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论文_李晴

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论文_李晴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龙镇农场小学 李晴

“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 这是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和永恒的主题。在新课程理念和新世纪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法,将以前的教师一言一堂和一问一答式的讲解课文为“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教学方式。进而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新课改以来,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但不能很枯燥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在朗读指导时我做到了“五个结合”。

一、“读”与“思”结合

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 就是边读边思,我让学生初读文章之后,可依托教材,让学生分小组对文章合作质疑,再依据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研读课文,教师做好调控工作,适机指导学生读文。学生会充满兴趣地读文,解疑释疑。如教学五年级上册《银杏树》一课,初读之后让学生提出课文到底向我们介绍的是一棵怎样的银杏树呢?依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充分读文,自己探讨,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可依问题让学生用文中的句段谈谈解疑情况。教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就课文设问,让学生读文求解。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

二、“音”与“情”的融合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 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所以,我在朗读技巧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我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我还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如我在教学《春》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朗读视频,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精彩的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直接领略语气、语调和表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能激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有感情的范读课文,学生非常喜欢听,我动情的范读,深深感染学生,感动学生,震撼学生,使他们全身心进入情境,这种语言的蕴涵是学生用心感悟的,用情拥抱的,这种朗读的情境,可能会永远留在学生的记忆里,其语言蕴含的理解是任何语言的表述都无法比拟的。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学生听课文录音,跟随录音低声吟读,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最终达到“音”与“情”的融合。

三、“言”与“象”结合

朗读强调“寻言以明象”, 教师或学生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形成画面,大大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我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我指导学生想象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对已熟读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听课文,既可丰富学生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配乐朗读。我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更加能让学生当时的场景。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通过配乐朗读来渲染气氛,这样使“言”与“象”有机结合,读书如见,感同身受。

四、读”与“评”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在不同情况下要用不同方法给予学生更为恰当的评价,我在教学过程中重用的朗读评价的方法有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1.教师评价

如:“你读的真好,你对课文充分理解了”,“你比老师读的还好,听了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你的朗读不但声音洪亮,还读出了真情实感。”但朗读评价也不能一味的表扬,当学生没有读好时,也应该明确地指出,但形式上应该幽默活泼一点,能让学生欣然接受。

2.学生互评

小学生朗读水平虽然不高,但她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除了教师评价朗读,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从中取长补短,将评读训练到位。

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五、“读”与“讲”结合

随着新课标的推出和课改的全面推行,语文教学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我们的祖先也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所以学生多读,教师就可以少讲、精讲,以读代讲。如:我在教学《银杏树》一课时, 通过引导学生在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如诗如歌的语言魅力,受到如痴如醉的情感陶冶,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表达的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体现了朗读课文、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精读、品读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写法,在品词析句中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学会按顺序、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由此使学生积累和储备了写作常识,从而完成由读到写的学习过程,也使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完美的体现。

总之,将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充分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读,读出个性,读出激情,让正确的朗读使孩子们受益终身,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论文作者:李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论文_李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