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银行的全局与微观--党委书记、交通银行行长胡怀邦_交通银行论文

现代银行的全局与微观--党委书记、交通银行行长胡怀邦_交通银行论文

现代银行的大局与微观——对话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交通银行论文,微观论文,党委书记论文,大局论文,董事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交行内部开展了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最后达成共识,确定了“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战略,我们称之为“两化一行”战略

在上海浦东陆家嘴的高楼丛林中,交银金融大厦显得既现代又内敛,没有豪华的广场,也没有铺排的绿地。如果不是门前伫立的字体极富个性的“交通银行”标牌,很难将这幢不温不火的楼宇,同中国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唯一一家设在上海的总部联系起来。

这里正是交通银行总行所在。日前,《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这里采访了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他认为,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经济三十年快速增长的“中国奇迹”。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原有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既往改革的红利也在消减。

今天的中国,站在“中等收入陷阱”的边缘,再次面临新的历史抉择。改革开放依然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必须通过根本性的改革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为代表的我国金融业,必须锐意改革,加快转型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银行之外的国家大局

《财经国家周刊》: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如期达成这一宏伟目标,必须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当前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中长期动力明显不足,各种潜在矛盾与风险前所未有。请问您如何看待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胡怀邦: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关键的十年,也是最具挑战的十年。国际比较来看,以世界银行收入分组标准划分,我国已于2010年以人均总收入4260美元跻身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大多数国家在进入中等偏上收入阶段(人均收入约4000-12000美元)后,经济增速都有普遍下降。这一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发展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敏感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表明,当前我国正面临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因此,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未来十年需要精心谋划的关键所在。

《财经国家周刊》:能不能具体谈谈您的建议?

胡怀邦: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唯有改革,以改革创新引领下一个十年。具体来讲,当前应加快推进以下七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一次分配中,进一步理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建立劳动报酬的正常增长机制,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收负担,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让广大劳动者真正分享改革的成果。在二次分配中,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明确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以及转移支付的支出比例,确保二次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逐步扩大三次分配规模,建立健全慈善捐赠机制,鼓励富裕阶层通过各种途径帮扶社会困难成员,增强全社会收入调节功能。最终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增强全社会整体消费能力。

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第一,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制度。特别是要改革现行土地和房屋财政收入体系,改征房地产交易增值税和房产税,向房屋交易与保有环节征税,扭转其事实上“抽瘦补肥”的导向。第二,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实施万亿规模的减税政策(约为当前每年财政收入的10%),变“集财于国”为“藏富于企”、“藏富于民”,激发经济活力。第三,建立真正的公共财政体系,减少政府公务支出,加大对民生和国家竞争力的投入,将目前养人和建设特征较为明显的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率。第四,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税关系,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第五,加强预算民主建设,强化预算公开和社会各界对政府活动的监督,保持公共财政体系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三是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垄断行业改革。正面回应关于“国进民退”的批评与质疑,进一步释放市场化改革的明确信号,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扩大国有股权开放面。在股权比例上,以相对控股为主,不追求国有资本绝对控股。同时,要尽快打破行政性垄断,将竞争性业务推向市场。优化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监管,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参与竞争。强化反垄断执法,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

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首先,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包括向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其次,改革养老体系,确保形成可靠的社会安全网。第三,动员社会各类主体共担公共服务的融资、提供与监督职责。第四,考虑到当前新旧体制转轨负担及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我国社保资金存在着较大缺口,并已成为影响当前及未来社会稳定、民心稳定的最大隐患,建议借深化国企改革之机,利用国有股权减持补充社保,做实社保基金。在路径选择上,可以向社保基金划拨一定比例的国有股股权,使其作为战略投资者享受国企收益,也可以将国有股权向社会投资者出售,所得资金直接用于填补社保缺口。

五是加快改革户籍制度。城镇化作为中国社会的第三次社会变革与社会改造工程,将是未来十年中国最现实的红利,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领域,要将农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的城乡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特别是要努力做到“三个同步”:同步带动工业现代化的实现,同步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步解决“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确保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与长期可持续发展。在社会领域,要实现农村的福利与城市接轨,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为重点,弥补对农村的历史欠账,加大对农村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低收入群体补贴和失业救济等的追加投入,消弭长期城乡分治所导致的文化、习俗、观念等一系列的“断崖式”的“二元结构社会”,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居民收入的差距。在政治领域,要逐步消除城乡之间隐形的身份差异。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允许那些已经在城市长期就业和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在自愿基础上获得所在城市的市民身份,享受与城市其他居民同样的教育、医疗、住房与社会保障服务。

六是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坚定不移地推动劳动力、资本、土地、能源和环境等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逐步理顺煤电油气水和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七是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步骤,审慎有序推进,实现资金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合理安排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次序,逐步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审慎推进资本项目对外开放,遵循“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机构,后个人”的总体原则,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以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为重点,完善金融调控和监管体制。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发展各类中小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

现代银行方法论

《财经国家周刊》:我们已经看到,借助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互联网技术的巨大威力,一场金融业的“革命”正向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袭来。面对新形势,作为金融业主体的银行业,将在下一个十年的改革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银行业自身会有什么变革?

