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旗[1]2001年在《我国邮政金融参与简易寿险业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邮政金融自1986年4月恢复办理以来,已有十四年时间。经过艰难的创业与发展,邮政金融业务已初具规模,在国内金融市场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升,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与邮政的支柱业务,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金融体系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各项改革措施纷纷出台,我国金融机构业务逐步呈现出综合化、多元化、自由化、国际化发展趋势,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此宏观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邮政金融的历史与现状,探讨与提出了邮政金融开发简易寿险业务的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认为邮政金融应依靠自身综合实力,拓展寿险经营领域,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实现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发挥“平民银行”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作用,全文结构上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我国邮政金融发展概况与特点-我国邮政金融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复办十余年来,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筹集大量资金,提供贴近普通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同时也形成有别于自身其他邮政业务,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独具鲜明特色,因而,提出了要按照金融业务规律管理邮政金融业务,根据自身特点开发寿险新业务: 二、我国邮政金融复办简易寿险现实意义与必要性。我国寿险业务自复办以来取得快速发展。为争夺我国这一有待开发拥有巨大消费潜力市场,国内外保险公司已纷纷抢滩登陆,同业间开始进行激烈竞争,特别是面临中国加入WTO即将成为现实,新的竞争游戏规则也开始形成。在此条件下,邮政金融参与寿险业务经营,必将壮大民族寿险业的竞争实力,共同促进保险市场发展,保障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并实现自身的多元化经营,实现邮电分营后扭亏增盈目标。 我国邮政金融参与寿险业务研究 叁、邮政金融参与寿险的内外条件基本具备c文章剖析了邮政金融参与寿险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指出在保险市场法制化、规范化基本形成,群众保险意识日益提高、市场呼唤民族寿险业尽快成长之时,正是邮政寿险以主体身份进人保险市场的适当时机。同时以其他国家与地区邮政开办简易寿险业务为例介绍相关经验。 四、邮政金融经营简易寿险的经营方式与策略。从自办与代办方式的比较看,无疑邮政金融以代办起步到最后实现自组独立法人实体自办经营是符合规律的发展之路。在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邮政金融仍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营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方针”,走规范化寿险经营道路,提高承保质量,运用好保险资金,管理好展业营销队伍,完善售后服务工作,重视业务的保全和续效,从而实现各项业务考核指标,达到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邮政寿险要搭上网络经济的时代列车,把握保险电子商务商机c
许红旗[2]2000年在《邮政金融参与简易寿险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邮政金融参与简易寿险的优势 (一)信誉优势
刘籽艺[3]2017年在《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研究(1939-194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战时期,随着大量金融机构的撤退,中国金融中心逐步由上海迁往重庆。但目前学术界,对有关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金融业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其中尤其忽视对部分金融组织分支机构的关注。本文以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掌握史料,意图对重庆分局在抗战时期的机构组织、各方关系、人事管理、人才培养及相关业务等情况进行探讨,以期能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贡献。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于1939年1月1日正式成立,系由战时撤退至大后方的邮政储金汇业局南京分局驻渝办事处改组而成。该局从1939年1月成立至1949年11月底被接管,共经营约12年。通过内置总务、营业、会计、出纳、保险五股,外设办事处、分理处,逐步发展,将战时重庆分局由一等升至为特等。运营过程中,重庆分局不仅是邮政储金汇业局的分支机构,又是下辖各办事处、分理处、营业组的领导机构,其通过与上下级、东川邮政管理局及各地兄弟分局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将重庆分局地位进一步突显。工作中,重庆分局合理配置局内及分支机构人员,落实相关职责,制定员工考核及奖惩制度,实行人性关怀、人才培养。战时其业务以简易人寿保险为特色,还包括办理当地储金、汇兑及经储汇局核准的投资、放款、贴现等代理业务。战时重庆分局作为国民政府金融机构“四行二局”重要成员邮政储金汇业局的分支,其设立,虽最初目的在于获取利润,进而充实国民政府财政,但该局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储金、汇兑、贴现等业务的开展,不仅有效满足了当地群众的金融需求,还帮扶了大后方多家企业、工厂渡过战时难关。其中以简易人寿保险业务的办理最着成效,不仅有效地消除了人们对战争的忧虑,得以安心从事生产,更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战时大后方的“经济稳定器”。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以“人言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为经营理念,依靠制度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为“四行二局”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重庆分局的最终停业,既是国民政府各项金融政策和通货膨胀作用的结果,也有其经营管理不当的原因。但总的来说,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仍具有重要的战时地位。首先,其拓展业务,广设分局,厚植了大后方的经济基础。其次,通过各地分支机构的设置,有效地巩固了大后方金融,促进了大后方社会的安定团结,对战时大后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贡献了力量。最后,其有效利用各地分支机构积极开展业务,由中心到边缘、由城市到农村,进一步完善了大后方金融网点的建设。
