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看创新题型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国各地论文,题型论文,模拟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过渡完成,她又踏上推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漫漫征程。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也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各地教科研的新成果,尤其是大家对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不同理解,反过来也影响着高考试题,下面是从200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中整理出来的较为新颖的试题,供大家参考。
1 开放型试题有所突破
例1 黄冈市质量检测(5月)第16题
老师给出一个函数y=f(x),四个学生甲、乙、丙、 丁各指出这个函数的性质:
甲:对于x∈R,都有f(1+x)=f(1-x)
乙:在(-∞,0]上函数递减
丙:在[0,+∞)上函数递增
丁:f(0)不是函数的最小值
如果其中恰有三人说得正确,请写出这样的函数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够根据平时所学的几种函数基本特点,通过分析、想象、验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寻求答案,由甲知,此函数关于直线x=1对称,不妨设为y=(x-1)[2],此函数满足乙,丁,但不满足丙,故符合要求。此题要求恰有三人说得正确,所以答案不唯一。
例2 苏、锡、常、镇第二次情况调查第16题
设α,β表示平面,a,b表示不在α内也不在β内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论断,(1)a∥b;(2)α∥β;(3)a⊥β;(4)b⊥α。若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可以构造出一些命题。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是:_________。
(注:写法如“( )、( )、( )( )”只需在( )中填入论断的序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符号的读写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答案不唯一。答案:(1)、(2)、(4)(3)或(1)、(3)、(4)(2)。
例3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第16题
一个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中有两个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另一个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这样的三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写出一个可能的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条件构造出图形,并能利用已知条件算出结果。答案:(写出一个即可)。
例4 长春市第二次摸底考试第15题
正四棱锥S-ABCD,截面CEFG与SD,SA,SB分别相交于E,F,G,则当截面CEFG满足条件______时,有GE⊥SC。
解析 CG=CE或任何能推出这个结论的其他条件,如截面CEFG⊥SA或SE=SC。
开放性试题打破了“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的题型设计特点,而设计出“条件不完备,结论不明确”的题型,这种题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优化,从98年高考试题出现这种题型后,虽然以后没有再直接出现,但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试题时有出现,而开放性试题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最好方式之一。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这种题型的设计有所突破,考查的更加深刻,也是值得重视的。
2 考查学生潜能的试题突出
例5 苏、锡、常、镇第二次情况调查第11题
若集合A[,1]、B[,1]满足A[,1]∪B[,1]=A,则称(A[,1],B[,1] )为集合A的一种分拆,并规定:当且仅当A[,1]=A[,2]时,(A[,1],A[,2])与(A[,2],A[,1])为集合A的一种分拆,则集合A={a[,1],a[,2],a[,3]}的不同的分拆的种数是( )。
(A)27 (B)26 (C)9 (D)8
解析 可分以下种情况来处理(1)把A分拆为一个元素构成的集合与两个元素构成的集合,如{a[,1]}与{a[,2],a[,3]}, 这种情况共有三种,颠倒顺序后又出现三种,共有6种情况;(2)把A 分拆为一个元素构成的集合与三个元素构成的集合,如{a[,1]}与{a[,1],a[,2],a[,3]},共有6种情况;(3)把A分拆为二个元素构成的集合与三个元素构成的集合,如{a[,1],a[,2]}与{a[,1],a[,2],a[,3] }共有6种情况;(4)把A 分拆为三个元素构成的集合与三个元素构成的集合,共有1种情况;(5)把A分拆为空集与三个元素构成的集合, 共有2种情况;所以答案选A。
例6 威海市质量检测第4题
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就是“逢二进一”。如(1101 )[,2] 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数就是
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潜在的继续培养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所给的新颖的问题,能够顺利地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调动,通过观察、分析、搜集所给的信息,探求出规律。
3 更加突出人文精神
例8 抚州市高三模拟考试第16题
某制药厂计划生产一批半径为1的球型药丸, 需要每八颗药丸密封装好,现有若干薄型包装原材料每件97cm[2], 要求用每件包装材料制成一个几何体来包装八颗药丸。以下设计四种方案,则符合要求的方案有______(填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
①方案1:半径为1cm,高为16cm的圆柱;
②方案2:底面边长为2cm,高为16cm的正四棱柱;
③方案3:棱长为4cm的正方体;
④方案4:半径为为(1+)cm的球。
解析 若把药丸分两层放置,每层4个,恰好能放到棱长为4的正方体中,而棱长为4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96,符合题目要求; 依照上题的结论,8个药丸的球心恰好构成一个正方体,其对角线的长为符合条件。答案:③④。
例9 成都市第二次诊断性检测题第6题
要用四种颜色给四川、青海、西藏、云南四省(区)的地图上色,只要求相邻的省(区)上不同的色,则上色方法有( )。
