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南盘江流域旅游扶贫的实践路径研究
臧国书
(曲靖师范学院 曲靖市旅游发展研究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摘 要: 国务院2014年8月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在梳理精准扶贫与旅游精准扶贫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年来南盘江流域的曲靖市、百色市、文山州、黔西南州结合实际开展旅游扶贫实践探索的特色路径、共性经验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在精准旅游扶贫背景下精准把握旅游扶贫的内在要求、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对象、精准实施旅游扶贫项目、精准建构旅游扶贫机制、精准建立旅游扶贫智库与教育培训制度,精准发力,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关键词: 精准扶贫;精准旅游扶贫;实践探索;路径探讨
珠江主源的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的马雄山。从发源地开始流经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与北盘江一同汇入红水河,东下西江至珠江入海。南盘江缓缓地流淌在云贵高原的各个坝子间。南盘江流域上游的云南东部,丘陵遍布,湖海聚集,农牧业发达;下游在广西西北部和贵州西南部,南盘江汇入红水河、西江后,流进广西盆地和珠江平原,这里高山峡谷和峰林峰丛相间,地下水道纵横,汇聚了中国西南部自然山水之大美。同时这里也是“老少边穷”的典型区域,国家扶贫攻坚集中连片区之一滇黔桂石漠化地区,中国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典型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地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如何把握旅游精准扶贫的要义,如何审视南盘江流域旅游的扶贫现状,未来应如何探索有效路径,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精准扶贫与旅游精准扶贫
(一)精准扶贫的思想与内涵
“精准扶贫”重要思想肇始于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1]。随后两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释“精准扶贫”思想,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全国“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调研,全面阐述“精准扶贫”概念,提出“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3]。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具体阐释了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五个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4]。从以上论述可看出:“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治贫减贫方式[5]。
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其中的“人”一是指教育工作者,二是指教育对象学生。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重视自己的工作,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认同感,带着这样的心态才能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力做好。[4]其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受教育者的感受和需求,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想他们所想,才能切实为他们服务。老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才能引导学生,为其解决问题,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实现自身的突破和发展。如果学生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不仅会影响学生对学校的评价,甚至会影响他们的社会观念,影响其对党的各项政策的理解。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全面冲刺、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全面理解精准扶贫战略的深意,应同时着眼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要聚焦认识精准、重心精准。精准扶贫战略的核心是贫困地区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工作重心和注意力要“精准”,聚焦扶贫工作和贫困人口[6]。中观层面要聚焦措施精准、管理精准。既要设计好扶贫项目、找准扶贫方法,提高针对性、适应性,即帮扶措施要精准;又要做好贫困村庄的组织建设和帮助支持工作,这要求做到因村派人和管理精准[7]。微观层面要聚焦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既要对贫困人群的精准识别,由于贫困村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贫困(线)标准设定的也不高,故而精准识别贫困人群的过程应被视为识别村情的过程[8];又要向精准识别出的贫困人群提供量体裁衣式的菜单式扶贫,即精准帮扶。
(二)旅游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
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旅游精准扶贫”。“旅游精准扶贫”就是在通过对具备一定旅游资源的地区的贫困人口、贫困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发展旅游产业的方式带动整个区域脱贫。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在文化和旅游部(原国家旅游局)的统筹安排和统一调度下,将旅游精准扶贫作为旅游业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工作,通过规划帮扶、咨询帮扶、培训和辅导帮扶等智力扶贫工程,资金帮扶、投资帮扶、合资合作帮扶等产业扶贫工程,促进了许多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贫困乡村[9],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贫困乡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走向致富。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连续推出旅游精准扶贫系列工程,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原则,用“绣花功夫”开展精准扶贫,积极参与扶贫攻坚战,让旅游业成为推动传统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和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新动能。
石厅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很多倍。将老榆树、黄梁驿,驿中的客人,四十多条驴子都放进来,恐怕都会绰绰有余地。四周洞壁遥遥向上,脖子上仰,看不到尽头。松木火把发出来的微光,堪堪能将这山腹深处的巨洞填满。少年们的来路,就是洞中修长的石柱,石柱上方,就是李离猜想的那个“洋葱头”,洋葱头里面回环着洞中之洞,刚刚消磨掉了他们漫长冬夜。
二、南盘江流域旅游扶贫的实践与反思
