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问题的走向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朗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章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6-6241(2007)02-0049-05
近来,伊朗问题作为国际政治与安全领域的焦点之一,所受关注程度急剧上升,成为继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之后影响中东乃至世界局势变化的重大问题,对当前国际形势观察和分析也因此而有了一种特定的思路,那就是:国际战略动向看美国,美国战略走势看中东,中东局势看两伊,而两伊局势则看日益复杂的伊朗问题的新态势。简而言之,美国如何处理伊朗问题以及处理结果如何,正在成为审视美国中东政策乃至整个对外关系走向的棱镜。
一、美国解决伊朗问题的迫切性上升
伊朗问题之所以升温,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在美国对外关系尤其是中东政策日程上的位置不断前移。而这种变化之所以发生,正是由于内贾德政府的诸多作为使布什政府日益感到伊朗的现实威胁已经明显增大,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美国与伊朗的交恶始于伊朗伊斯兰革命。1979年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上台执政后,美国就把伊朗视为威胁。在美国人看来,“伊朗毛拉政权犯有五大原罪”,即在五个方面对美国构成威胁,分别是:在全球范围内支持恐怖主义和谋杀;支持黎巴嫩的“真主党”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哈马斯”,反对阿以和平进程,不承认以色列的存在;致力于颠覆对美国友好的阿拉伯国家的政府;扩充军备,包括谋求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企图控制海湾地区;在国内践踏人权。①“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把“极端主义与技术的结合”视为“最严峻的威胁”,把“反恐”和“反扩散”作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任务。伊朗这个曾被美国列为“全世界对国家恐怖主义最积极的支持者”和“十大恐怖主义国家”之首的国家,自然就同伊拉克、朝鲜以及“它们的恐怖主义盟友”一起构成了美国要坚决予以打击的“邪恶轴心”。在此背景下,美国对伊朗威胁的界定进一步集中到支持国际恐怖主义,谋求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尤其是核武器,拒绝承认以色列主权的合法性并反对中东和平进程这三个方面。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在伊朗的“罪责”上又增加了“窝藏”基地“组织成员”这一条。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再一次给伊朗加上新的“罪责”,即破坏伊拉克的重建进程。伊朗对美国的威胁就是这样被不断扩大。
2005年8月,内贾德作为极端保守派力量的代表上台执政后,公开否认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生存权利,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犹太人遭大屠杀的事实提出严重质疑,并且不顾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而持续加快核开发进程。美国认为,伊朗政府的一系列作为不仅再次验证了美国对伊朗威胁的判断,而且使布什政府越来越感到伊朗的威胁正在上升。2006年3月,布什政府第二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式把伊朗确定为“单个对美国威胁最大的国家”。2006年7月,长期被认为是受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发生武装冲突,交战了30多天。在此前后,伊朗还在地区范围内不断地加强与叙利亚军事关系,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地区范围外拓展与委内瑞拉、朝鲜等不结盟运动国家的政经关系,与美国争夺地区影响力甚至构建“反美同盟”的意图比较明显。美国据此认为,伊朗威胁的现实性已经显著增大,正在朝着美国越来越难以容忍的“地区霸权”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当前美国眼里的伊朗所构成的现实威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伊朗利用自己的特殊渠道,在扩大施加对伊拉克走向的影响力的同时,设法削弱美国在伊拉克的力量,使美国难以尽快摆脱困境,为伊朗实现核开发等目标赢得时间。客观地看,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在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部分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所造成的“出乎意料的后果”,部分则是伊朗抓住时机拓展影响力的结果。