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对退休预期的影响:一个互动模型_养老金论文

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对退休期望的影响———个交互效应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康状况论文,效应论文,模型论文,收入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4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66(2012)03-0144-07

一、引言

纵观以往的退休年龄研究,大多是从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力就业市场和社保基金情况等宏观角度进行探讨,或者是利用已退休者的退休年龄进行事后分析,而较少研究从微观角度探讨个体劳动者退休期望的影响因素,尤其缺乏关于在职劳动者退休期望的实证研究。事实上,退休期望对于实际退休年龄具有重要预测作用。Honig(1996)利用健康和退休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退休期望和实际观察到的退休行为是一致的,因而,他认为退休期望可以精确地预测退休行为。因此,Uccello(1998)和Honig(1998)等学者认为,学术界应加强在职人员退休期望方面的研究。

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是决定个体退休期望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但目前的研究大多从这两个角度各自探讨它们对退休期望的影响。例如,Taylor & Geldhauser(2007)的研究注意到了经济收入对退休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有重要影响;Lindeboom(2006)和解垩(2010)的研究认为,个体的健康状况是劳动者决定退休的最重要原因;Topa等(2011)的Meta分析虽然也涉及到健康状况对退休期望的影响,但分析的重点还是在于经济收入对退休期望的影响。可见,目前的研究大多仅仅考虑了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对退休期望的单独影响作用,较少研究同时探讨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对退休期望的影响,更缺乏研究去探讨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的交互效应对退休期望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劳动者个体的健康状况除了对退休期望产生直接影响外,还起到调节经济收入与退休期望关系的作用,对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的交互效应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化我们对相关退休理论的理解,也对我国公共管理部门和企业界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理论假设

退休一般是指一个人停止他的主要工作,开始接受政府或者私人养老金的状态。统一的硬性退休年龄规定可能会造成一些希望提前退休的人员退不下来,只能消极怠工,给组织造成不良影响;而另一些不想退休的人员却受规定所限,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造成劳动力的浪费,而劳动力的浪费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是尤其要注意避免的。硬性规定的退休年龄与员工期望的退休年龄不一致,是产生“退而不休”和提前退休的主要原因。因此,退休规定的制定不能搞一刀切,应充分考虑在职员工的意愿,形成激励员工工作和保障员工安享晚年的弹性退休机制。事实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30多个成员国已实施了弹性退休制度,这为我国弹性退休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意义(彭浩然、呙玉红,2009)。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政府已经把注意力转到如何留住大龄劳动者继续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工作,因为这些人的知识和非转移性的经验对组织来说非常重要,并且,政府的这一举措可以使更多的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基金。同时,学术界也从劳动者个体角度开展了不少关于退休年龄的研究,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Honig,1998;Topa等,2009),希望可以给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指导。我国学者近年也进行了不少有意义的探索,例如,孙佳佳、吴铮(2009)从多个角度探讨了退休决策的影响因素;解垩(2010)着重探讨了员工的健康状况对退休年龄的影响;梁玉成(2007)的研究表明,劳动者的经济社会地位在影响退休年龄的众多因素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退休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经济问题,对经济来源的担忧在退休后所有忧虑因素中位居首位,美国健康与退休研究(HRS)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被调查的退休人员表示为日常生活花费所烦恼,而其余被调查的退休人员也表示退休金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需要靠其他经济来源补充(McGarry,2004)。因此,个人进行退休计划制定和决策时,首先需要权衡的是在职时的经济收入和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的差距,并且衡量退休后能否维持与目前相当的生活标准,或者继续工作为退休后的生活花费进行预防性储蓄,从而延长劳动供给年限推迟退出劳动力市场,通过增加储蓄来养老。

