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论文_王琳翔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论文_王琳翔

义乌市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摘要:从我国提出落实城乡统筹发展以后,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不断向乡村延伸,乡村的农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成为城市居民所向往的地方,城乡社会正在朝城乡统筹发展。国家不仅要求城市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也要求乡村建设必须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所以要改变传统的过于分散的用地模式,这就需要从不断改进乡村规划的职能开始做起。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导言

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中,其美丽概念主要体现在乡村环境、建筑以及人文三方面:一是合理规划乡村建筑,加强建设管理,防止违法、违规建房现象;二是治理乡村生态环境,保证乡村干净整洁,积极落实保洁制度,实现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美”。三是加强乡村社会管理水平,提高乡村治安,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1加强建设管理,提高乡村建筑规范性

1.1强化监督宣传工作

为了实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要积极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对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不符合城乡规划要求、未依法取得许可证的,不得办理房屋产权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未按规定受理申请、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应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另外,要实行一户一宅制度,提高乡村整体规划与当地自然景观之间的协调性,以体现出美丽乡村的内涵和特点。

1.2做好乡村空间规划

在开展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要在项目实施前到乡村进行走访与调查,了解乡村目前规划状态和建设情况,针对乡村居民家禽饲养空间与车控空间等进行了解,规划方案要以村民生活需要为基础,尊重民意,使得美丽乡村规划满足人们实际需求,以达到规划目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同时,要对乡村道路进行调整,考虑到乡村居民用车需求,将交通阻塞节点打通,不断优化乡村基础设施,保证乡村人们的娱乐生活质量。

1.3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先规划、后答应、再建造的要求,依法加强管理,标准村庄建造次序,保护乡民公共利益,坚持村庄面貌;以效劳农民为方针,简化程序,清晰时限,进步工作效率,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效劳,进步效劳质量;结合实际制定村庄建造规划答应实施细则,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清晰适宜的村庄建造规划答应内容和深度。其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村庄乡民住所、乡镇企业、村庄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造,应按要求请求处理村庄建造规划答应证;确需占用农用地进行建造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农用地转批手续后,请求处理村庄建造规划答应证。同时清楚,城乡各项建造活动必须符合城乡规划要求。

2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具体策略

2.1合理规划乡村的建筑布局

(1)做好乡村空间规划。在建设美丽乡村之前,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对乡村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农民的生活状态。了解农民对乡村建设的具体需求,并在规划设计方案中体现出农民的合理想法。根据农民的出行要求,改善乡村道路中不合理的地方,打通交通阻塞节点。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应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些健身场所和娱乐场所。

(2)做好监督宣传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确保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政府和村委会要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没有乡村规划建设资格的或者没有严格按照乡村规划方案进行建设的,有关部门应责令施工部门停止建设,重新整改,逾期不改的,政府有权力拆除。政府各部门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范来发放乡村规划建设许可证,如果出现有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情况,应严格查处,绝不姑息。

(3)科学规划乡村住房布局。要按照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大多数农民的意愿制定农村住房的规划方案,在对现有房屋进行改造时要尽量避免对农民的生活生产造成大的影响。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尽量少占农用地、不占农用地,如果规划需要确定要占用农用地时,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许可,并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2.2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为了切实提高农村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应该根据农村的资源和发展优势,大力开发乡村循环农业,减少农村经济废物的排放量。通过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变废为宝,上游产业中的生产废料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可以成为下游产业的肥料,节省经济建设成本。乡村的生活生产垃圾应该遵循就近处理原则,因为垃圾的远途运输会增加处理成本。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环保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农村保护环境专项基金,为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打好坚实的经济基础。

(2)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国策,并且现阶段,中央大力倡导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应该遵循这一原则,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开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农村现有资源能源为基础,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和生态等功能,并加以保护,避免农村经济发展以生态破坏为代价。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第一,通过广播和黑板报等多种渠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不定期对农民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贯彻落实政府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要求,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也要始终遵守保护环境的原则。第二,建立健全乡村环保制度,乡镇的环保单位要统一环保思想,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乡村也要设立环保站或环保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的环保事宜,贯彻落实乡村的环保制度,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打好制度基础。第三,积极倡导环保建筑,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可以采用环保的施工材料和技术,扩大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范围,在农村积极推广绿色发展理念。

2.3重视乡村人文建设,发展农村旅游业

在进行乡村人文建设时,有关部门要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争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民的凝聚力,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建设美丽乡村。同时,要根据农村现有的特色资源,积极开发农村的旅游产业,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选派专家进行实地指导,帮助农民开展“农家乐”和“采摘园”等农村旅游项目。此外,还可以开发当地农村民俗旅游项目,带领游客参观乡村田园,体验传统的耕作方式,与农民进行沟通交流,让游客切身感受到农村生活的乐趣,发展旅游业不仅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方式,还能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结束语

乡村规划设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地势地貌等特征,在不改变其原貌的同时,设计出更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乡村面貌,才是我们规划设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规划设计中要全面顾忌乡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通过乡村原始面貌来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合理的规划,完善的布局,来构建和谐美好的新乡村风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李莺莉,王灿.新型城镇化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5(6).

论文作者:王琳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  ;  ;  ;  ;  ;  ;  ;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论文_王琳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