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大学文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3
【摘要】丧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民间传统丧葬习俗则是指民间如何办理丧事和埋葬死者,包括举办丧事,让死者有归宿,生者有悼念等相关事宜的仪式。大理剑川的白族丧葬仪式,事无巨细,颇多讲究,含义颇深,因而剑川白族的民间传统丧葬习俗极具民族特色,是中国少数民族丧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剑川;白族;民间传统;丧葬习俗
“丧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1]民间传统丧葬是指民间办理丧事和埋葬死者。中国传统的民间丧葬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土葬、火葬外,还有水葬、树葬,崖葬、天葬等形式。特别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剑川县,是大理州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县,白族人比例高达92%以上,她有着更为独特的丧葬文化。剑川白族丧葬仪式,事无巨细,含义颇深。本文拟从剑川民间传统丧葬仪式入手,探析仪式背后透出的诸如临终关怀、死亡观念以及孝道传承等活动,并借此解读、分析剑川白族丧葬习俗中的仪式内容、死亡观。
1.剑川地理位置与传统丧葬习俗概说
一个地方的习俗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
1.1剑川地理位置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州北部。东邻鹤庆,南接洱源,西与兰坪、云龙接壤,北与丽江毗连。总人口17.8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有白、汉、彝、傈僳、回、纳西等民族,是州内主要白族聚居县。
剑川县的白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开放性较强的民族,使得白族文化在吸收了众多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成为了一种多元文化。为世人展现了它独到的魅力,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剑川白族人民对于孝道的重视。
1.2剑川白族丧葬仪式
“有生就有死,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即自有人类就有人类的死亡,但这并不等于自有人类,就有丧葬习俗。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2]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剑川县,是大理州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县,具有独特的丧葬文化。
2.剑川白族丧葬仪式
“丧葬礼仪可以说是人生礼仪最为繁杂的一条。它的仪注较多,是其他礼仪所不及的,同时,这种礼仪也最为庄严、隆重。我国传统文化许多突出的方面诸如孝道、宗法制等,都在这种礼仪上体现出来。正因为如此,我国传统的丧葬礼仪中的一系列礼仪规范才显得温情脉脉,极富人情味,同时也带有几分冷峻和严苛。” [3]剑川白族民间传统丧葬文化独具特色。丧葬仪式里每一个程序都有深层次的含义,寄托了亲人好友对死者去往极乐世界的祝福。
2.1装殓仪式
装殓是指把已故者装裹、放入棺木。装殓对于逝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和中国传统里的“盖棺定论”息息相关。装殓分为小殓和大殓。
2.1.1小殓
老人去世前,就要有近亲儿女昼夜侍奉在侧,回天无力时,亲人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银气”喂给逝者,使之“得气”而去。所谓“银气”就是小块碎银,有的也糅合一点红糖,逝者吞下“银气”就是“得气”,会升天堂。人去世之后,在场亲友要给逝者洗身穿好寿衣,安顿入棺材中。但是这个时候,棺材钉子是不可以钉牢的。称为“小殓”。
2.1.2大殓
给逝者洗身穿好寿衣后安顿入棺材,如果死者为娶进门的女性或者上门入赘的男性,则要等后家来人亲临确认死者系正常死亡,也是再见死者最后一面的意思。稍后再钉死棺材。称为“大殓”。
2.2停灵祭奠仪式
停灵时间长短和出殡日期时辰则要请占卜先生看日子确定。停灵时间少则三四天,多则八九天,供孝子孝女和亲友吊唁。停灵祭奠是为死者安魂的重要活动。
2.2.1丧服、祭奠物品
从亲人离世开始,孝子孝女们要头戴孝布(孝女所戴孝布分为六尺孝布和八尺孝布,逝者亲生女儿和儿媳戴八尺孝布,其余则为六尺孝布)孝帽(白布或麻布简单缝制的帽子,根据与逝者辈分不同,帽子也有少许不同),身穿孝衣(纯白色衬衫)孝鞋(白色胶鞋),并在腰上系细麻绳,孝男还要在手臂上戴黑色袖圈。并以男左女右为标准,一左一右在灵柩旁跪坐守灵。