胡怀邦:未来十年银行业仍将在我国改革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仍将是我国经济的融资主渠道,但同时也面临着金融脱媒等挑战。因此,银行业转型发展的挑战和压力也空前巨大。我认为,未来十年我国银行业自身必须进行深层次变革,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发展。

第一,从“信用中介”向“金融服务中介”转变,打造“多功能型银行”。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试点,适量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综合服务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全牌照”金融集团。把发展中间业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并重的主营业务地位和作用,稳步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第二,要从专注本土业务向国际化发展转变,打造“国际型银行”。本着分散系统风险、挖掘盈利潜质、谋求长期效益和高附加值收益、逆周期操作的原则,审慎选择并购对象,多途径构筑国际化经营网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一流金融机构。

第三,要从信贷资产管理向综合财富管理转变,打造“管家式银行”。从中国情况来看,国民财富的增长和社会阶层的变革,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创造出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的银行将由管理信贷资产为主转向管理客户金融资产为主,转型成为客户的全方位金融“管家”。

第四,要从批发业务向零售业务转变,打造“零售型银行”。应对互联网对银行业服务领域的挑战,银行应该积极开展与提供“第一效用”的零售商的紧密合作,通过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服务链留住客户。

第五,要从“传统渠道”向“新型渠道”转变,打造“智能化银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电子银行的分流能力、创新能力、新兴市场渗透能力,改善客户体验,打造“随时随地、贴身服务”的新型服务渠道体系,成为银行产品与服务的整合与创新平台,成为既依托和服务于实体银行,又有独立创新和经营能力的全天候、无人银行。

第六,从“高资本占用”向“低资本占用”转变,打造“节约型银行”。要坚持走低资本占用之路,实现“低碳”运营,改变过度依赖批发性信贷业务的格局。

《财经国家周刊》:我们注意到,您到交行以来,一直强调发展转型,走综合化、国际化道路,打造财富管理银行。请问交行转型成效如何?

胡怀邦:我是2008年9月底来到交行的。当时的经济金融形势的确很严峻,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出手救市,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如金融创新备受指责、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趋缓、金融机构经营向分业化回归、股权结构向国有化逆转等。有人将其概括为“去杠杆化、去全球化、去综合化、去市场化”等“去四化”现象。从业界到学界,也纷纷开始对传统理论所勾画的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提出质疑。这也引起我的深刻思考。当时,摆在我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交通银行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问题。

经过深入调研与思考,我当时判断,国际金融危机未改金融业发展大势,去杠杆化不能否定金融创新,去市场化不动摇市场的基础性地位,去国际化不改金融全球化趋势,去综合化不影响综合经营的基本走势。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契机,围绕交行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在交行内部开展了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最后达成共识,确定了“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战略,我们称之为“两化一行”战略。经过四年多的深入推进与稳步实施,已经初见成效。首先,国际化发展快速推进。这几年可以说是交行国际化发展最快的时期,2008年以来,交行的胡志明市分行、英国子行、旧金山分行、悉尼分行、台北分行相继开业,境外经营性机构总数达到12家,境外银行机构发展步伐领先集团,2012年资产规模和利润占比分别达到7.68%、4.49%,比2008年提高2.1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其次,交行综合化经营平台更趋完善,实现“全牌照”经营,集团协同效应开始显现,为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综合化发展进入回报期,2012年控股子公司资产规模与利润占比分别达到1.75%、1.9%,比2008年提高1.24个百分点、1.05个百分点。最后,财富管理品牌效应逐步提升。私人银行、“蕴通财富”、“沃德财富”、“交银理财”等核心品牌得到市场广泛认同,中高端客户群体不断扩大,差异化竞争优势开始形成。特别是集团跨境跨业一体化经营能力大幅提升,有效满足了客户多样化、个性化、创新性金融服务需求。目前,联动发展与协同经营已经成为交行的一大特色与优势,成为角逐市场、赢得客户的重要举措。

在2013年的全行工作会上,我说交行现在进入了“543”时代:资产规模突破5万亿元、存款达到4万亿元、贷款达到3万亿元。这些数字都比2008年翻一番。可以说,这几年交行经受住了跨周期经营的考验,在规模经营与转型发展上做到了同步协调推进,集团风险管理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谋划未来五到十年交行的发展问题。2011年,我们就正式启动了“二次改革”,主题就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现在正在不断推进中,有些改革已经初步显示积极效应,比如我们的“三位一体”网点布局改革,这将是我们应对互联网金融新形势的重要利器之一。

《财经国家周刊》:交行对下一步转型发展有什么考虑?

胡怀邦:我们深刻认识到,交行转型发展道路能否走得通、走得远,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卓越的创新能力。因此,交行党委决定把2013年作为交行的“创新发展年”,全行要围绕打造“创新活跃银行”目标,大胆探索、积极实践,通过全方位创新,为实现交行科学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增强创新意识,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把战略引领、板块管理、效益导向、联动发展等创新思路落实到经营管理全过程。二是创新发展策略。强化“金融新业态”意识,研究商业模式变化,在消费、贸易、财富、同业、离岸、投资等领域,创新服务产品,开展新型业态金融服务,塑造金融创新品牌。特别要重视互联网金融研究,坚持网络银行与实体银行协调发展策略,建立贯穿各类终端设备的网络银行平台,加快推出移动支付,扩展IC卡多领域应用,打通线上线下通道,加快远程服务体系建设,争创最佳移动金融服务品牌。三是加快产品创新。准确把握“未来银行”发展方向,建立跨业、跨境、跨市场的产品服务创新体系,健全产品创新激励机制、联动机制和评价体系。发挥板块条线合力,开展“年度百项产品创新”活动,并以其中40项为重点,提升产品功能,扩大市场效应。四是推动营销策略和模式创新。由大众化营销向针对特定客户和群体的“精准营销”转变,总行为分行出谋划策,中后台为前台提供支撑,努力提升销售能力。推进“智慧银行”建设,利用信息科技助推跨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

标签:;  ;  ;  ;  ;  ;  ;  ;  ;  ;  

现代银行的全局与微观--党委书记、交通银行行长胡怀邦_交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