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的农业必须加大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论文,政策性论文,入世后论文,力度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和弱质性并存的产业,也是入世谈判中我国政府最难以抉择的方面。加入WTO后, 对我国农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是难以避免的,同时也对政府支持与保护农业的方式提出了诸多约束。在这一背景下,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强化宏观调控,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其中,依照国际惯例改变支持方式,充分利用政府政策性金融手段,发挥其引导性、服务性、扶持性、互补性的特有作用,将成为应对WTO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 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一、加入WTO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政策的影响
(一)对农业的宏观影响
1、对我国农业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1)加入WTO后, 有利于我国农业国际化。我国可以享受40多年来关贸总协定各缔约国在开放贸易、尤其是降低关税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成果,并可取得大多数成员方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有利于我国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加速我国农业国际化。(2 )有利于我国参照国际规范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对完善政府调控职能,规范调控行为,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以及全面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具有促进作用。(3)有利于利用有效条款,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市场。可灵活运用WTO有关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使之免受国外农产品的冲击。( 4)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加入WTO 后,成员国将以关税和关税配额的形式来管理农产品贸易,将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等不平等待遇,改善农产品出口环境,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
2、对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1)国内农产品市场面临对外开放的压力。根据WTO农业协议的规定, 各成员方只能通过关税措施对农产品进口进行限制,不能再使用非关税措施。进口保护方式的转变,意味着我国将按照国际规则逐步放开国内市场。(2 )对国内农产品生产将产生冲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贸易保护相对减少的同时,我国农产品低价位优势随着农产品成本的日益增高而逐渐丧失,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将面临低价位国际农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政府对农业生产的调控空间和力度将收到影响与限制。尽管我国目前所实施的农业政策大多符合农业协议的“绿箱政策”规定,不须作减让承诺,但今后我国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将受到限制。(3)有可能增加我国进口粮油的外汇负担。 粮食品种结构的缺口和优势品种的减少,将使我国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必将加大外汇储备压力。
(二)对主要农产品的影响
1、对粮食的影响。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 我国粮食价格将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活劳动成本上升,以及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局面不会有大的变化,不具备粮食的价格竞争优势。国内的粮食购销形势将面临国际市场的压力,但不同品种间有一定差异。对大米而言,我国的大米价格目前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而且大米的生产成本与国际水平相近,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1997年比较优势度为0.12。在WTO农业协议框架下,世界大米市场价格呈上升趋势, 世界大米进出口将有所扩大,对于我国的大米生产与出口将产生积极影响。对于小麦而言,我国是净进口国,由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对粮食需求的压力,我国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仍将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买主之一。目前我国小麦的价格已经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不具备比较优势,1997年比较优势度为-0.18。在WTO农业协议框架下, 短期内世界小麦价格可能回升,一方面将促进国内生产,另一方面则会加重进口外汇负担。从长期看,我国处于不利状况。对玉米而言,我国的玉米生产技术水平相对比较高,但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大大高于国际水平,不具备比较优势,1997年比较优势度为-0.17。尽管各成员国承诺将增加进口、实施出口补贴减让,但加入WTO后,我国玉米生产将面临重大挑战。
2、对棉花的影响。棉花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物资,长期以来,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棉花生产的扶持,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生产大国和纺织品出口大国,年出口创汇300亿美元左右, 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但棉花同粮食一样,生产成本逐年攀高,国内价格一度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给棉花生产和经营带来困难。为加快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我国政府于1998年11月开始放开棉花市场,并于近期加大市场化力度,这些措施使棉花价格有所回落。但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善,特别是2000年的超量存储以及2001年播种面积的大量增加,国内棉花价格将会出现较大波动。据统计,1997年比较优势度为-0.02。加入WTO后, 由于不具备比较优势,短期内仍将面临一定压力。但长期来看,我国纺织品出口条件将得到改善,由此会导致国内棉花需求的增加,国内棉花供需缺口可能会有所扩大,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棉花生产的发展。