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旅游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为南盘江流域旅游精准扶贫指明了新的方向。经过四年来的探索发展,南盘江流域的云南省曲靖市、文山州、贵州省黔西南州、广西自治区百色市都以乡村旅游发力精准扶贫,四州市还结合各地不同的实际,在旅游精准扶贫上走出了不同的特色实践路径。
(一)旅游扶贫的特色路径
1.曲靖市:以“十景百村”助推精准扶贫。2016年曲靖市实施“十景百村”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工程,旨在以多个主要景区带动周边旅游特色村寨发展,打造珠江源高原体育旅游度假区、彩色沙林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罗平油菜花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师宗凤凰谷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会泽古城旅游度假区、马过河旅游度假区、宣威可渡关旅游度假区、麒麟水乡、滇南胜境九个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曲靖市“十景百村”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工程集中力量改善贫困村旅游交通状况、旅游特色村社(农庄)、发展精品民俗客栈、创新打造节庆赛事品牌、全力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曲靖市“十景百村”工程实施两年来,有力地助推了曲靖市的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十景百村”旅游融合发展工程,曲靖市完善了景村融合贫困村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推动了如师宗县响水瀑布、月涛寺、中国传统村落大冲村等一大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贫困村。结合“十景百村”工程,推动了古敢水族文化生态旅游小镇、鲁布革布依族风情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加快了贫困民族乡镇的整体脱贫工作。
1.都能精准识别贫困村寨的旅游特色资源。旅游开发脱贫减贫成效显著的乡村,都特别注重精准识别乡村的特色旅游资源,突出独特的地方文化与民族文化,开发出为旅游者乐意消费的旅游项目。如曲靖市师宗县的竹基乡的传统村落文化、帝师故里文化体验旅游,文山州麻栗坡县老山精神红色旅游等。
5.都注重整合各类资源资金形成合力。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大都面临底子薄、基础差的这个现实。南盘江流域四州市以乡村旅游带动脱贫攻坚成绩突出的地区,尽力整合各类扶贫资源与资金,形成发展合力,包括争取的政府优惠政策,整合各部门的相关扶贫资金和各类公益项目。政府各部门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相关资源的有力整合,使得贫困村寨的“造血”功能极大地增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用好用活政策,从而跨过了一道道靠自身力量难以逾越的发展旅游产业的难关。
4月18日,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组长、国家防办副主任李坤刚一行检查玉树州结古镇自来水厂、骞马场应急供水等应急供水工程。
4.百色市:以“休闲农业”带动精准扶贫。百色市位于滇黔桂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广西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市12个县(区)中,有9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区。近年来,百色市重点开展旅游扶贫精准识别行动、贫困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行动、乡村旅游业态开发行动、贫困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旅游电商扶贫行动、旅游市场营销行动、旅游扶贫人才培育行动、旅游企业帮扶脱贫行动、帮扶贫困户旅游创业行动等十大旅游扶贫行动,全力推进旅游产业扶贫。通过近两年的发展,百色“休闲农业”带动精准扶贫彰显特色。百色以乐业、靖西、田阳、凌云等重点旅游扶贫县(市)为试点,挖掘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全力推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旅游特色村、星级乡村旅游区和星级农家乐的建设,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乡村旅游业态,构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百色市以“休闲农业”为主题,采取“农业+旅游+贫困户”、“农业+科技+贫困户”、“农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打造以市场为主导、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旅融合发展为方向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二)旅游扶贫成效显著的共性特征
2.文山州:以“特色村寨”发力精准扶贫。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集“边境、民族、贫困、山区、老区、原战区”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州,全州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白、蒙古、布依、仡佬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6%。文山州依托悠久的历史和众多民族孕育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建设特色村寨,发力精准扶贫。如广南县八宝乡的河野村、坝美乡的普千村和者兔乡的马碧村。八宝乡的河野村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是八宝旅游小镇三个景观之一。政府把该村列入旅游乡村开发,秀美的田园风光、民族特色的河灯节、摸鱼节,惊险刺激的漂流等旅游体验项目,引吸了成千上万的游客。随着河野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村里的脱贫对象,有的当船夫,有的跑运输,有的开起了农家乐,都走上了致富道路。者兔乡的马碧村,130余户村民傍山而居、依水而建,成片的吊脚楼群,吸引着无数游客踏足而来。马碧村,部分杆栏式建筑有上千年的历史。经过世世代代的发展,这里依然保持着淳朴、勤劳、热情的民风;传承着刺绣、编织、陶艺、纸艺、绣缝、木作等民族传统手工技艺。随着全域旅游的大力推进,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贫穷山村,逐渐成为热门的乡村旅游景点。马碧村成立了千年壮寨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理规划,有序推进,群众可以用自己的房屋、土地入股发展旅游业。坝美镇的普千村因有“一幅仙境、一部经书、一处遗址”的地母文化活态传承特点而得名,是一个典型的壮族聚居村。“普千村是《地母真经》发源地,与世外桃源坝美村相距3千米,该村主推“地母文化”、“农耕稻作文化”和“壮族传统文化”三化一体的旅游开发项目,采取以“社”促“旅”的方式,把普千打造成为世外桃源风景区的“后花园”。同时,文山州地处中越边境,以宣传“老山精神”为核心,依托老山军事斗争历史和遗址,挖掘形成了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的系列精品路线,打造独特的旅游新产品,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旅游产品助力原战区贫困村寨脱贫。
The inpatients at risk of malnutrition were affected by acute disease in 61.5% and by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in 38.5% of the cases.
