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孟洁
西安外国语大学东语学院 陕西 西安
摘 要:纳姆瓦尔·辛格是当代印度首屈一指的文学批评家,尼赫鲁大学印地语系主任,他对普列姆昌德及印度文学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因而经常能提出尖锐有力的观点,作出入木三分的评论。他在《印度长篇小说与普列姆昌德》中对印度小说的命名以及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许多观点掷地有声,发人深省,本文试图在梳理文章观点的基础上对印度小说的源流及其价值内核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印度小说,印地语小说,纳姆瓦尔·辛格
课题项目:本文得到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重要资助项目支持,项目编号:syjs201717
在印度,现代意义上中长篇小说体裁文学的出现大致是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的。在《印度长篇小说与普列姆昌德》一文的开篇,纳姆瓦尔·辛格教授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उपन्यास(upanyaasa/小说,长篇小说)与novel一词的源与流的关系,这也是在印度小说发展历程中绕不开的一个关键点。但是对于学界中普遍存在的西方决定论,即现代印度小说是由西方借鉴而来的这一观点,纳姆瓦尔·辛格提出了异议,并在整个欧洲文学的大背景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 印度小说定义的困难
根据《东方民间文学概论》中对印度文学的定义,“在印度,印度文学这一概念不怎么通行,被认为是一种抽象的观念,不具体”(刘安武、薛克翘 2006:370)。由于印度特殊的历史背景,印度文学与中国文学不同,并不是按朝代来划分的,而是分语言,即真正具体的印度文学是指具体某种语言的文学,如梵语文学、泰米尔语文学、孟加拉语文学和印地语文学等。这直接导致了定义的困难,各语言间的文学作品交流是需要时间的,并且时间考证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印度,印地语和孟加拉语使用者用“उपन्यास(upanyaasa)”一词来指代小说,但在其他语言中不是如此。比如说,小说在古吉拉特语里是“नवल कथा (navelgatha)”,马拉提语里叫做“कादम्बरी(kadmbari)”,乌尔都语则称小说为“नावेल(navel)”或“नाविल(navil)”(印度各语言字体不同,这里统一使用印地语天城体表音)。因此仅仅在印度,novel一词就有众多表达,这为印度小说的定义带来了难度。
实际上印度小说的起源很早,纳姆瓦尔·辛格在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非韵文长篇故事创作历史悠久,毕竟让·波丁早就创作了《迦丹波利》,《十王子传》创作于此,《故事海》也早就出现了。长篇故事集《佛本生经》,以故事套故事的形式被认为是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与神话扎根于这片土地。所有的这些文学作品与小说这种新文学体裁的分界线在哪呢?什么是小说,什么又不是小说?这是19世纪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并且它的发展又如何界定呢。对于其本质的判定与探讨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纳姆瓦尔·辛格 2011:59)。在这个部分纳姆瓦尔·辛格将民间故事文学也归类到了小说体裁当中,当与不当,另当别论,但他提出的这一点确是事实,即“梵语中的长篇小说产生较早,在公元6、7世纪出现了一批小说,其中主要有苏般度(公元6、7世纪)的《仙赐传》,波那(公元7世纪)的《戒日王传》和《迦丹波利》,檀丁(公元7世纪)的《十公子传》等”(刘安武、薛克翘 2006:375)。这些文学作品是否可以认定为印度小说的发展源头?笔者认为,马拉提语中小说被称为“कादम्बरी(kadmbari/迦丹波利)”,读音近似波那的梵语作品印度爱情小说代表作《迦丹波利》并不是毫无缘由的,这是印度古典文学传统对现代文学影响的体现,但确定其联系需要更加深入的考证,这样才能对印度小说做出更为准确的定义。
二、 欧洲文学大背景下的小说
纳姆瓦尔·辛格在文中提到,“谈及小说这一种文学体裁,自然我们不能局限于英语,而应该在整个欧洲文学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纳姆瓦尔·辛格 2011:54)。从历史和社会基础的角度分析,在欧洲,小说体裁的兴起是与中产阶级的上升息息相关的。这一点是黑格尔提出的,在此之后得到了几乎所有评论家的肯定。欧洲率先进行了工业化革命,产生了资本主义,因此欧洲最早出现了新的阶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产阶级。这一点是有根据的,不同阶级的产生通常伴随着多种文学形式的出现,就如同史诗是为了歌颂王权,这种小说类故事性文学作品的出现与中产阶级的产生是有必然联系的。
但是由此就可以说明小说就是欧洲的文学体裁吗?当然,从历史的角度看,资产阶级的确最早出现在欧洲,为了表达这一阶级的思想愿景、艺术追求,产生了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会步入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产生资本主义,同时产生中产阶级,因此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包括印度,只要产生了中产阶级,迟早会引入欧洲的这种新的文学体裁,这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看法。但纳姆瓦尔·辛格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提出了关键性的两点,一是从命名的角度出发,Novel一词同印地语中的धर्म(dharma/达磨,达摩,正法)一样,是一个包蕴万千,很难用一个准确的词去涵盖其所有含义的词。并且Novel一词也并不是全欧洲通行的,在英格兰地区的语言中使用Novel,但在其他语言中,比如法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中使用的是Roman这一词。而且直到今天,俄国和法国都通行的是Roman。