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华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要】目的:分析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抢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1.4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平均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脊柱脊髓损伤;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143-02
脊柱脊髓损伤是临床常见创伤类型,患者可见脊神经受压、挫伤或横贯伤等表现,导致其出现截瘫、四肢瘫、死亡等严重现象,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抢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抢救治疗中护理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抢救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传统抢救护理流程与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抢救中的影响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观察组男17例,女10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46.14±3.85)岁;损伤部位:腰椎损伤13例,胸椎损伤5例,颈椎损伤5例,尾椎损伤3例,脊髓损伤伴截瘫1例。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最大年龄59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46.93±3.91)岁;损伤部位:腰椎损伤12例,胸椎损伤5例,颈椎损伤6例,尾椎损伤3例,脊髓损伤伴截瘫1例。本次所有入选病例均无仅脊柱骨折而无脊髓损伤患者、未进入抢救流程而死亡患者及放弃治疗患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手术传统抢救护理流程,主要是医务人员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执行、医生补医嘱、医护补写抢救记录等内容。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1)了解患者外伤史、致伤原因、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损伤症状,对其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为脊柱脊髓损伤后通知医生处理。(2)进行紧急处理。根据“ABCS”顺序安排患者体检及实施护理,并对其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测定,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3)确认有效医嘱并认真执行,协助医生进行骨牵引复位治疗,并遵医嘱给予患者激素冲击治疗;对于需接受手术治疗患者需给予围术期护理;给予高热患者降温护理。(4)加强病情监测。密切注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四肢感觉、运动情况等,观察患者截瘫平面是否发生改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其压疮风险,观察患者皮肤受压程度。(5)舒适护理。保持患者住院环境的清洁、安静,给予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并发症护理。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1)抢救成功率[1]。患者经一系列抢救及护理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可视为抢救成功。(2)护理满意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评价,分值在0~100分之间,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护理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均数(x-±s)、百分比(%)表示,且分别用t、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成功抢救27例,抢救成功率为100%(27/27例);对照组成功抢救22例,抢救成功率为81.48%(22/27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因病情较为复杂,合并多处损伤,病情易相互掩盖,所以准确的、动态的评估判断对提高患者抢救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相关报道可知[2],呼吸系统合并症是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是更具有评判性、预见性的一种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先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对其病情进行准确判断,随后通知医生并将患者病情报告给医生,配合医生度患者进行紧急处理,确认有效医嘱后认真执行,加强患者病情监护,给予患者舒适护理[3]。在抢救护理中按照“ABCS”顺序进行抢救护理,能够预见性的对患者异常情况进行观察与处理。“A”指的是空气通道,主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口咽通气管来帮助患者清除阻塞的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畅通;对于部分疑有颈椎损伤患者需防止颈部过伸。“B”指的是呼吸,观察患者呼吸方式、频率,颈椎损伤患者无胸式呼吸,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吸氧、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C”指的是循环,观察患者血压、心率、意识、末梢循环情况,保证血循环的有效性,对于有大出血患者需先给予止血处理。“S”指的是脊髓,若患者心肺功能正常且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可对其脊柱、脊髓损伤情况进行检查。该护理模式主要是强调了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重点,优化了抢救流程,因此可提高患者抢救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1.48%,且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有较高推广价值。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x-±s,n=2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钟传弟,殷巧艮,钟爱红等.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4):1334-1336.
[2]李妙芝.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6):1172-1174.
[3]杨良枫,李小峰.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8):2871-2872.
论文作者:李玉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患者论文; 损伤论文; 脊髓论文; 脊柱论文; 流程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