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平

辽宁省普兰店市中心医院 116200

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方法:本组资料选自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6例病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86例病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病人各43例,常规组病人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行人性化护理,并总结性的回顾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其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研究组病人护理的有效率高达97.67%,显著高于常规组病人的83.72%,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的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常规组病人的满意度83.72%,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研究组病人HAMA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对人性化护理给予科学、有效的使用,能够较好的保证护理效果,改善病人的HAMA评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构建起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妇产科临床护理的首选护理方法。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妇产科;临床;;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妇产科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妇产科是临床上较为特殊的一个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也涉及到胎儿、患者以及产妇等诸多方面,因此加强对其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1]。个性化护理能够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实施全面的护理,还能较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将其应用到妇产科护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探讨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笔者对8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86例临床资料均是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本组研究均经所有病人同意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以护理方法的不同将8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n=43)以及研究组(n=43)。常规组病人年龄在21岁-48岁之间,平均年龄(34.5±6.7)岁;其中子宫肌瘤11例,宫颈炎9例,子宫出血10例,卵巢囊肿5例,盆腔炎8例,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相关护理。研究组病人年龄在22岁-49岁之间,平均年龄(35.5±7.3)岁;其中子宫肌瘤10例,宫颈炎11例,子宫出血8例,卵巢囊肿8例,盆腔炎6例,该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再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妇产科临床护理。两组病人在进行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性资料比较时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病人行按时查房、叮嘱患者按时服药等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开展相关护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1)营造人性化的医院环境。医院环境对疾病的治疗以及病人的心理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医院环境必须干净、整洁、舒适,否则会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在妇产科护理中应控制好病房的温度,保持病房空气的清新,以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2]。

(2)对病人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病人的心理状态是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护理时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病人的心理直接关系到其能否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护理人员要加强和病人的沟通及交流,以较好的了解病人的需要,从而给予病人及时、有效的帮助;对病人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情绪进行积极的疏导,以缓解病人的恐慌、焦躁等情绪;对病人给予应有的尊重,并帮助病人树立疾病治愈的信心,从而促使病人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3]。

(3)做好出院指导工作。护理人员在进行个性化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的需求与权益给予积极、主动的关怀。在患者出院以后要做好健康教育的工作,并对日常生活以及饮食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叮嘱病人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定期对病人康复的情况进行随访,以及时掌握病人的实际情况,实现个性化护理的目标。

1.3相关评定标准

效果较好:病人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较护理前基本消失,HAMA评分显著改善;效果一般: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较护理前有所改善,HAMA评分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较护理之前无任何改善,HAMA评分无任何改善。同时使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病人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以评价病人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与数据处理,用(±s)表示一般资料,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经护理,常规组护理的有效率为83.72%,研究组护理的有效率为97.67%,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组间比较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有效率=(效果较好+效果一般)/组例数×100%,表中,*表示与常规组比较,P<0.05。

2.2两组病人满意度情况比较

经护理后,研究组病人的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组病人的满意度83.72%,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满意度=(较为满意+一般满意)/组例数×100%;表中#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病人HAMA评分对照

护理后,研究组病人的HAMA评分在15分以上的有3例,占6.98%,在7分-15分之间的有11例,占25.58%,在7分以下的有29例,占67.44%;常规组病人的HAMA评分在15分以上的有10例,占23.26%,在7分-15分之间的有22例,占51.16%,在7分以下的有11例,占25.58%。研究组病人的HAMA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指的是创造性的、综合性的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措施[4]。个性化护理的目的是充分满足病人的各项需求,保证病人在舒适、和谐的环境中进行疾病的治疗,从而不断提升病人的满意度。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病人的生理耐受程度,以加快疾病的康复、痊愈[5]。本次研究表明,妇产科护理中对个性化护理给予全面、有效的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进一步改善病人的HAMA评分,从本研究中研究组病人护理的有效率、病人的满意度以及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就可以看出。因此,要提高妇产科临床护理效果,就要根据本院实际对个性化护理进行充分应用。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对个性化护理进行充分应用意义重大,其能够较好的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护患关系,促进病人的康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是有效的妇产科临床护理措施,值得在妇产科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静.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360-361.

[2]徐秀娟.浅谈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109-110.

[3]郑丽玲,曾冬枚.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09-110.

[4]张晓霞.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23(17):46.

[5]娄丽艳.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96-97.

论文作者:张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