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县水务局 青海 西宁 811603
摘要:目前在我国水利工程发展速度,发展空间较快的同时,可以用来建设水利工程的地基是越来越少,由于基础灌浆技术获得更大范围的应用,更加注重基础灌浆技术与地质条件的适应性,那么在水利工程中,通常对基础的要求非常苛刻,必须特殊要求使得它们的地基经过严格处理,才能达到水利工程必须有的防渗与稳定的各项性能要求,所以采用合适的技术来对水利工程的基础进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初期对地基础防水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处理 ,要不然会给施工单位带来很多难处理的问题,因此,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阐述了对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浆;施工技术
1 灌浆施工技术的主要施工方法
1.1 全孔一次灌浆技术
全孔一次灌浆施工技术是比较基础和简单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时要从灌浆孔处直接钻进,钻孔过程中会到预定的深处,然后进行直接的灌浆,在灌浆过程中要一次性的持续完成整个钻孔的灌浆。但是,全孔一次灌浆技术应用范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适用范围比较小,灌浆的效果也一般,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孔深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施工时对岩层土壤结构有一定的要求。
1.2 自上而下进行的分段灌浆技术
分段灌浆技术要预先将钻孔进行分段,通常情况下,分段的长度要控制在三米到五米之间。采用自上而下的灌浆顺序,要先实施上段的钻孔灌浆,等到上段灌浆凝固以后才能进行以后的灌浆工作,然后依次完成各段的灌浆作业。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灌浆的质量比较高,因此,在一些岩层比较脆弱的地质条件下更加容易进行应用,这些地区采用这种灌浆技术,对灌浆的质量也能进行很好的控制。
1.3 自下而上进行的分段灌浆技术
自下而上的分段灌浆技术,在施工中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开始进行钻孔逐段灌浆。这种灌浆施工技术在操作方面比较简单,施工量通常比较小,因此,对施工方法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自下而上的施工方法在岩层状况比较好的地区进行应用,能够避免出现冒浆的问题。自下而上进行分段灌浆,在每个分段都要进行压水试验,然后对各个钻孔段的灌浆质量也要进行很好的检验。
2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灌浆施工技术在岩溶地段施工的应用
岩溶发育地段的灌浆一般多凭经验或参考同类工程的实践和灌浆试验成果进行。岩溶地段灌浆根据有无充填物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但是有填充物施工更加困难一些。面对有填充物的岩溶地段,应该以岩溶的深浅及大小来确定施工技术。
(1)采用高压灌浆进行岩溶地段的施工。处理岩溶的时候通常运用不冲洗高压水泥灌浆,也就是为了达到使填充物挤压密实的目的,采用比较的高灌浆压力进行处理,借此提高其稳定性与抗渗性。除此之外,高压灌浆还具有劈裂作用,能够让水泥以条带状向土体中穿插,并形成网格状的包裹,大大提高了坝体的稳定性。
(2)采用高压旋喷灌浆进行岩溶地段的施工。高压旋喷灌浆主要是利用钻机把带有特殊喷嘴的灌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用高压脉冲泵将水泥浆液通过钻杆下端的喷射装置,向四周以高速喷入土体,借助流体的冲击力切削土层,使喷流射程内土体遭受破坏,与此同时钻杆一面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一面低速徐徐提升,使土体与水泥浆充分搅拌混合,胶结硬化后即在地基中形成直径比较均匀、具有一定强度的圆柱体(称为旋喷桩),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
(3)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浅层含泥岩溶中的运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浅层含泥岩溶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岩溶露出在周周或者埋藏较浅,这时候首先要把填充物挖出,而后将水泥进行回填,最后进行灌浆的处理。