因为,伊拉克战争不仅捣毁了伊朗的宿敌萨达姆政权,而且使与伊朗同属什叶派的穆斯林在伊拉克获得了主导地位,从而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一个重要的阿拉伯国家取得统治权。而伊朗对伊拉克的什叶派政权历来具有特殊的影响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执掌伊拉克新政府大权的什叶派政党“达瓦党”的领导人,如过渡政府总理贾法里和新总理马利基等,当年曾受萨达姆迫害到伊朗避难;另一个什叶派政党“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的武装力量则接受来自伊朗的装备和培训;就连什叶派激进力量萨德尔及其领导的“迈赫迪军”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伊朗影响。而且,大批伊朗人居住在位于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圣地纳杰夫和卡尔巴拉,控制伊拉克南部地区安全局势的什叶派军事力量“实际上快成了伊朗的盟军”。布什政府认为,伊拉克战争后,伊朗“一直在利用一切手段增加对伊拉克的影响力”,已经成为美国重建伊拉克尤其是改善安全局势的重要障碍。而伊朗面对美国越来越大的压力,不仅不收敛,反而继续针锋相对地扩大其在伊拉克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影响。②
第二,伊朗不顾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而坚持搞核开发,刺激了中东的核竞赛,从而加剧了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核扩散危险。2006年11月,沙特、阿联酋、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六国已经正式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申请,宣布将谋求和平开发核能的技术。2006年12月,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也明确表示将开发核能。而伊朗则正式宣布愿意与中东其他伊斯兰国家分享核技术。伊朗此举虽然有向该地区其他国家表明自己核开发的和平性质,但显然也有向美国威胁要扩散核技术的意思。这使得长期动荡不安的中东地区发生核扩散已非危言耸听,而是非常现实的危险。
第三,伊朗对以色列安全的现实威胁也在增大。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一直是美国在中东的重大利益。尽管以往的伊朗政府也曾表示不承认以色列的主权,但伊朗一直没有直接卷入巴以冲突,因而对巴以冲突和以色列安全的影响不大。而现在内贾德政府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生存权和犹太人被大屠杀的史实公开质疑,特别是伊朗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对以挑起冲突和援助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开展抗以斗争,使伊朗从过去的置身阿以冲突以外的后方国家转变成为可以通过“真主党”和“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代理人战争的前线敌国。此外,如果阿拉伯国家的核开发进程在伊朗核开发的刺激下真正启动起来,那将严重削弱以色列长期保持的战略优势。这同样不符合美国和以色列的共同战略利益。
第四,伊朗作为什叶派主导的国家,其影响力急剧扩展,使中东格局出现逊尼派与什叶派相对立的新分野。前者由沙特、约旦、埃及等逊尼派穆斯林主导的国家组成,后者则是以伊朗为核心,从巴林、伊朗和伊拉克延伸到叙利亚和黎巴嫩的什叶派“弧形地带”或“新月地带”,后者的快速崛起已经使前者感到担忧,并开始加强协调来加以应对。2005年春天,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在与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私人谈话中已经表示,担心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冲突可能取代阿以冲突,而成为中东的核心问题;逊尼派近千年来在伊斯兰世界中的主导地位将受到削弱,与什叶派的影响力可能变得旗鼓相当,这将给地区形势发展带来新的变数;如果伊朗和伊拉克什叶派的激进势力的影响进一步上升,就有可能加剧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冲突,甚至引发两派国家之间的核军备竞赛。③近来,黎巴嫩逊尼派与什叶派纷争再起,表明这种担忧同样并非空穴来风。
综合上述可以大致看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等人曾经发出的警告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得到了应验,即伊朗作为“具有强烈地区意图和历史自豪感”的中等强国,其威胁远胜过伊拉克,堪称美国在中东的头号威胁。④
二、伊朗核问题和平解决的可能性依旧存在