3、对油料的影响。我国是油料生产大国, 主要油料品种在世界油料生产中都名列前茅,而且油料的国内价格曾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油料生产具备一定比较优势,但这一优势在逐渐丧失,1997年比较优势度为-0.05。同时,由于我国油料加工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出油率低,成本高,成品油的国内价格逐渐高于国际价格,进口油数量大增,致使国内成品油市场长期低迷,缺乏竞争优势,属于高比较劣势产品。目前,国内食用植物油生产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今后国内食用植物油的供需缺口仍将加大。加入WTO后, 随着我国承诺改革和削减食用植物油进口控制措施逐步实施,国际市场的食用植物油将冲击国内市场,进而对国内油料生产将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三)对政府农业政策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鉴于国力的刚性约束,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主要限于流通领域,具体表现在农产品保护价格收购体制的建立和生产资料价格的限制上。随着加入WTO, 农业协议对政府支持农业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必然影响政府的农业政策以及政府对农业的支持范围和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需要按照可免除减让承诺规则内容, 改变农业政策支持范围和方式。可免除减让承诺的国内支持措施包括:“绿箱”政策( Green Box Policies)、“微量允许标准”(deminimis)、 “蓝箱”政策(Blue Box Policies)、“特殊和差别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等内容。其中,“绿箱”政策包括:一般政府生产服务,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粮食援助补贴,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补贴,地区发展补贴等内容。在特殊和差别待遇内容中,给予了发展中国家更加灵活的特殊待遇,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主要包括:一般可得到的农业投资补贴,对低收入或缺乏财产的生产者提供的农业投入品补贴,为鼓励生产者不生产违禁麻醉作物提供的支持。而对于需要减让承诺的“黄色”政策也进行了严格限制,包括:价格支持,营销贷款,面积补贴,牧畜数量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补贴,某些有补贴的贷款计划。当然,这些政策中有些措施被予以减让。因此,我国农业政策要作相应的调整,在支持的范围上,由流通领域向生产、加工领域转向;在支持方式上,要由价格补贴向公共设施、综合开发、区域发展、生态改善补贴等转向。
2、需要充分利用WTO农业规则,加大农业政策性支持和保护力度。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发达国家要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所实施的各种绿箱政策措施的支持水平一般大于农业GDP的5%,而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水平普遍低于农业GDP的5%,我国更是远远低于这个水平。发展中国家符合“特殊和差别待遇”措施的支持水平大多低于农业GDP的1%,并且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农业支持措施大多数只是符合绿箱政策中“一般政府服务”类型,符合绿箱政策中“给生产者提供的直接补贴”类型相对要少。即使是以粮食安全为目的的公共储备措施也少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一般为17%,发达国家则为45%;国内粮食援助,发展中国家为15%,发达国家为27%。加入WTO后, 政府要逐渐开放农产品市场,严格执行有关条约,必然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客观上要求我国政府必须加大政府政策性的支持保护力度,用足用好绿箱政策等条款,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冲击风险。
3、需要与国际接轨,全面完善和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职能。 发达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是全方位的,既有绿箱政策、微量允许标准,还有蓝箱政策。大多数政策通过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实施,以体现政府意志,同时又符合WTO协议要求, 还能够提高政府支持资金的利用效率。另外,通过政府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发挥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互补作用,规避金融风险,促进商业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介入以及信贷支持力度,优化和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入WTO后,政府要全面调整农业政策,特别是要完善和发挥政策性金融的职能,按照协议要求,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包括:利用绿箱政策扩大投资规模、扩大农业政策性投资范围,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发展;利用微量允许标准条款,健全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体系,增加对农产品价格支持、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利用蓝箱及特殊和差别待遇政策,建立农业政策支持体系,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和灾害提供保费补贴,对农业生产低收入者进行保险保障。
二、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政策性金融的需求
农业进入新的阶段以及加入WTO,特别是在农业协议规则中, 政府服务职能的允许和我国农业支持相对弱化的现实,以及农业产业弱质性的更为显现,为政府增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与保护力度提供了较大空间,同时也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提出了全面而广泛的需求。
1、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需要政策性金融继续在土地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平衡粮食市场等方面予以支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特点,需要政府财政予以支持,并通过政策性金融予以具体实施。
2、拓宽增收领域,增加农民收入, 需要政策性金融在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予以支持。农民增收是新阶段政府农村工作的重中之中。增强政府服务职能,支持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甚至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是WTO 绿箱政策的重要内容,按照国际惯例需要政策性银行予以具体实施。同时,在土地流转中形成的农户规模经营需要政策性银行在农机具、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购置以及生产条件改善等方面予以支持。