这两个词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其含义上,都是有一定区别的,既然在欧洲小说的命名都不统一,那又如何去谈统一的发源呢;二是小说的价值评定标准不同,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纳姆瓦尔·辛格列举了英语著名批评家F·R·利维斯博士的观点,即利维斯认为只有六位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小说,在这份名单里甚至不包括 “英国小说之父”亨利·菲尔丁和著名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利维斯所坚持的伟大的小说应该具有的标准是“承受经验的巨大能力,显著的道德力度以及对生活坦然无惧而又充满敬意”(马识途、曹丰 2011:4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另外一位现代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哲学家乔治·卢卡契在自己的文学评论著作《小说理论》中表示,小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要有自己的灵魂和确定元素,他认为故事的主人公应当是一个“被问题困扰的人(Problematic Individual)”,是一个“与客观世界甚至他自己都疏离孤立的个体,永远处于发掘人生意义和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刘洋)。由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在欧洲,有很多长篇故事性文学作品,但并不能全部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小说的定义实际上关联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内涵,并且本身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论。因而不能直接用欧洲的小说体裁去度量印度小说。
三、“उपन्यास(upanyaasa)”一词的来源
纳姆瓦尔·辛格在文章中提到了“उपन्यास(upanyaasa)”一词的来源问题,1862年孟加拉语作家भूदेव मुखोपाध्याय( bhudeva mukhopadhyay)写了一篇名为《历史上的小说》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उपन्यास(upanyaasa)这个词语。四十年后,在1902年在斋普尔发行的杂志《评论家》里印地语著名文学家माधव प्रसाद मिश्र(madhava prasaad Mishra/马德夫·伯勒萨德·密施拉)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小说与批评》。在这篇文章中伯勒萨德·密施拉写道,“उपन्यास(upanyaasa)”一词最早是在孟加拉语中使用的,印地语中借用了这个词来指代小说,不仅如此,小说的形式也是印地语从孟加拉语中借鉴而来的。这一说法也被印地语文学批评大家शुक्ल(shukla/舒格尔)所肯定。但是由于印度各语言文学间百家争鸣的竞争关系以及印地语文学领域的沙文主义倾向,这一说法并不被完全认可,有些学者更倾向于将“उपन्यास(upanyaasa)”这个词认定为是从西方起源,即由于孟加拉接受西方文化较早,受影响较大,因此才会最先产生小说这种新文体,实际源头还是西方文明,这是对西方小说文体的一种模仿。这是一种变相的否定印度各语种语言发展的不均衡性,明显的带有偏见色彩。纳姆瓦尔·辛格对这样的评定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这是“有的人为了表现自己的独特性,蓄意去抹黑印度各语言间曾发生过的正常交流”(纳姆瓦尔·辛格 2011:60)。
由此可以看出,关于印地语中“उपन्यास(upanyaasa)”一词的起源,基本是有定论的,即孟加拉语中首先使用了这个词汇,然后传入了印地语。
四、价值内核
价值内核是度量小说的一个关键标准,同时也是判定印度小说的核心点,按照社会学的观点,小说应当是反映中产阶级的生活与思想的文学作品,然而纳姆瓦尔·辛格在文中多次强调,印度的小说不是中产阶级的颂诗。现代印度小说初具雏形是在十九世纪后期,当时印度中产阶级虽已产生,但未能形成自己的文化,更遑论去开创一种新的文体了。那么,该用什么去定义印度小说的价值内核呢?是什么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印度小说?总结梳理纳姆瓦尔·辛格的观点后,可以提取出两个关键词:妇女和农民。
印度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民是国家的重要基石,然而在文学领域,无论是从大印度文学视角,即吠陀时期、史诗时期和古典梵语文学时期看,还是从各地方语言文学的传统来看,农民都未能成为真正的文学主角,上层文学被垄断用以歌功颂德或是娱乐消遣,未能反映真正的大众生活。因此在印度,小说的开创性在于默默无闻的农民和备受压迫的妇女成为了小说的男主角和女主角,这是社会进步在文学上的反映,也是印度小说的价值内核。普列姆昌德的小说之所以长久以来被人们所称道,他本人也被称为印度“小说之王”,就是因为他的作品能够贴合民情,将农民问题与妇女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大众生活真实动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五、总结
印度小说的产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在部分继承了西方已有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关于印度小说的产生,纳姆瓦尔·辛格是这样说的:“我认为这种新故事文体是同新闻业一起产生的。同国外的情形一样,随着报刊与杂志的出现,在19世纪中期许多不同语言的小说以连载的形式开始发行,也许在更早之前就开始发行了。”(纳姆瓦尔·辛格 2011:59)也就是说,不可否认,印度小说的产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因为现代的报刊新闻业就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这一点和散文的产生与发展有极大的相似处,都是由于传播媒介的转变导致的文体变化。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印度小说的独特性,它生根发芽于肥沃的印度文学大地上,反映了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民的生活,从这一点而言,印度小说是独一无二的,是自成一体的,是不能完全以其他文学标准来衡量的。
参考文献
[1] नामवर सिंह(纳姆瓦尔·辛格)प्रेमचन्द और भारतीय समाज [M] राजकमल प्रकाशन नई दिल्ली २०११
[2]刘安武、薛克翘《东方民间文学概论》(第一卷)[M] 张玉安、陈岗龙等著 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
[3]马识途,曹丰.F.R.利维斯与《伟大的传统》[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03):43-44.
[4] 刘洋 卢卡契《小说理论》探析[J]
作者简介:段孟洁(1994-),女,陕西汉中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印度语言文学。
论文作者:段孟洁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印度论文; 瓦尔论文; 小说论文; 文学论文; 孟加拉论文; 这一论文; 体裁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