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可兵分六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创新论文,兵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强科学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实现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管理素质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总结推广——科学总结建国以来管理实践的经验。建国以来国企广大干部职工创造了许多很好的企业管理经验,如被毛主席称之为《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大庆油田的“三老四严”、“铁人精神”、“孟泰精神”、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民主管理制度等,这些经验扎根于社会主义企业现实的土壤之中,体现了我国国企的优势和特点,形成了我国国企的特色和优良传统,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20年来涌现的先进的集体、乡镇、合资、私营企业,它们都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能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对于他们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我们都应该科学地加以总结和升华。
2.古为今用——努力提炼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祖先在改造自然、治理国家的实践活动中,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创造了许多管理办法,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管理经验既有宏观的治国之道,也有微观的治生之学;涉及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名家文论、建国方略等各个方面,其中的管理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妙言迭出,警句纷呈,不少至今仍闪耀着光辉的哲理。我国近代实业家陈嘉庚、刘国钧等就曾有意识地从《论语》、《孙子兵法》等古代著作中寻求启迪和借鉴,并取得了成功。海尔集团在确立企业发展和经营大局,培育职工队伍威武不屈、勇敢进取、刚健有为的浩然正气,以及在制定企业竞争谋略方面,都曾吸取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等优秀思想。我们必须挖掘、研究蕴藏在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批判地继承,扬弃地吸收,并在现代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加以融合和创新。
3.博采众长——大胆吸收外国现代管理理论和经验。二战以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两次企业管理革命,第一次革命主要是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在70年代工业化高级阶段的管理创新,着重点在质量,建立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模式; 第二次革命主要是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探索。 90年代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新途径,着重点在速度,开展了“企业再造”运动,正在创建经济增长的速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西方企业在组织规模、产品结构、技术装备、信息处理、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原则下建立的一系列生产、经营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不断向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如美国企业的发展呈现以下五个新趋势:从效率、目标导向转向远景导向;从专门职能转向跨职能的整合;从重视股东利益转变为重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从追求规模和范围经济追求速度经济;从追求效率和稳定到追求创新和变革。随着企业发展趋势的变化,企业管理的新趋势也随之产生:管理中心人本化、管理组织扁平化、管理权力分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各种管理新法也应运而生,如重新设计企业流程、及时生产、灵活生产、横向管理、柔性制造、组织修炼、团队建设等。西方的这些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要根据国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汇提炼,为我所用。
4.核心领域——适应市场环境,提高应变能力。目前我国的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我们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明显增加;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市场细分化逐步加强,市场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市场竞争日趋公平和更加激烈;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内外关系。市场环境的这些变化将会带来一系列现代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如市场预测、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对竞争对手的应战策略等等。企业必须就经营目标、内外部环境以及同环境的积极适应等问题进行谋划和决策,制定企业发展的方针和目标,以实现企业环境,企业能力、企业经营目标的动态平衡和统一。企业管理必须在抓好生产管理的同时向两头延伸:向前延伸到市场调查和产品开发,向后延伸到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把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两头小”而生产环节“中间大”的“橄榄型”管理体制,转变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管理体制。一切要从市场出发,按市场需求实施生产、销售、服务、信息反馈、科研开发的全过程管理;要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运用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运作效率,切实把企业工作的基点落实到以市场为中心的思路上来。企业管理的重心也必须紧紧围绕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制定企业的应战策略,提升企业的应变素质。
5.文化制胜——培育企业文化,坚持人本管理。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整体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价值标准、管理哲学、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产品形象、信誉形象、社会形象等。正确的经营理念和共同价值观是把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的精神支柱,是企业之魂,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竞争力的源泉。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融情、理、法为一体的中国式管理制度,既要有规范性,又要有合理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职工的创造热情。通过教育、引导、熏陶和激励等各种形式,培养职工的命运共同感、工作责任感、事业开拓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和塑造跨世纪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要加强研究管理方式的柔性化趋势,研究从“钻石”到“泥巴”变化的特征,进行刚柔相济的柔性化管理。
6.开拓创新——拓展管理内涵,着力管理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永恒主题。创新能促进管理的发展,使管理日臻科学。企业管理创新就是要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重新整合人才、资本和科技因素,以创造市场和适应市场,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达到自身效益和社会责任双重目标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充实和建立哪些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如何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如何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要素之间如何运作以提高效率,如何调动信息时代职工的积极性?如何充分发挥资源的综合效能,如何更快、更好地服务顾客以赢得市场,等等,这些都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拓展的内容,也是管理创新正在面临的问题。例如相对于价格竞争而言,非价格竞争中可以创新的空间就更大一些,从差别化来说,差别化是非价格竞争主要手段,它不仅表现在产品的功能、特性、形状、结构、质量等方面,还可以表现在品牌、售后服务等方面。实施差别化战略就是要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形成与他人或他人产品的差别。总之,我们必须扩展决策、投资、战略、价格、信息、合同、广告、商标及知识产权等管理项目,不断扩展管理内涵,从深层上提高管理水平。管理的主旋律是创新,要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进行创新型管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知识生产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是“学习型组织”,具有弹性系统和快速的应变能力,实施全球战略和跨文化管理,借助和开发“媒体空间”,实现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追求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满意、社会满意的“四满意”指标;最终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没有管理的管理”。这是现代管理的变革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