3、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 需要政策性金融在扶持农户调整种植业结构、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等方面予以支持。结构调整是增加农业整体效益、增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带有强烈的政府职能体现。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政府必须发挥应有职能予以引导。除了政策的引导外,政策性金融的引导是主要的途径之一,也是WTO 绿箱政策和特殊差别待遇的重要内容。随着价格补贴的受限,政府将加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投资补贴力度,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扶持农户调整种植业结构、企业开展产业化经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予以政策性信贷引导支持。同时,农村工业、环保产业、卫生事业以及服务业发展也需要政策性金融的引导支持。
4、深化农村改革,需要政策性金融在完善粮食收购与储备、 支持农业科技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予以支持。促进粮食市场化取向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为稳定粮食市场,做好国家的粮食收购与储备,需要政策性银行继续完善保护价收购粮食的职能,继续做好粮食储备与仓储设施建设的资金供应工作。同时,需要政策性金融加大对具有一定风险性和公益性的农业高科技产业、农民素质教育等方面项目的支持,这不仅是由其公益性的特点所决定,也是绿箱政策政府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工作重点。
5、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需要政策性金融在节水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电力工程建设、通讯工程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也是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基础。由于建设项目的公共性和投资的长期性,商业银行不愿涉足,政府必须依靠政策性金融来对上述方面的项目建设进行信贷资金支持。
6、扶持贫困地区发展,需要政策性金融在西部地区开发计划、 贫困人口的生产与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予以支持。通过开发式扶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这些典型的政府任务,对政策性金融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要求政策性金融进行区域分类部署,予以政策性信贷支持。
三、新阶段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完善与发展
农业政策性金融作为中国投资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加快市场化进程中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依照国际惯例,利用经济杠杆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手段。其政策性的本质内涵在于,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经济手段贯彻政府意图。应对WTO 的挑战必须加强和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导向性、服务性、扶持性和互补性作用,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面支撑。
1、支持“种子工程”、“综合开发”,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确保粮食安全。“种子工程”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综合开发是稳定粮食面积的有效措施,政策性金融要对单纯粮棉油储备购销业务进行必要延伸,将支持与稳定粮食生产纳入业务范围,对相应项目进行支持,确保粮食供求平衡。
2、支持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及农村工业, 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开展多种经营、进行加工转化增值、发展农村工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政策性金融要对相应项目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重点予以信贷支持,通过政策信贷支持,平抑信贷风险,扶持支柱产业发展。
3、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整体效益。(1)设立结构调整专项基金(资金), 专门用于扶持农户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2)开设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 用于抵御调整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对受损农民的利益进行补偿;(3 )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给予补贴。
4、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具有重大影响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进行支持。对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具有重大作用的电力设施建设、通信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等项目进行政策性信贷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5、支持农业高科技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技术支撑体系改革。 对农业生物工程、信息工程、沙产业、中草药现代化等农业高科技产业项目以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成果研发转化项目进行政策性信贷支持,规范开发风险,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服务金融支撑体系建设。
6、支持西部地区开发计划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进行区域分类,对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区域开发计划项目、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异地扶贫开发等进行信贷支持,借鉴封闭运行的经验,对西部开发财政资金进行划拨监管,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的导向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标签:农业论文; 农业政策论文; 绿箱政策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农村金融论文; 三农论文; 价格保护论文; 价格政策论文; 种植业论文; 农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