出殡前一天正式宴客,直到出殡,这期间灵柩前的八仙桌上要点放香烛和长明灯,摆放白族八大碗和烟酒茶,桌子中间就是死者的黑白遗照。八仙桌两旁还有男女各一个纸人偶即纸制“金童玉女”。还有纸伞、纸钱树用以陪葬。地上放陶罐和斧头,家中所有门上要贴白色或黄色挽联。
如果逝者年纪超过八十岁,则丧事为“喜丧”,家中可贴红色对联,孝子孝女也可以不哭。凭吊者吃完饭之后可随意带走饭桌上的碗(碗被称为“百岁碗”),送给家中老人小孩使用,意在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2.2.2吊唁方式
孝男孝女以男左女右为标准,一左一右在灵柩旁跪坐守灵,有来吊唁逝者的,孝女得哭,孝男要以跪拜回礼。“死者为大”,所以来者要磕头凭吊死者。剑川白族一直有女性哭唱凭吊逝者的风俗,哭唱主要陈述死者生时的贡献、和死者的关系和对死者的留念。哭唱往往能使闻者悲伤。
2.3出殡仪式及相关禁忌
出殡,即将灵柩送到下葬的地方,亦称为“出丧”或“送葬”。出殡非常看重路途顺利,这是为了顺利送逝者上路,将逝者送往另一个世界。因此,出殡时有诸多禁忌,稍有不慎,就会触犯禁忌。
2.3.1出殡仪式
出殡时,抬出去的棺材不能现天落地,即棺材上要盖毛毯等遮挡物,中间停顿需放在长凳上。一切陪葬物由男子举拿至墓地,且有专人一路放鞭炮、撒纸钱。经过至亲好友家门口时,至亲好友会准备好桌子和干果、水果、八大碗或者死者生前爱吃的食物进行“路祭”,以期死者一路好走。路祭过后,祭物归抬棺者所有。出殡路上如果遇到有桥,棺材是不能直接过去的,而是让死者长子躺在桥中间,棺材从长子身上经过。等送到辞客处,孝子继续送死者上山入土。孝女则往回走,并将头上解下来披在身上的孝布重新系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回去之后,燃了青艾和松毛熏手,熏放过棺木的堂屋,再对着空灵堂磕三个头,抬棺掩土的人回来亦如此。吃过晚饭,整个葬礼就算结束了。
2.3.2相关禁忌
“纵观死亡礼俗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其主要目的是给亡灵入土为安。活人如何才能让逝者安心地到另外一个世界去,除了要严格履行整个的葬礼程序外,还必须在葬礼期间遵守种种禁忌。” [4]
出殡时,和死者属相相克的人是不能参加发丧队伍的,连看都不能看,并在手腕上系一根细麻绳,防止魂魄跟着死者走。
守孝期间,春节对联都不能贴红的,而是贴白色、绿色或黄色对联。直系亲属不能在这三年守孝期间定亲结婚。在旧社会时,守孝期间甚至不允许孝子剪头发、刮胡子、洗澡,但因这些禁忌陈腐、不适应社会生活要求,久而久之便被剔除了。
3.剑川白族传统丧葬习俗中的死亡观
“从考古资料看,在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中,尚未发现对死者的尸体作任何形式的处理。说明当时人类的大脑和躯体正在发展中,灵魂观念尚未产生。” [5]“人们对死者遗体的态度是矛盾复杂的:‘一面是对于死者的爱,一面是对于尸体的反感;一面是对于依然凭式在尸体的人格所有的慕恋,一面是对于物化了的臭皮囊所有的恐惧,这两方面似乎是合而为一,互相乘除的。这种情形在当前行动的自然流露上可以看得见。’” [6]
3.1停灵时间长:强烈缅怀死者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孝道的民族。剑川白族人民也不例外,并且将孝道发挥到了一个极致。“孝”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得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而老人的身后事,便也更加讲究了。停灵时间长短和出殡日期时辰则要请占卜先生看日子确定。停灵时间少则三四天,多则八九天,供孝子孝女和亲友吊唁。
3.2死后极尽哀荣:经济基础与孝道的融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丧葬习俗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当然应该服从社会的经济基础。剑川人民辛勤耕作,经济生活大多宽裕。更重要的是,剑川白族人民重视孝道,认为只在老人生前尽孝还不够,还要在老人离世后,给逝者一个风风光光的葬礼,让死者极尽哀荣。
3.3纸制祭奠物品:灵魂不死
剑川白族认为人有“灵魂”和“肉体”两个表现形式。所谓的“死者”,不过是他的肉体失去了生命体征,他的灵魂依然鲜活,只不过,灵魂是要去往另一个世界。首先,整个丧葬仪式便是在为死者的灵魂通往另一个世界办理通行证,并使得死者的灵魂到了另一个世界之后能够过上富足舒心的生活。这是为死者通往另一个世界所做的服务。其次,剑川白族认为既然死者还有灵魂,那么死者当然可以保佑家人无病无灾,一切顺利,从而寻求心里的安慰。这是生者向死者祈求的福祉。
4.对剑川白族传统丧葬习俗的反思
剑川白族民间传统丧葬习俗源远流长,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就剑川白族传统丧葬习俗所产生的影响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4.1剑川民间传统丧葬习俗中的积极因素