2.都有敢干、会干、干得好的领路人。在贫困村寨,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人们对旅游业内在规律的运行缺乏认知,难于把握市场营运。在这种情况下,旅游开发脱贫工作能不能搞起来,领路人的作用非常重要。旅游开发脱贫成效显著的地方,领路人都体现出会思考、有想法、敢行动、会行动的特质。这些领路人大概由三种人构成:一是靠苦干、实干、巧干起家的当地企业家,有家乡情怀,回乡带头开发旅游产业;二是当地有能力的村干部,创新组织模式,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进行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三是引导外出务工,有了见识,返乡创业的打工精英;四是掌握知识技能,有能力回乡创业的大学生。
3.利益受损削弱扶贫效益,贫困户受益不均的现象严重。贫困地区的受益排挤了贫困人口的受益,地区经济的增长不等于贫困人口的受益。不少地方误将地区的发展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首要目标,忽视当地居民参与开发、共同受益的目标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把贫困人口挤出了受益群体之外[11]。加上,外来投资者参与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他们本身拥有资本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这也有可能导致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市场不具有竞争力。
4.都注重释放旅游产业的联动功能。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追求旅游产业自身效益,更要注重发挥带动其关联产业的功能,衍伸新业态,促进各相关行业的整体发展[10]。成为旅游景区(点)后要能让贫困户参与其中,享受发展旅游业带来的红利,并要与周边村寨实质性融合发展,会真正带动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曲靖市的“十景百村”模式、黔西南州万峰林景区的“贫困户融入景区发展模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扶贫效益。
3.黔西南州:以“景区带动”领跑精准扶贫。黔西南地处黔桂滇交汇之处,素有“滇黔锁钥”之称,当地气候立体,群山叠嶂,海拔跨度大,地势复杂。该地用好山地气候资源,打造世界山地旅游目的地,以“景区带动”领跑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如兴义市万峰林景区的跑马场以旅游+扶贫同向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万峰林景区辐射耳寨、鱼陇、双生等8个村,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景区采取定点帮扶、结对帮扶等措施,积极引导、鼓励景区村民就地创业、就业,发展“农家乐”和“乡村客栈”,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采取当地村民用自家的土地、荒山进行入股,景区每年拿出主景区营业额纯利润的40%分红给入股的村民,并为村民在景区谋一份工作,解决就业问题。景区出资建设马道和马厩等基础设施,购买纯血及半血品种马,通过以景区经营为主导,聘请精准贫困户负责管理和体验服务,每月除能领取管理工资外,还能从运营收益中提成,为精准扶贫户带来直接收入。景区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好的解决了当地群众自主创业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据调查,目前,景区已有162户农家乐,49家乡村客栈,5家精品客栈,16家民族特色商品经营店,经营状况良好,月接待量达10万余人次;人均年纯收入达10000元以上。
6.都注重解决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问题。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必须首先解决好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制约瓶颈问题,否则,再好的旅游资源,也只能自我欣赏。南盘江流域贫旅游开发脱贫成绩突出的地区,特别注重交通建设。党委、政府下大力气建设旅游环线公路,连接各旅游点,确保游客出入通畅。这是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一条基本规律。政府下大力气规范旅游点的厕所、接待中心、住宿、餐饮、标识系统以方便游客的深入体验,游客留得下来,经济效益才能体现。
(三)旅游扶贫较为失败的共性问题
1.未能精准识别旅游扶贫资源,盲目进行旅游产业开发。政府在主导开发过程中将旅游扶贫简单等同于旅游开发,急于求成的心态,缺乏资源梳理,缺位资源评价,缺失区域整体规划。特别是缺少策划,产品无特色、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忽视对贫困户参与旅游产业脱贫的可能性作为旅游扶贫资源的主体进行细化分析,导致投入大,出不了特色旅游产品,提供的旅游产品同质化无市场竞争能力,贫困户参与没有经济收益。既浪费了资源,又耽误了发展时机。
4.贫困地区的旅游景区经营,过分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些贫困地区的旅游景点在项目设置上当地贫困户无法参与,只有简单的输血式收益,无造血式参与收益。经营过程中,过分注重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思想倾向会导致旅游扶贫出现停滞,配套旅游扶贫项目程度较差,缺乏让当地贫困户参与开发的理念。
3.都能按照旅游经济的市场规律办事。旅游市场游客能不能来,不是靠行政命令能解决的,而是靠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和市场宣传。旅游脱贫开发成绩突出的地区,都能按乡村旅游市场规律办事。在经营中注重树立品质、品牌、品味、品德“四品理念”,做好形态、业态、文态和生态“四态文章”,基本解好了“怎么让游客来,怎么让游客留下来,怎么让游客再来”的三个核心问题,不断提升农旅文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起步较西方国家略晚,借鉴和了解掌握全球新能源政策尤其是针对光伏项目补贴政策,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和未来光伏市场发展至关重要。自2009年开始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以来,法规政策趋于完善,100多项国家政策性文件和地方政府促进区域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互补配套的政策环境,培育了国内光伏市场,扶持了产业龙头企业,在推动能源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光伏“两头在外”的局面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未来10年太阳能发电容量持续增长,中国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太阳能市场。