(A)24种
(B)32种
(C)48种
(D)64种
解析 如图1,先按川、青、藏依次上色,选色法依次有4,3,2;云南可以与青海同色或异色,上色法为2,由乘法原理有4×3×2×2 =48。故选C。
另解:若用四色,则有P[4][,4],若用三色,(把云、青看作一个元素)则为C[3][,4]·P[3][,3],共P[4][,4]+C[3][,4]·P[3][,3]=48种。
例10 黄冈市质量检测(5月)
如图2,A、B、C、D为海上的上四个小岛,要建三座桥, 将这四个岛连接起来,不同的建桥方案有_______种。
解析 要建的桥有六种,AB、BC、CD、DA、BD、AC要建三座桥可把四个小岛连接起来,有C[3][,6]种方法,其中不能把小岛互相连接起来有四种AB、BC、AC;BC、CD、BD;CD、DA、AC;DA、BD、AB方案。所以共有C[3][,6]-4=16,答案16种。
例11 北京市城区高三综合练习第21题
用洗衣机洗衣时,洗涤并甩干后进入漂洗阶段,漂洗阶段由多次漂洗和甩干组成,每次漂洗后可使残留物均匀分部,每次甩干后(包括洗涤后的甩干)衣服中的残留水分(含残留物)的重量相同,设计时,将漂洗的总用水量定为a千克,漂洗并甩干的次数定为3次。为使漂洗后衣物中的残留物最少,怎样确定每次漂洗的用水量?并写出你的数学依据。[注:为了便于解决问题,可参考以下各量的字母表示,设每次甩干后的衣物中的残留水份(含有残留物)的重量为m, 洗涤并甩干后衣物中的残留物(不含水份)为n[,0], 三次漂洗并甩干后衣物中的残留物(不含水份)分别为n[,1],n[,2],n[,3],三次用水量分别为a[,1],a[,2],a[,3]。(以上各量的单位皆为千克)]
解析 由已知,得n[,0]/m+a[,1]=n[,1]/m,
当且仅当a[,1]=a[,2]=a[,3]=a/3时等号成立。所以将a千克的水平均分成三次使用可使衣物上的残留物最少。
高考命题的趋势是更加突出从实际生活中选材,模拟试题遵照这一原则,出现了不少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题目,一方面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另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突出了数学的人文精神。针对这种命题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重以人为本,对周围的一些生活实例,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从而使一些问题得到优化处理,培养学生的驾驭知识的能力。这种试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的味道,比以前“纯粹”的数学应用题要宽泛的多。
4 抽象能力的考查有所加强
例12 北京市西城区抽样测式二第十一题
(D)f(x)=log(1/2)x
解析 本题条件反应的是某一种函数所具有的性质,分别代入已知函数,通过验证,可得答案选A。
例13 成都市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第15题
以上的几个问题用数学符号表达了函数的性质,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抽象的性质,探求出函数的具体的表达式,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不仅要求学生对线性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这几种函数的基本性质有深入的理解,更考查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5 跨学科试题有所闪现
例15 广州市综合测试(一)
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其空间构型为一正四面体,碳原子位于该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该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若将碳原子和氢原子均视为一个点(体积忽略不计),且已知碳原子与每个氢原子间的距离都为a, 则以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这个正四面体的体积为( )。
例16 黄冈市质量检测(5月)第6题
运动员从10米高的跳台上跳入水中,起跳速度大小为v[,0] (单位:m/s)方向斜向上,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α≤75°,当跳起达到最高点后,他竖直方向的分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若从开始下落直到入水前,至少需要2s的时间才能完成编排好的动作,则v[,0]的最小值为(重力加速度g=10(m/s)( )。
解析 运动员从最高点到落入水中2秒内所下落的距离为(1/2)gt[2]=(1/2)×10×2[2]=20,所以运动员以初速度v[,0]跳到最高点所跳起的竖直方向的距离为20-10=10米,(v[,0]sinα)[2]=2gs
例18 桂林市第一次模拟试卷第九题
某一电子器件中,有一个由四个电阻R[,1]、R[,2]、R[,3]、R[,4]组成的回路(如图4),R[,1]与R[,2]并联后,再与R[,3]、R[,4] 串联,共有8个焊点,今发现回路不通,则焊点脱落的可能情况有(C)。
(A)234种
(B)240种
(C)249种
(D)250种
解析 按焊点脱落的情况,脱落的情况有C[1][,8]+C[2][,8]+…+C[8][,8]=2[8]-1=255,由于R[,1]、R[,2]为并联,所以1,2脱落或同时脱落,回路畅通,同样3,4脱落或同时脱落,回路通畅,共有4+2种可能,所以满足条件的情况有255-6=249,故选C。
例19 成都市第三次诊断性检测题第12题如图,已知r[,1],r[,2]是阻值不同的两个阻,分别按图5和图6连接,设图5的总电阻为R[,A],图6的总电阻为R[,B],则R[,A]与R[,B]的大小关系是( )。
跨学科试题的出现,打破了以往试题中不可“越科过界”的观点,这种新的题型的出现,考试中数学建模与应用能力的考查就显得更为广阔、生动和有效。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利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其它学科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备,即各学科知识连成线,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这也是高考中着重考查的能力之一。
高考内容的改革核心是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高校招生考试,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可培养性与可造就性,对其潜质和发展、深造的余地看得更重一些,对其已具备的能力,往往只注重在未来学习中所需的基础。增添的“综合能力测试”这一项,其目的在于加强综合素质的考查,反映了高考要求的一个新的趋势,这个趋势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各个学科的考试要求,对数学科也不例外。而以上的几种题型的出现恰恰从各方面体现了这一原则,尤其跨学科试题的出现对学习潜力与综合素质的考查,正在渗透到各个学科的考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