首先,剑川民间传统丧葬习俗中的“善人得善终”的观念,在犯罪率飙升的当代社会,对某些违反犯罪行为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同样的,“灵魂不死”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人们都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觉悟,那么建成和谐社会也将不再遥远。
其次,剑川白族的丧葬仪式汇集了整个家族的人,包括朋友。这对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人情淡漠的今天,剑川白族丧葬习俗能够不时的提醒我们和亲人的血缘关系不能斩断,让我们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多一份友善。
最后,丧葬礼仪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剑川白族丧葬礼仪中的服丧与守孝制度要求操办丧事期间,孝子孝女要披麻戴孝,跪坐于灵前守灵,诸如此类,其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后辈要孝亲敬长,处理好家人亲戚之间的关系。
4.2剑川民间传统丧葬习俗中的消极因素
首先,剑川民间传统丧葬习俗中,因为过分宣扬了“灵魂不死”信仰,导致一部分中老年妇女自诩为“神婆”,打着“能与神鬼沟通”的旗号招摇撞骗。然而,有一些不明所以的人还会花重金去请神婆问以故亲人的近况。这不仅给了投机取巧者机会,更是蒙蔽了民众清明,使丧葬习俗笼罩在一片讳莫如深的阴影当中。
其次,剑川白族在丧礼期间用白族特色菜“八大碗”宴请宾客,一席客人吃不完的菜便继续倒回大锅里炖煮,有时甚至炖煮过头色香味俱减,便整锅整锅的倒掉。这不仅不卫生,且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丧礼期间,孝子孝女因失去亲人悲痛欲绝,而社会上一些不务正业的人却趁此机会,在死者家里肆无忌惮、不分昼夜的打麻将,喝酒,给本就悲痛的死者家属造成极大困扰,且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
第三,剑川白族民间丧葬习俗给予死者极大哀荣,消费资金数额巨大。用于丧葬和祭祀的花销,包括建造坟墓、打造棺材、丧宴、烧纸钱、纸摇钱树和请妈妈会等等的费用,加起来少则两三万,多则十几万,真可谓是劳民伤财。
结论
剑川民间传统丧葬文化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孝道发挥到了极致,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剑川民间传统丧葬文化中所体现的“善人者善终”的观念,在当今社会,可以引导和促进人们向善,促进建成和谐社会。可以说,剑川白族民间传统的大部分丧葬习俗都反映了生者对于死者的寄意和对生命兴旺的美好愿望。然而,剑川白族民间传统丧葬习俗中,也有一些陈腐观念和陈规陋俗,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论如何,剑川白族民间传统丧葬文化同其他文化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更加理性、更加科学地看待剑川民间传统丧葬文化,不讳莫如深,也不铺张奢华,真正的做到通过丧葬仪式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而不是流于形式,忽视文化内涵。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好搜百科http://baike.haosou.com/doc/6689091-6902995.html,2015年10月27日
[2] [5]严汝娴,刘宇.中国少数民族婚丧风俗[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第118页.
[3]李少林主编.中华民俗文化.中华丧葬[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17页.
[4]万建中.图文中国民俗.禁忌[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第50页.
[6]李福军.白族丧葬习俗中的死亡观探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0月,第十七卷第五期.第59页.
作者简介:姜吉芳(1992-),云南剑川人,本科,从事民族文化研究。
论文作者:姜吉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白族论文; 丧葬论文; 剑川论文; 死者论文; 习俗论文; 逝者论文; 民间论文; 《文化研究》2015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