2.未能建立科学的管理指导体制,极度缺乏旅游专业人才。南盘江流域相关州市县虽有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但旅游开发涉及发改、环保、农业、水务等多家部门,多头重复领导、权责不清;“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综合效率低下,常常错失发展良机。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应付日常管理,疏于专业指导。另外贫困人口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因自身素质等原因,加上缺乏专业培训,严重影响旅游精准扶贫的效益。
5.其他相关的产业开发与旅游业之间的竞争导致贫困地区居民利益受损。旅游业关联带动性强的特点并不意味着它与其他产业都能协同发展,有时还起到限制作用[12]。另一方面,随着旅游区的发展,物价也会上涨,此时如果贫困人口的收入不能同步上涨,其贫困状态就会加剧,不仅不受益反而使其生活成本上升,利益受损。另一方面,旅游区内居民要消费资源,就会污染环境,而景区的环境要受到保护,贫困地区居民要发展其他与旅游产业不匹配的自己能参与的脱贫产业,二者必然产生冲突。
三、南盘江流域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探讨
(一)要精准把握旅游扶贫的内在要求
在实践过程中决不能把旅游扶贫简单地等同于“贫困地区的旅游项目开发”。单纯的旅游项目开发,不一定就能达成扶贫的目标。旅游扶贫的内在要求必须立足通过旅游项目的开发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在贫困地区进行旅游精准扶贫务必处理好扶贫与单纯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要在规划设计阶段精心设置相关指标,把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真正纳入到旅游开发的总体设计之中。
调查显示,不同评价主体其评分差异较大,评价内容各有侧重,并且体现了不同的关注度。为此,根据调查数据和调查收集的意见,对学生和教师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二)要精准识别旅游扶贫的目标和对象
“旅游扶贫”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发展旅游业真正消除贫困人口的贫困状态。旅游扶贫的对象要区别两个重要的概念:“贫困地区的人口”与“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其受益者当然不只是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所惠及一定是贫困地区的人口。旅游扶贫必须精准识别目标与对象,让该地区的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项目开发中有效参与,真正受益。要避免用旅游收入、旅游创造就业机会等笼统的概述与数据,掩盖旅游开发与旅游扶贫之间的差距。
(三)要精准实施贫困村寨的旅游扶贫项目
南盘江流域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寨大都交通不便,文化教育相对落后[13],并不是每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寨都适合开发旅游业。旅游扶贫是个复杂的双系统工程,操作起来远比“救济式扶贫”与纯旅游项目开发复杂得多。有些乡村见邻近乡村通过开发旅游业扶贫减贫效果颇佳,也盲目跟随,结果不受市场待见。贫困村寨发展旅游业带动脱贫减贫,不仅要按照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办事,科学规划,精心策划,更要注重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将贫困村寨的贫困人口纳入到旅游产业链中。另外,要精准实施贫困村寨的旅游扶贫项目的前提,是要精准识别贫困村寨的旅游资源,由资源变项目的关键在于有特色、可开发、有市场。
(四)要精准构建旅游扶贫管理机制与协同发展机制
“公共旅游资源的公益性特点决定了旅游资源开发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应积极追求社会价值的实现”。旅游扶贫市场运作机制与纯旅游的市场机制不能完全等同。如果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运行,就不能切实保证扶贫目标的达成。旅游扶贫市场化一定要保障贫困户的相关利益,以避免市场机制失控。如:将扶贫的内容和行动纳入到旅游开发、规划和实施当中;通过契约和行政手段,监督扶贫目标的实施等。精准扶贫的旅游产业还必须注重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发挥旅游产业的联动功能。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是旅游扶贫的优势。就旅游产业而言,相关产业对贫困人口的吸纳有限,如果能够以旅游加的思路融入其他产业,实现协同发展,旅游扶贫就能实现联动其他产业的联动功能,从而取得更大的扶贫效益。
随着数值方法的不断发展,建立的数学模型囊括了部分复杂的物理过程,如流体流动和传热过程可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来解决,液-气界面可用流体体积法(VOF)[10]或水平集法[11]来追踪。同时,造成喷溅的主要作用力,即蒸气产生的反冲压力也被引入了CFD模型[11-13]。Park[10]等人利用VOF方法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激光在硅片表面打孔时的熔融液体飞溅现象,进而研究了打孔行为。虽然这些研究得到的孔形貌与实验结果一致,然而对于实际熔融物的喷溅过程[14]却没有完全重现。可见,需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毫秒激光打孔中的喷溅现象,并通过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
(五)要精准建立教育培训制度与旅游扶贫“智库”
精准扶贫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形成合力,持续跟进,才不会后续乏力,甚至返贫。在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旅游规划设计机构、旅游行业协会等沟通交流,按村组建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智库”,为精准旅游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旅游精准扶贫还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用旅游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的能力[14]。村寨通过村规民约来形成良好的村容村貌和和谐文明的邻里关系;企业可以通过印发旅游知识宣传画、小册子,定期举办旅游技能大赛等活动来提高贫困户的旅游接待能力。可以派遣由贫困户组成的学习小组向发达先进地区的旅游景区进行观摩学习,提升整体接待水平。当地政府要在制度的顶层设计方面给予贫困人口充分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增加他们的社会资本,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参考文献:
[1] 哈丽旦·艾比布拉,李统中.《精准扶贫 核桃产业项目运营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制定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19(01):66-67.