贾秀堂[4]2008年在《南京国民政府“邮政储金汇业局”研究(1930-1937)》文中研究表明邮政储金汇业局是南京国民政府国家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四行二局”的重要成员。中国的邮政汇兑业务开办于大清邮政成立之时(1898年),而邮政储金业务直到1919年7月1日才正式开办。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夕,邮政储金汇兑业务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成为邮政经济收入的两个重要来源。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币制混乱,为了维护统治,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金融系统,金融思想界也主张建立强有力的国家金融体系,邮政主权的收回为设立邮政储金汇业局提供了前提。设立邮政储金汇业局的建议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金融界、国外人士和邮政职工纷纷表明自己的态度。1930年3月15日,邮政储金汇业总局在一片争议声中成立。邮政储金汇业局的成立和发展具有及其丰富的内容,它是南京国民政府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邮政金融近代化的关键一环。邮政储金汇业局成立后,仿照各大银行全力以赴的为政府筹资,在立足本业的同时另辟蹊径办理简易人寿保险业务,把它作为吸收储金的一个重要渠道。从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成立到抗日战争爆发,邮政储金汇业局吸收的存款达到相当规模。邮政储金汇业局投资目标包括国家债券、实业与房地产,其中购买国家债券的资金占投资总数的一半左右。此外,在国民政府救济农村运动中,邮政储金汇业局积极向农村放款。总之,在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国家建设中,邮政储金汇业局的作用值得肯定。
陈志蓉[5]2014年在《基于数据包络法分析民国邮政的投入产出效率》文中指出邮政作为路邮航电交通四政之一,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人们从事生产和相互交往的重要方式,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今邮政的发展是建立在近代邮政的基础上,研究近代邮政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邮政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中国近代邮政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包括近代邮政与外国的关系、地方邮政史研究、邮政的近代化、民间信局相关研究和制度及业务研究,但对于邮政效率的研究未有人涉及,本文尝试用数据包络分析,对中国近代邮政进行分析。本文以1919年到1930年的24个邮区为研究对象,从投入产出效率角度,运用数据包络法,分析中国近代邮政的投入产出效率。文章选用局所数、营业支出、职工人数和邮路里程四项为投入指标,邮件、包裹、汇兑开发额和营业收入四项为产出指标,在给出邮政效率和详细介绍数据包络理论及模型的基础上,运用DEAP-xpl软件对1919年到1930年24个邮区的效率值(综合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进行测算。根据测得的效率值,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比较邮区间的效率值差异情况和变化情况。同时以1930年为例,通过分别去掉产出和投入指标,观察新的效率值,判断各个指标对邮区邮政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投入产出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邮政十分重视技术的创新与推广邮政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强;效率影响因素方面,产出指标中汇兑开发额和营业收入指标对邮政的有效性影响较大,邮件和包裹指标对其影响较小,投入指标中的营业支出和职工人数对邮政的有效性影响最大,邮路里程和居所数影响很小,邮政更多的是依靠管理提高效率。
孟丽华[6]2007年在《北京邮政经营保险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保险业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对邮政承担普遍服务而出现亏损的补偿和邮政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邮政部门都开办了代理保险业务,有的自办了邮政保险公司,收到了较好效果,为邮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国外邮政保险经营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模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以法国、荷兰为代表的“欧洲模式”。随着保险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金融保险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保险业与银行、邮政等行业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分工与合作,邮政代理保险业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宏观形势来看,2006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描绘了一个时期保险业的发展蓝图,确定了大发展的基调,预计未来5年我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2010全国保险保费将突破1万亿元,保险业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风险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方便购买多样化保险产品的需求,保险公司主体的增加,对销售渠道的渴求,都为邮政发展保险业务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从邮政内部看,目前邮政金融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国家邮政储蓄银行已经挂牌,北京分行成立在即,北京邮政如何经营保险业务,邮政代理保险业务何去何从,是北京邮政目前亟待研讨和解决的问题。