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活动化的小学数学课堂论文_孙霞霞

创建活动化的小学数学课堂论文_孙霞霞

孙霞霞(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一小学 西藏 拉萨 850000)

【摘要】活动化的数学课堂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教师创建小学数学活动课堂时,构建数学问题情境率先起到了教学指引作用,本文就如何创建活动课堂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详细探究,分别论述了活动时间配置和有效活动的重要性,并结合教育技术和教材对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强调教学评价,提倡学生的活动分享等。

【关键词】活动化;小学数学;创建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6-023-01

一、创设活动问题情境

数学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源动力,学生的数学活动从发现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创设提问性的活动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导入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在活动情境中发现、探究问题。教师应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且问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性和严谨性。例如:在数学年龄问题中,提出“我的年龄与父母的年龄差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年龄差不变、正比关系及倍数关系等内容,这类问题导入能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参与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不仅加强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还应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实现问题的实用性、思考性和趣味性“,促进发挥数学活动的积极意义,创建思维灵动的教学情境。

二、开展有效活动课堂

(一)开展有效活动课堂的内涵

有效活动课堂要求数学活动要贯穿数学知识和技能,不是为了“游戏”而活动,而是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内容与活动课堂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数学活动课堂的有效性包括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及趣味性,数学活动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进行数学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更熟练地掌握数学技能。尤其是学习概念、规律等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内容时,活动课堂更富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活动课堂不等于“游戏”

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认知特点,要求数学活动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但趣味性并不是有效数学活动的标准,创造有效的活动课堂也绝非“照搬”数学游戏,能否促进学生学习才是数学活动的关键,只要是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能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活动就是有效的数学活动。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活动课堂中的意义

数学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给予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围绕数学活动辅助教学的各个环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师生、生生、机(计算机)生的活动课堂模式,促使学生在应用技术中发现数学问题,产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新思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二维技术到三维技术的发展应用,能将平面物体动态化、模型化,在视觉效果上更加直观清晰且易于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生在感官知觉上正处于十分敏锐的状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呈现形式十分契合,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相适应的教育技术,通过声音、图像、模型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收集学生们喜爱的动画人物,利用多媒体进行“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创编,让学生比较分母与分子的大小,分清到底谁大谁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知识浓厚、妙趣横生的活动课堂氛围。

四、联系实际运用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出现为了在规定课时里完成教材内容而“走流程”的情况,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不仅失去了课堂的意义,而且学生的能力也未能得到发展。笔者认为除非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否则宁可放慢教学节奏,也不能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忽略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决策者,应该适当规划教材,充分结合利用身边有效的教材资源创建数学活动课堂,打破教材的固有性,“活学活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如果某个数学活动是学生熟悉的,知识技能与问题解决相对简单,教师就可以进行教材组合或突出综合应用能力,增加教学材料的新颖性,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

五、合理分配活动时间

由于活动课堂特殊的“游戏”性,教师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环节进行改进,把控活动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做到活动前明确纪律、活动时有序开展、活动后及时反馈,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环节时间,优化活动课堂结构。先确定各教学环节的用时,再做好合理预设,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给活动留出一定的空余时间,以便在活动课堂中的灵活处理。

六、注重活动合作与分享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确“是什么、怎么做”,再合作探讨“为什么”。教师要首先把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在学生进行一定的独立思考后或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想法不全面时进行合作,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熟练掌握合作技能;民主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耐心聆听他人,做到“人人动手,相互协作,共同展示,资源共享”。

七、适度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汇报,也要注意对学生合作过程的评价,包括对组内各个成员的评价、对各个小组整体的评价。教学评价不但能完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也是对一个完整课堂的回顾和补充,好的教学评价应是具有代表性的,在教学内容上具有重点总结性的,在学生课堂表现中具有批判性的,教学评价也是活动课堂中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创建活动性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多方位、全方面的完善教学,创设与生活相关联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运用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展现数学知识的魅力,合理安排活动课堂的有效时间,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分享,注重教育评价,提高数学活动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林庚.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活动化教学浅议[J].内蒙古教育,2018(12).

[2]汪明峰.活动课堂为小学数学增添活力[J].江西教育,2016(07).

[3]朱华贵.活动课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

论文作者:孙霞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创建活动化的小学数学课堂论文_孙霞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