我国目前的养老金制度覆盖面比较低,养老金待遇水平也比较低,养老金还没有构成退休老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保障作用,劳动者退休后的生活花费来源主要还是工作时收入结余的储蓄(车翼、王元月、马驰骋,2007)。孙佳佳、吴铮(2009)的实证研究表明,劳动者进行退休决策时,并没有将养老金收入作为重要因素进行考虑,而工作时的经济收入高低则对退休决策产生显著影响,劳动者收入水平越高,则越不愿意离开劳动力市场,越愿意推迟退休年龄;Topa等(2011)通过Meta技术分析了以往的71个重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对退休具有显著影响。由于经济收入具有的激励作用,经济收入水平越高,劳动者越愿意推迟退休年龄。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经济收入与退休期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健康是影响老年劳动力是否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差的健康状况往往导致老年劳动者从劳动市场中较早地撤出(Topa等,2009)。这是因为,差的健康状况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减少了工作的回报,因此,差的健康状况经常与低收入紧密相关。另外,差的健康使得员工的工作毫无乐趣可言,并且造成身心得不到有效的放松与调节,导致健康状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Deschryvere,2004)。健康也会影响个人对未来时间的规划,因为健康状况决定了人们对寿命的预期,从而影响人们选择退休还是工作。研究表明,健康状况会对劳动者的退休意愿和退休年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健康状况越好,越倾向于延迟退休(孙佳佳、吴铮,2009)。国外学者McGarry(2004)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人们进行退休决策过程中,健康状况对退休的影响比经济状况对退休的影响更为强烈。国内学者解垩(2010)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健康状况与退休动机直接相联系,是影响退休决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Topa等(2011)对前人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了健康状况是影响退休的重要因素的观点。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健康状况与退休期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劳动者在进行退休决策和制定退休计划时,除受到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的直接影响外,还受到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的交互效应对退休期望的影响。首先,健康是个人从事劳动工作的基础,决定着一个人的可持续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良好的健康状况在工作上无疑提供了较好的生理条件,从而赚取更多的工作回报。因此,姚白羽(2010)认为,在同等待遇的情况下,体力较好的劳动者往往更愿意继续工作。另外,健康状况会影响人们对寿命的预期,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劳动者,预期其寿命更长,有更长的退休生活需要花钱,从而受经济收入的驱动继续工作的意愿更强,因为延长工作年限可以让他们有更长时间储蓄,缩短坐吃山空的时间。而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劳动者,由于预期其寿命相对较短,因而更重视安享晚年而不是继续工作。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健康状况正向调节经济收入对退休期望的影响,即,健康状况较好的劳动者其退休期望受经济收入的影响更大。

三、研究方法

1、样本数据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广东省社会保险学会和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以下简称南方五省区)展开的大规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时间在2010年8月~2010年10月,调查对象为企业在职人员,共获得有效问卷4971份,其中,广东省1472份,广西壮族自治区738份,海南省576份,云南省1056份,贵州省1129份。由于问卷数据来源不同,我们对来自南方五省区的样本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五个省区样本的主要变量之间并无显著差异①。样本的统计特征如表1所示。通过有效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本研究样本的分布情况。从表1的样本统计特征看,本研究的调查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变量设计

本研究重点探讨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效应对退休期望的影响,但前人的研究表明,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到员工的退休期望,因此,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需设置相关控制变量。主要包括:

(1)性别。不少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退休年龄决策方面有显著差异(Uccello,1998,Honig,1998),因此,男女性别差异是影响退休年龄的重要变量。事实上,很多探讨退休年龄影响因素的研究都对性别变量进行控制(解垩,2010),因此,本研究把性别设置为控制变量之一。

(2)受教育程度。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自控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较强,能较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作息也更有规律。从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生活得更健康并且预期寿命更长(Lleras-Muney,2005),因此,受教育程度是影响退休期望的重要因素。

(3)商业保险和补充医疗。考虑到我国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的国情,而商业保险和补充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我国基础保障的不足,我国学者孙佳佳、吴铮(2009)认为,商业保险和补充医疗也是影响退休期望的重要变量。因此,本研究进行实证分析时,对商业保险和补充医疗也进行控制处理。

综上所述,性别、受教育程度、商业保险和补充医疗也是影响退休期望的相关变量,但它们不是本研究的关注重点,因此,把这些变量做控制处理。从而,本研究的因变量为退休期望,控制变量为性别、受教育程度、商业保险和补充医疗,自变量为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同时,健康状况也是经济收入对退休期望的调节变量。各变量的测量如表2所示。

四、结果分析

本研究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从表3的变量相关系数可初步得知,性别、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健康状况与退休期望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至于更严谨的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来检验。为检验健康状况对经济收入与退休期望的调节作用,我们应用软件SPSS15.0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首先检验控制变量对退休期望的影响(Step 1),然后引入自变量经济收入(Step 2),接着引入调节变量健康状况(Step 3),最后在Step 3的基础上引进经济收入与健康状况的交互项(Step 4),即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项。为了避免加入交互项带来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首先对自变量与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处理,再计算其交互项并代入回归方程中(Friedrich,1982;钱锡红等,2010),结果表明,方差膨胀因素(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最大为1.127,均小于3,从而有效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的Step 1可看出,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退休期望有强显著正向影响,同时,是否参加商业保险和补充医疗对退休期望也有显著影响作用。Step 2在控制了性别、受教育程度、商业保险、补充医疗四个控制变量后考察了自变量经济收入对退休期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引入自变量经济收入,模型的解释力显著增加(Δ=0.017,p<0.01),并且经济收入与退休期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β=0.138,p<0.01),从而支持了假设1。Step 3可知,模型在引入健康状况变量后,模型的解释力显著增加(Δ=0.014,p<0.01),并且健康状况与退休期望之间存在直接的显著正相关关系(β=0.120,p<0.01),从而支持了假设2。由Step 4可知,模型在Step 3的基础上引入经济收入与健康状况的交互项后,模型的解释力显著增加(Δ=0.001,p<0.01),并且显示健康状况显著正向调节经济收入与退休期望之间的关系(β=0.031,p<0.01),从而支持了假设3。