(4)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深层岩溶中的运用。如果岩溶埋藏超过50m,那么就属于深层岩溶。对于深层岩溶来说,假如运用旋喷法或者花管法等类似的辅助措置都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灌浆技术在岩溶周围进行灌浆,让岩溶的填充物在水泥的作用之下逐步受到挤压并最终固化,最后在岩溶的溶洞位置按照逐序加密的原则进行钻孔灌浆作业。
2.2水利工程中的大吸浆量情况的灌注方法
通常来说,在水利工程中的岩缝灌浆一般会在1-3h内结束,单位耗灰量也会小于或者等于120-220kg/m。这时候,只要按照正常的施工工序就可以。然而对于有时候会出现的岩缝大吸浆量导致灌浆难以结束的情况,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特殊的地层结构条件会导致水泥浆从附近的地表溢出或者沿着某一个固定的通道逐渐流失。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遵守以下几个施工原则:
(1)采用限流措施。限制注入率不大于10-15L/min,以减小浆液在裂隙里的流动速度,促使浆液尽快沉积。待注入率明显减小后,将压力升高,使注入率基本保持在10-15L/min的水平,直至达到灌浆结束标准后结束灌浆。
(2)采用降压处理方法。采用降低压力甚至是自流的方式来进行灌浆处理,等待浆体凝固并且不能流动之后在逐步恢复灌浆压力,按照正常工序进行处理。
(3)采用多次灌浆的处理方法。多次灌浆也就是间歇性灌浆,即一定灌浆数量或者灌浆时间为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时候便要中断灌浆,在等待一定的时间后继续灌浆。至于具体的灌浆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工程的要求、灌浆目的以及地质情况等视情况不同而设定,但是通常不要超过2-8h。这种特殊情况的灌浆,结束时不一定要达到设计压力;若无法在设计压力下结束灌浆,可低压结束灌浆,待凝一段时间后扫孔、复灌,复灌时争取在设计压力下结束灌浆。
2.3灌浆施工技术在严重漏水的情况下的运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严重漏水的情况一般有两个诱因。第一是水利工程的建设选址在可溶性岩石地区,这样的地质条件极容易形成喀斯特溶洞以及溶沟,并出现严重漏水的情况。运用常规的灌浆手法不仅收效甚微,而且成本巨大,因此有必要采用其他的解决方法。
(1)采用模袋灌浆的处理方法。模袋是一种强度非常高的纺织品,其材料大多是尼龙、聚丙烯或者聚酯等,因而也具有非常好的耐磨性能。采用模袋灌浆,浆中的水分会在浆的压力之下渗出,而浆中的沙石等颗粒却会留在模袋中。这样水泥的水灰比降低了,凝固时间缩短了,固结强度增强了。除此之外,受到模袋的束缚,水泥在水下不具有流散特性,不会被流水冲走;模袋的“变形能力”可以使其适应多种的形状的溶洞,有利于溶洞的堵塞。
(2)采用充填级配料进行处理。通俗来说,就是用比较粘稠的水泥冲灌砾石与粗砂,在砾石的冲灌过程中要注意砾石的使用直径应该是从小到大的。假如在此之后仍然没有很好地的收效,则可以用比较粘稠的水泥冲灌级配料。这时候的级配料应该包括:砂石、砾石以及土等具有粗细不均颗粒的混合料,可以形成自然的反过滤层。级配料灌入的数量应当灵活掌握,既可以是200kg,也可以是1000kg,充填粒料的目的主要是希望用某一级砾石在窄缝处形成“架桥”,迅速将缝隙在中途堵住,以便于形成反滤层,最后将通道堵死。
结语:
水利工程中灌浆技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对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施工中要给予高度重视。近年来,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施工中要对基础灌浆技术的各项指标进行充分的研究,对设计程序进行优化,在施工中做到扬长避短,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效果,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金涛,杨晓娟.浅议大坝基础灌浆设计思想[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7):151-153.
[2]王丽.基础灌浆技术在坝基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用用科学,2010.
[3]于艳.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探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
论文作者:卢义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岩溶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础论文; 技术论文; 钻孔论文; 砾石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