[2] 张艳玲.习近平扶贫新论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精准扶贫[EB/OL].2016-01-03.http://news.china.com.cn/txt/2016-01/03/content_37442180.htm.
[3] 廖军华,黄艳.我国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进展及对新时代旅游精准扶贫研究的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19(05):80-88.
[4] 程军.精准扶贫: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情感逻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3):116-124.
[5] 逯小龙.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民族体育生态文化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1):44-45.
[6] 左停.精准扶贫战略的多层面解读[J].国家治理,2015(36):16-21.
[7] 左停,金菁,于乐荣.内生动力、益贫市场与政策保障: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真脱贫”的路径框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47-54,191.
[8] 郑宝华.曲靖市脱贫攻坚发展报告[R].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8.
[9] 王德刚.全域旅游助推精准扶贫[N].中国旅游报,2017-10-16(03).
[10] 张瑞才,和亚宁,张亚昌,等.会泽扶贫开发:经验、困难与对策建议[N].云南日报,2015-12-09(08).
[11] 殷开明.城口县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7(05):22-23.
[12] 沈凌云.南盘江流域脱贫攻坚绿色产业体系构建[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01):7-11.
[13] 岳石林.建设南盘江绿色经济带的构想[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05):1-5.
[14] 修新田,陈秋华,王碧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主要路径[J].台湾农业探索,2018(03):21-27.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Nanpan River Bas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Zang Guoshu
(Qujing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Qujing Yunnan 655011, China)
Abstract : The “Opinions o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August 2014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argeted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ourism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 paths, common experie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arrying out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based on actual conditions in Qujing City, Baise City, Wenshan Prefecture and Southwest Guizhou Province in Nanpan river basin in the past four years. In addition, it also puts forward several practical path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Nanpan river basin, namely,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argeted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to accurately identify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targets, to precisely implement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s, to precisely construct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mechanism, and to precisely establish the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think tanks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s, so as to exert precise efforts to achieve real poverty alleviation, help the real poor and really lift them out of poverty.
Key words :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argeted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ractical exploration; path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879(2019)04-0040-06
收稿日期: 2019-01-09
基金项目: 云南省2016年基层社科联智库建设课题立项项目“南盘江绿色经济带发展研究”(SKZK201616);云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云南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2019J0606);曲靖师范学院2018年度科研项目“云南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2018QN014)。
作者简介: 臧国书,曲靖师范学院曲靖市旅游发展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旅游研究。
[责任编辑:朱谷生]
标签:精准扶贫论文; 精准旅游扶贫论文; 实践探索论文; 路径探讨论文; 曲靖师范学院曲靖市旅游发展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