为了更直观地揭示健康状况对经济收入与退休期望关系的调节作用,我们在图1中画出健康状况调节经济收入对退休期望的作用。图1显示,健康状况较差的员工,经济收入对员工的退休期望有正向影响作用,但作用相对较弱,即健康状况较差的员工不容易受经济收入的缘故而改变退休年龄;而对健康状况较好的员工而言,经济收入对员工的正向作用退休期望变得比较强烈,即健康状况较好的员工受经济收入激励而改变退休年龄的比较明显。这说明,经济收入对退休期望的影响还依赖于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健康状况较好的劳动者的退休年龄受经济收入的影响更大,即良好的健康状况放大了经济收入对退休期望的正向影响,从而表现出健康状况正向调节经济收入与退休期望之间的关系。

图1 健康状况对经济收入与退休期望的调节作用

五、讨论与结束语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退休人员再就业率高达33%,大规模的“退而不休”现象说明我国退休年龄规定的不合理性,也说明退休制度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劳动者对退休年龄的具体期望,但目前关于退休年龄的研究大多从宏观角度进行,缺乏从微观角度探讨影响劳动者退休期望的实证研究,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具体的理论支持和操作依据。本研究探讨了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和它们的交互效应对在职人员退休期望的影响,并收集南方五省在职人员的4971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在职人员的退休期望受经济收入的正向影响,它们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健康状况和退休期望之间显示为正相关关系,即员工的健康状况越好,员工也期望相应延长退休年龄;经济收入对退休期望的影响还依赖于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良好的健康状况放大了经济收入对退休期望的正向影响,从而表现出健康状况正向调节经济收入与退休期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深化了我们对退休理论的理解,也对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界有重要启示。

首先,本研究验证了在职人员的经济收入对退休期望的正向影响,即劳动者收入水平越高,则越不愿意离开劳动力市场,越愿意推迟退休年龄。自我国上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受到明显冲击,加上我国当前养老金覆盖率低,广大农村老年人、农民工、城镇中的自由职业者等都没有参加我国的养老金计划,而且,即使参加了养老金计划也存在养老金收入过低的问题,因此,我国退休老人主要通过对工作时的经济收入进行储蓄而实现养老的目的(车翼等,2007)。这从另一个侧面要求我国加强养老金建设工作,努力扩大养老金制度的覆盖率,提高退休老人的养老金收入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在职人员无后顾之忧、退休老人能安享晚年。

其次,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状况与退休期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健康状况的改善,员工也相应期望延长退休年龄。事实上,伴随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和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人均期望寿命也在不断提升。1978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是68岁,而2008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提高至73岁。Bloom等(2004)的研究表明,国民的平均预期寿命每增加一年,国家的产出会增加4%。我国学者王弟海、龚六堂、李宏毅(2008)的研究也表明,经济增长既同健康投资的增长率有关,也同健康人力资本存量有关。因此,政府应努力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使其不因健康问题而非自愿地离开劳动力市场,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最后,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老龄化程度的加快,我国正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快速转变,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严峻问题,根据本研究结果,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的交互效应对劳动者的退休期望产生显著影响,政府可从改善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和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收入两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健康的身体保证了劳动者继续为社会做贡献的条件;另一方面,经济收入的激励保证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政府从这两方面努力就能把个人的条件和意愿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适当延长具有良好身体健康状况的劳动者的退休年龄,为他们创造继续工作的制度条件,这样既符合他们通过工作实现储蓄养老的期望,还可以充实我国劳动力供给,缓解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压力。

本研究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本研究主要的关注点是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及它们的交互效应对退休期望的影响关系,而没有考虑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等因素对员工退休期望的影响;二是本研究的样本数据来自南方五省区,因此,研究结论若推广到北方时需持谨慎态度;三是本研究数据源自同一份测量问卷,可能由于共同方法偏差而存在系统误差问题。

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有两方面建议:一是针对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等因素,研究它们对退休期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无疑是一个很有趣的研究方向;二是将宏观和微观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无疑是未来需要努力的研究方向。

注释:

①由于篇幅限制,此处略去T检验的结果。如需提供,请与作者联系。

标签:;  ;  ;  ;  ;  ;  ;  ;  

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对退休预期的影响:一个互动模型_养老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