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论文_徐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论文_徐瑶

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快速推进,目前许多大型城市都在积极地兴建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但是在兴建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快速的发展阶段对于我们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和巨大的挑战。科学的轨道交通管理工作可以提前预防事故发生,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将损伤降到最低,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鉴于此,文章首先对影响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措施

1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1.1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控制活动,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分析项目中所存在不安全因素,从技术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以达到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对于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影响车站安全的因素有多种多样,突发性强,如果没有及时的对细小的安全问题加以控制,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如果管理质量不能够有效的管控,必然会出现操作不符合规范,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1.2设备因素

轨道交通系统的基础是设备,设备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因此,首先需要有效管理设备和定期维护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使轨道交通安全,持续,稳定的运营下去。若是设备管理不认真,不彻底,则会导致细小的安全隐患被忽略。细节问题长期忽略,会导致运营风险增加,最终会导致整个轨道交通系统不能安全稳定运行。例如地铁在日常运行中,通信系统,调度系统,安全系统都需要电气设备的支持,如果在平时的安全管理中,没有做到按时定期检修和维护,或者没有在设备的全面系统性检测中对其中细节进行检测进而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隐藏问题,或者是设备的检测不全面效果较差,这些都会使得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隐患的出现和增加,为乘客和地铁员工带来危险。

1.3人员因素

地铁从业人员是保障地铁稳定安全运行的最重要组成因素,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十分重要。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从业人员尚未及时与轨道交通规模相匹配,其从业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与轨交通安全运营需求之间存在脱节,这使得轨道交通运行中常常发生安全性的问题。日常工作中,部分车站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其存在安全运行规范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强、工作中对安全预防的内容较少,只是在安全问题发生之后才会对其进行事后的处理,这使得安全管理中存在缺乏风险控制、缺乏动态管理等缺陷,尤其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对于不规范操作可能存在风险,其会抱着侥幸心理,即“不规范操作也很大几率不会导致安全事故”,进而没有严格遵照作业标准和安全生产规范,同样会使得地铁不能稳定运行,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2.1建立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内部机制,促使前期的规划、中期的建设以及后期的投入运营能够相互连接、相互统一。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工程主管部门需要提前在工程的各个方面做好安全管理的工作;审查部门也要尽到自己的审查职能,对工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严格的审查;运营的部门在运营前也需要保证运营的安全性,同时制定并宣传相应的安全管理法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地铁行车中的人员管理

(1)在对地铁行车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不断加强对行车人员安全责任意识的培训与教育,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地铁行车人员相关不规范操作行为的惩处力度和监控力度,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和管理。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所发生的众多地铁行车安全事故当中,由于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缺乏而引起的事故不在少数,这就充分说明了对地铁行车人员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可以设立一定的专题讲座、培训形式或者是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都可以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不断提升行车人员的自我约束力,在工作中可以保持更好的状态,大大减少了相关违规行为的出现。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评选出安全责任意识强的员工来作为大家的学习榜样,使这种安全氛围在行车人员当中进行很好的渲染,不断提升整个团队的综合素养。

(2)对行车人员的业务技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因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业务技能才能更好地确保整个列车的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保障。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经验和工作技术水平的培训,部分企业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技能提升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方法。另外,还应该不断建立健全对所有行车人员精神面貌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同时还应该充分结合具体行车人员的身体状况来合理安排排班表,尽量避免行车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疲劳状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还应该加大对行车人员精神状况的监控,实时提醒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处于一个最佳的工作状态,更好地服务于乘客。

2.3地铁行车中的机器设备管理

想要实现地铁行车过程的安全运营,还需要对地铁车辆上的相关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那些设备老化、配件不全或者是急需改造的车辆应该进行及时的维修、管理和安全检测。同时还应该对地铁所有机械设备定期进行检测,实时监控运行状况,将一切故障都扼杀在萌芽状态。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了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的车辆应该立即停止运行,从而有效避免了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所有的机械设备零件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所以一定要按时检测和更换,排出一切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确保所有行车人员的安全。

2.4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

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涉及的有害物质和能量不断增大,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极易导致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由于各种原因,当事故的发生难以完全避险时,建立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组织及时有效地应急救援行动,已经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事故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手段。因此,要求结合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故特点,建立了集团应急处置指挥部和应急管理专家组,明确了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制订完善运营事故、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与公共安全等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建立了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并按照年应急演练计划,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发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相关工作的缺陷和不足,评估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澄清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提高全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结语

随着我国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助于城市长期发展。但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壮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问题也越发凸显。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能够对可预知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并且能够将其尽量降低,而且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救援和应急方案,将事故的影响降至最低,这些都能够大大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孙斌栋,郭研苓.城市交通政策的优化研究[J].交通与港航,2009,23(3).

[2]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雷艳鹤,雷金鹤.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战略探讨[J].世界家苑,2011,(10).

[4]金淮,张成满,马雪梅,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J].都市快轨交通,2010,23(1).

论文作者:徐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论文_徐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