美国与伊朗在战略和政策上做出抉择的紧迫性正不断上升。伊朗需要在与美国共处和与美国对抗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美国则需要承认伊朗已经崛起成为海湾地区人口最多和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这个事实,从这一点出发,在武力摧毁伊朗和接受伊朗作为一个地区强国这两者之间作出抉择。所有这些盘算和抉择都会在核问题上集中表现出来,其发展既可能成为引发两国军事冲突的导火线,也可能成为把两国关系引向正常化的重要起点。
就当前形势而言,美伊在核问题上实现妥协和爆发军事冲突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但是,回溯美伊两国关系尤其是伊朗核问题的发展进程,并且把两种可能性加以比较,可以看出,这两种可能性已经都有变化。简言之就是,美伊在核问题上妥协的可能性虽然有所减少,但依旧不可低估。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因素:
第一,当前布什政府的中东战略乃至整个对外关系的重点仍是伊拉克问题,伊朗目前还不是。布什2007年1月10日宣布的伊拉克新战略和1月23日发表的国情咨文均已充分表明这一点。美国随后在中东及其他有关国家进行的外交活动和军事安排等,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赖斯在中东和西欧开展穿梭外交,推动美以巴举行三方会谈和重启美欧俄加上联合国秘书长的巴以问题四方机制,还推动国际社会援助黎巴嫩重建的会议在巴黎成功举行,这些外交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平衡埃及、沙特、约旦、黎巴嫩等盟友在巴以冲突等问题上的关切,争取它们帮助解决伊拉克问题。美国对伊朗在伊拉克的势力进行打压,属于布什政府对伊拉克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为解决伊拉克问题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地区环境。美国在3月10日举行的巴格达国际会议上与伊朗代表接触,主要也是谈伊拉克重建问题。
第二,美伊双方具有达成妥协的余地。伊朗国内对本国核战略的发展目标尚无定论。从目前有关核问题的地区和国际环境看,伊朗如果要突破和平利用核能的界限,其国内最有可能达成共识的比较现实的目标也只是成为完全掌握核武研制能力的“核门槛国家”(与日本类似),而不是不惜冒与美国开战的危险来获取核武器。从美国方面看,如果美伊关系得到改善,“大中东”或者海湾地区有望形成某种集体安全机制,那么伊朗作为“核门槛国家”并非不可接受,这种思路已经在美国对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政策演变中充分体现出来。加上伊朗目前尚未超越伊拉克而成为美国中东战略的重点,以及美国情报部门判断伊朗要到2010~2015年才可能拥有核武⑤,美国以及有关各方还具有通过政治和外交轨道谋求解决办法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美、英、法、俄、中、德组成的“5+ 1”机制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具有一定的功效。 2006年12月23日安理会通过1737号决议之后,美国等方面明显加强了对伊朗的经济和金融制裁。这不仅直接危及受制裁的10个公司以及有关人员的利益,影响到伊高层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且加重了伊朗的经济困难,激化了伊内部各派之间的分歧和矛盾。美国伊朗问题专家雷塔基曾指出,伊朗的领导阶层是颇懂策略的,他们会设法避免战争。⑥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随着安理会可能通过的新决议进一步强化对伊朗统治集团尤其是革命卫队领导人及其下属公司的制裁措施,美国对伊动武的可能性增大,伊内部的变化还可能加剧,务实派的影响力还可能进一步上升,美伊实现妥协的可能性也将上升。正如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所说,“伊朗人将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我不认为与伊朗的冲突不可避免,……我们还有时间”。⑦
第四,美伊尽管敌对已久,但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合作并没有终止,并且一直保有比较顺畅的互动渠道。20世纪90年代初波黑战争期间,美伊“密切合作”,通过土耳其和克罗地亚向波斯尼亚运送包括地对空导弹在内的武器。“9.11”事件后,美伊双方在阿富汗战争期间也有过合作。之后,双方借由日内瓦等地进行的秘密谈判也没有停止。随着内贾德2007年3月访问了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沙特,美伊还将同时参加4月举行的有关伊拉克问题的外长级国际会议等,双方的互动渠道还可能拓宽。这不仅为双方达成妥协提供了条件,更有助于降低因误判形势而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
三、美国因核问题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显著上升,不容忽视
