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建造体系的建筑管理模式分析及应用论文_万松涛

精益建造体系的建筑管理模式分析及应用论文_万松涛

中建二局核电分公司十三项目部宁波杭州湾项目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结合精益思想就精益建造理论的体系管理模式做分析,结合建筑业时下情况将管理模式应用做出梳理,并在建设方与施工方角度针对运用精益建造体系的建筑管理模式带来的效果做出分析。

关键词:精益建造理论;客户管理;标准化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建筑产品的高品质、周期缩短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市场环境下,建筑行业竞争空前激烈,传统建筑的生产管理体系已不再适应发展需求,精益建造体系的建筑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2精益建造体系的建筑管理模式的产生

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汽车制造行业,日本汽车公司运用精益生产方式将交货期和产品品质提高到世界顶尖水平,美国研究者给这种生产方式起名为精益生产。精益生产的实质是生产管理技术,方法是减少空闲、作业切换的时间;降低库存;减少不合格的供应商;缩短开发设计周期。美国的研究者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对比后,认为这种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很多工业方面的专家都此进行了研究并且进行总结提高,产生了精益思想,后经过广大学者及业内企业机构不断的研究,形成了精益建造理论。

3精益建造体系建筑管理模式分析

精益建造体系目的精益生产,精益生产对于传统生产改变之处在减少投入增加输出,这是基本原理。

传统管理的核心为转换模式,其目标是成本最小化,落实的办法为细化每个分项工程和节点来实现成本最小化,但此理论的核心角度是生产管理,在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运输、转化及信息流动的遇到问题经常返工,且通常是以牺牲价值来实现产品。缺失了对“输入”、“输出”的信息系统反馈比对、反馈无系统性或时间逻辑上无法满足目标成本最小化。

流动模型理论认为生产过程是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信息流动。在流动中,材料被转换、检查、等待或移动等活动性质不同。转换代表过程的转换方面;检查、移动和等待代表过程的流动方面。这些活动都花费时间和经济成本,只有将材料和信息尽可能的转移到产品上的活动才增值的。所以,控制的重点在于提高转换效率之外,更在于消除不增值活动。

价值理论认为生产过程是为用户增值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以顾客为中心,使价值最大化。它强调生产企业与最终用户之间关系的转变,企业生产的目标应该结合顾客需求,消除企业与顾客之间的矛盾关系。价值生产模型的管理原则就是消除价值损失,在价值理论中,由市场需求来决定设计的方向的和意图,在设计开始阶段就结合顾客的需求来设计产品,从而使价值最大化。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项目团队加强与顾客全阶段的交流,最终实现个性化产品体现客户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综上可得出,精益建造体系的建筑管理模式需对传统的模式进行必要的理论观点和目标管理基础调整,生产转化理论实施原则由原目标成本最小化在,转变为生产运作效率最大化;生产流程理论则侧重信息流和材料物流,减少或消除直接或间接无价值产生及增加的活动,消除浪费,以求成本最小化;价值理论需从项目源头开始,秉持尽可能使价值最大化的原则,以最终结果为导向开展项目设计及引导项目生产。实现项目交付同时,浪费最小化价值最大化。

4 精益建造体系的建筑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

精益思想是精益建造体系的建筑管理模式应用实施的基础,在施工条件和企业实力及市场环境下,形成拉动式生产计划体制、创精品保证体系,通过对核心理论进行分析,精益建造体系的建筑管理模式可在整个建筑项目中进行应用,具体实现如下:客户管理、设计变革、标准化

4.1 客户管理

以往的建筑项目施工方甚至建设单位追求保质保量完成合同内容,而对顾客的满意度不够重视,关注重心在于销售、交付、项目回款周期,后期的维修,保养,物业等环节在施工阶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客户管理应贯穿建筑项目的始终,项目设立起,就以客户为中心,过程不断以客户需求为引导进行改进。

建设方与施工方应将客户管理成果进行分享,施工方对此应高度的重视,并以此为目标之一调整生产计划、施工方案、质量体系等管理办法,形成与建设方目标管理一致的思路,以指导施工得到最终最大可能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

4.2 设计变革

设计变革,是由客户管理倒推设计进行,根据时下潮流及国家规范政策及时在建筑项目设计之初进行调整,并将客户管理成果和自身企业特色综合为设计基础之一。设计与施工阶段需一改传统,设计师与施工现场要有紧密的沟通与考察,建筑体系不同于其他生产,它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唯一性、复杂性等特点,所以,设计角度对于产品的生产应该紧密结合项目实际生产情况,并在整个过程中反馈成果,并以反馈成果对后续项目设计进行优化。力求实际情况难以落实设计要求的情况在施工前得到解决,消除以此产生的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施工方为建筑产品生产的主要力量,设计思维和技术、设备等软硬条件要有完整的配备,在设计革新的环境中,施工方必须要有革新和创新措施,以保证在生产条件各方面得以支撑整体管理模式的实施。此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4.3 标准化

产品标准化和生产标准化,设计变革得到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结合项目实际的地域性特色,建立产品标准化体系。标准化的产品在整个项目实施到交付过程中已经具备完整、实际、高效的必要设计条件,在建设方角度,项目管理条例清晰、成本分析清晰、实施计划可行性较高、节约项目管理成本、具有企业色的建筑产品,此过程也是口碑的形成过程。在施工方角度,从投标阶段便可以得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关键的时间节点、成本节点、材料及技术关键项。从而确保施工前,做足周全充分的准备工作,过程管理则逐渐形成标准化管理体系,材料控制、材料高转换率实现、人力投入主动控制、施工计划可行性、成本总体控制等系统性的得到提升。

5 结语

任何创新和进步,都是在环境需求前提下,标准化的产品推动的不仅是建筑项目本身的精益建造,更能推进行业技术、材料、设备多方面的不断革新。运用精益建造体系的建筑管理模式,提升生产效率,缩减工期,降低成本且增加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技术管理整体水平及综合竞争力,在建筑管理中是有实质性意义的。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地产及施工企业将精益建造体系的建筑管理模式灵活的运用于实践当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社会满意度。但国内整体形势还处于萌芽和初步试验阶段,对企业来说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不断的进行改进、充实,并且最终得到市场和国家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殷斌,精益建造——建筑企业发展方向研究[J]《重庆大学》,2009

[2].闵永慧,苏振民,精益建造体系的建筑管理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07

[3],张何之、陈江涛、胡晓瑾,中国建筑企业实现“精益管理”之路——推行精益建造管理模式 上海惠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M],2012

[4],苏振民,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整合研究[J],《商业时代》2007

论文作者:万松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精益建造体系的建筑管理模式分析及应用论文_万松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