有 效的反贪机制和措施,才取得的成果,并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其成功经验主要是:(1 )政府高层的肃贪决心;(2)只对总督负责的反贪机构的独立性;(3)广大市民的支持和参与 ;(4)调查、防范、社区教育“三管齐下”的工作方法;(5)强大的法律权力和权威;(6)有 足够的资源等等。
4.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作用
有学者强调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作用的观点:“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 ,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改革深化的一个标志,也是深化改 革的关键。市场经济的秩序紊乱、诚信缺乏、道德失范、市场主体空位和缺位、分配矛盾等 等,都间接或直接地与政治权力存在的腐败、政治整合能力缺乏、政治权威虚位等有关,这 些都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也表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性作用。
有学者指出,政治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比如目前我国存在贿选这道难题的解决,关键也 在于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认为当前市场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使权力 过分集中的现象,特别是向“一把手”集中的现象有所加强。这就使得我们的官本位传统非 但没有削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强化。个人权力带来的好处,驱使一些人为“乌纱帽” 而疯狂。这是贿选的根本原因,也是根除贿选的出发点。
也有学者从政治体制与政治生态之间的冲突性张力,论证政治体制改革的作用和迫切性。 政治生态是政治体系运行和发展的动态环境,由经济、文化、社会、地理环境等因素及其相 互联系共同构成。伴随着改革,我国政治生态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对外开放,使中国已被拽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尤其信息网络在全球的急剧扩展,出 现超越政治空间和地理空间的新的社会、政治及经济结构,即虚拟社区的出现。在国内,社 会生活中出现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 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趋势不断加剧。这些都给我国的政治整合带来了巨大难题,使 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生态变化与体制供给之间的冲突性张力加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疏导和 缓解,这种冲突性张力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政治危机:认同危机、合法性危机、贯彻危机、 参与危机、整合危机和一体化危机等等。为此,要从根本上克服危机,实现在动态和发展中 的政治稳定,就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成政治体制功能性的调适。
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
有学者认为,我国正在进行的这场行政体制改革即政府机构改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合理的 政治体制改革模式选择。并指出,行政体制优先改革,解决政府的职能定位,实行政企分开 ,锻造高素质的行政人员队伍,本身就是中国民主化的必要步骤和措施。因为,政治民主化 ,必然导致政治的流动性,为了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秩序性, 必须实行政经分开和政行分离。而行政体制改革优先,实行政企分开,锻造高素质的行政人 员队伍,就是培育政治民主化的两个前提条件。
也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三次政府机构改革不成功,走上了精简——膨胀——再 精简——再膨胀的老路,表明选择行政体制优先改革的非合理性。应把政府机构改革置于政 治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下,与权力制约机制的构建、政治法治化、民主参与渠道的畅通扩展 、法制建设等协同进行。依法行政如果不以政治法治化为条件是难以实现的。
6.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有学者指出,应把确立宪法权威,按照宪法的民主范畴和政体运作的规范进行实践,作为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宪法是法治国家的形式标准,而符合民主宪政精神的 宪法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存在及其有效运作,则是法治国家的实质要件。不以宪法明确宣示一 切权力属于人民,并从根本大法的角度确保人民主权的行使、人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对国家 权力和政府权力给予制约和限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国家,无论其法律体系多么完备, 也称不上是法治国家,也不可能实现完备的政治民主。要依据宪法明确中央各机关的职能界 限、运作方式,实现国家权力的科学配置和制约。
有学者强调,依法治国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是推 进政治民主化,要促进政治体制走向民主化,就必须建立和实行现代法治。而且,从依法治 国抓起,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确立法律的权威,把法律作为治国的惟一准则,人民的民 主权利才能得到切实的保证。所以,抓依法治国,就抓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抓依法 治国,从政治法治化入手,也符合中国改革的渐进发展模式,保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能稳妥 有序地推进。抓依法治国,使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每一项措施以法律的形式出现,并使每一 项改革成果法律化,才能保证改革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也有学者强调,村民自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因为中国农村和城市比较起来, 人口相对分散、流动性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不致于牵一发而动全局。因而,采 用村民自治形式,在农村的底层进行广泛的民主政治实践,是最佳的改革选择方案。
有学者认为,治国先治吏,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应在领导制度和干部制度的改革上 。抓住这个突破口,也就抓住了中国改革的政治热点问题,即腐败现象在一些党政机关蔓延 的问题和人民利益的根本维护和实现问题。这就牵涉到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有关 的干部制度(包括选拔、培养、教育、使用、升降、考核、监督、弹劾等制度)问题。
也有学者认为,解决政治民主化法治化与权力制约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切 入点和突破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走向法治国 家。然而,政治走向民主化法治化,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国家,其前提是国家权力的科学配 置和有效制约,根本变革一体化的权力结构所导致的权力过分集中,以及由此衍生的权大于 法、言大于法、长官意志大于法律、长官决策、家长制作风、权力腐败、监督机构虚置、群 众监督软弱等现象。所以,权力的合理科学配置,法律授权,有效制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 关键环节和突破口。
标签:政治论文; 政治体制改革论文; 法治国家论文; 法治政府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中国学者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