尽管伊朗核问题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加以解决的可能性不能低估,但在美国对伊朗现实威胁的担心不断加重以及消除威胁的紧迫性不断上升的背景下,美国采取军事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前景更显得不容忽视,这种可能性正在上升。如果联合国安理会新的决议出台后,有关各方依然难以找到妥协办法,尤其是伊朗不愿意或不能抓住时机调整强硬政策,那么美国就很可能对伊朗动武。这主要有四点依据:
第一,美国不可能容忍一个敌对的伊朗拥有核武或者成为“核门槛国家”。这在美国国内具有相当高的共识,尽管在具体应对办法上分歧还比较明显。因为,一旦伊朗拥有核武器或者成为“核门槛国家”,并且继续奉行以美为敌的政策,那不仅前述伊朗对美国中东利益构成的威胁将成为现实,而且将对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反恐和反扩散的努力造成严重打击。这是美国难以接受的,更是以色列和美国内的犹太人难以接受的。
第二,政治和外交途径如果难以奏效,美国国内主张动武的声音势必上升,也将使国际社会反对美国动武的力量势单力薄。布什政府目前在伊朗核问题上之所以仍将和平解决作为首选政策,除了在伊拉克问题上难以脱身,也看到多边外交仍有努力的空间和时间。但布什政府期待的是让外交途径走到尽头,使伊朗陷入空前孤立、国际上反对动武的声音不得不销声匿迹,美国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对付伊朗。
第三,布什政府已经没有连任的可能,但想留下更多的“遗产”。布什本人曾经表示在自己的任内解决伊朗问题,而且已经开始做动武前的各项准备,包括大幅集结海空力量,蓄势待发;国务卿赖斯、国防部长盖茨、副总统切尼先后出访伊朗周边的沙特、阿曼等国,加紧筹建“反伊朗联盟”;“绑架”伊朗国防部前副部长阿斯加里,加强情报搜集等。美国这些军事行动既有对伊朗进行震慑和施压,促使其他各国加大推动和平解决问题的力度,最终以战促和的考虑,也有为实施军事打击做准备的意图。
第四,美国对伊朗实施大规模空袭的可行性较高。目前,美国内反对实施军事打击以及外部判断美国难以进行军事打击,其主要理由是认为军事打击难以完全摧毁伊朗的秘密核设施,美军没有大批地面部队可动用,以及联合国安理会不会授权等。但这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美国如果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有三种选择,即外科手术式、大规模空袭和地面部队大规模进攻。其中第二种选择的可行性较高。从预期的打击效果看,在目前美国的情报尚无法弄清伊朗所有的核设施的情况下,大规模空袭可以摧毁已知的核设施,也可以使伊朗失去军事还击能力和削弱其经济能力,比较长时期地迟滞伊朗的核开发进程,促使伊内部出现美国希望看到的变化。从实施条件看,如果得不到联合国决议的授权,美国可以借助北约对伊朗进行这种打击,类似于1999年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也可以由美国单方面进行大规模空袭而不动用地面部队,类似于克林顿政府对伊拉克的多次空袭。而且这种做法受美国会的制约也比较小。
[收稿日期]2007-3-14
注释:
①Robert Kagan and William Kxistol,Present Dangers:Crisis and Opportunity in American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y,Encouter Books,2000,pp.131-139.
②James Glanz,"Iran looks to expand role in Iraq",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January 30,2007.
③Madeleine Albright with Bill Woodward,The Mighty and The Almighty:Reflections on America,God,and World Affairs,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06,pp.178-179.
④Richard Nixon,Beyond Peace,Random House,1994,pp.144 -146.
⑤"A Countdown to Confrontation",Economist,February 10,2007,p.26.
⑥Ray Takeyh,"Time to Change Tacks on Iran",Newsweek,February 26,2007,p.30.
⑦Jay Solomon and Yochi J.Dreazen,"U.S.Pursues a new strategy for Tehran",The Wall Street Journal,February 21,2007.
标签:伊拉克战争论文; 什叶派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中东历史论文; 伊朗伊斯兰革命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伊朗经济论文; 以色列总理论文; 伊朗革命论文; 伊朗政治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军事论文; 中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