1999年,中国邮政恢复开办代理保险业务。邮政开办代理保险业务有着多方面的优势:网点多为保险分销提供了地利优势;技术设备先进;百年企业良好的信誉;高速运转的邮保通系统。6年来,代理保险业务始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保费规模从1999年的1.85亿元发展成为2006年的337.21亿元。北京邮政代理保险业务从1998年开始起步。原来专业管理一直由北京邮政储汇局的一个部门负责,2003年10月,北京邮政成立了专业的业务管理机构——北京邮政保险代理局。目前北京邮政已与多家保险公司展开合作,销售分红险、养老险、健康险、家财险、意外险、车险等多项产品,北京城镇乡村的497个邮政局(所)已代理销售这些保险产品。借鉴国际上银行保险的经验结合北京邮政实际情况,建议北京邮政经营保险业务分为四步走:即为兼业代理阶段、专业代理阶段、与保险公司结为战略联盟、成立邮政自己的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
杨巍[7]2010年在《中邮人寿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邮政自1995年以来开展了兼业代理保险业务,这是中国邮政涉足保险行业的起步阶段,主要以协议合作为主。2002年,中国邮政在全国多个省份范围内成立了专业代理机构,从事保险产品专业代理活动,这相对于兼业代理模式在保险行业更加前进了一步。2006年,中国邮政与法国最大的寿险公司——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各自出资50%成立了中法人寿保险公司,这在组织形式和层次上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又有了新的突破。2009年,中国邮政全资成立了自己的保险公司——中邮人寿保险公司。2010年,中邮人寿成立了3家分公司并已有序运营,同时又开始筹备成立另外2家分公司。在此情况下,研究中邮人寿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既是客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篇论文以管理经济学为基础,通过文件的搜索、观察与参与等方法,进行资料的归纳、分析和诠释,应用SWOT分析理论、市场营销理论、组织行为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方法,研究作为保险业生力军的中邮人寿如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的规划和发展保险业务的课题。在阐述的过程中,笔者着重对中邮人寿发展战略中的差异化战略、业务发展战略等做了细致的研究。
丛永会[8]2013年在《清末民初黑龙江邮电事业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全面解禁,各地招垦政策相继推出,流民大量涌入,中东铁路修筑加强了同内地省份交流,省内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发生巨变,近代思想在社会各层面得以传播,进而加快地区近代化进程。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黑龙江省邮电业,发展历经数次变革,机构从无到有,由弱小到主导地区通讯业,处处反映出近代变革的步伐。本文以邮政业的发展为切入点,阐述近代化历程在边疆地区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邮电业产生、发展、壮大的过程加以阐述,在理清邮电业发展线索的同时,着重笔墨在比较中分析近代化因素在邮电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文章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邮电问题提出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分别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筹集、工作管理几个方面分析阐述邮政建立前黑龙江省通讯业发展情况。第叁部分,系统阐述黑龙江省邮电业发展历程,内容包括:邮政业发展、电政业发展、中东铁路邮政主权回收叁个部分。本章着重从机构设置、人员管理、业务发展、收回沙俄客邮等方面分析近代黑龙江省邮电业发展境况。第四部分,分析邮电业发展与近代黑龙江省社会进步之间的相互关联。近代,黑龙江省裁驿归邮与改革文报局统一地区通讯业,为邮电发展奠定基础;科学的经营与管理、合理配置有限资源,服务质量的提升使邮电业成为江省通讯业的主导;收回中东铁路客邮使邮政主权得以完整。全面发展的邮电业对地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机构拓展与业务普及,加强了黑龙江省信息交流,强化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也加快了本区近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我国邮政金融参与简易寿险业务研究[D]. 许红旗. 厦门大学. 2001
[2]. 邮政金融参与简易寿险探析[N]. 许红旗. 福建邮电报. 2000
[3]. 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研究(1939-1945)[D]. 刘籽艺. 西南大学. 2017
[4]. 南京国民政府“邮政储金汇业局”研究(1930-1937)[D]. 贾秀堂.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5]. 基于数据包络法分析民国邮政的投入产出效率[D]. 陈志蓉. 厦门大学. 2014
[6]. 北京邮政经营保险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孟丽华. 北京邮电大学. 2007
[7]. 中邮人寿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杨巍. 黑龙江大学. 2010
[8]. 清末民初黑龙江邮电事业探究[D]. 丛永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标签: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论文; 金融论文; 邮政管理局论文; 寿险论文; 邮电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