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后叶素与子宫动脉下行支缝扎用于冷刀锥切的临床观察论文_吴春芳

北京市密云区妇幼保健院 北京密云 101500

摘要:目的:分析垂体后叶素与子宫动脉下行支缝扎在冷刀锥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宫颈冷刀锥切术,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垂体后叶素注射以及子宫动脉下行支缝扎。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与子宫动脉下行支缝扎在冷刀锥切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功能效果,能够减少手术用时、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冷刀锥切术;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属于一种癌前病变,若不尽早进行治疗很可能发展为癌症,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1]。冷刀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切除病灶,从而避免CIN的进一步发展[2]。但手术必然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如何降低冷刀锥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垂体后叶素与子宫动脉下行支缝扎在冷刀锥切术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0例患者的年龄为28~51岁,平均为(32.6±4.6)岁;病程为1个月~3年,平均为(1.2±0.3)年。对照组100例患者的年龄为27~53岁,平均为(31.5±4.2)岁;病程为2个月~4年,平均为(1.3±0.4)年。入选标准:①经病理活检确诊为CIN Ⅱ、Ⅲ期[3];②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能配合随访调查。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宫颈冷刀锥切术,硬膜外麻醉,普通手术刀锥形切除宫颈,然后采用双“W”缝合。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垂体后叶素注射以及子宫动脉下行支缝扎,具体措施为:硬膜外麻醉,常规宫颈碘试验,并分别于宫颈四个象限注射垂体后叶素稀释剂,然后在宫颈 3°、9°近阴道侧穹窿处分别以 1 号可吸收线行“8”字缝扎于宫颈浆肌层。其他操作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P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差异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宫颈锥切术是CIN外科治疗的常用方法,其不会对宫颈组织造成热损伤,从而不会影响对切口边缘的病理判断,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4]。宫颈冷刀锥切手术常用于高级别CIN患者中,同时可以应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原位癌患者中。术后阴道出血是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术中常使用纱布压迫止血或电凝止血的方式,但是效果不佳[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是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稀释液联合子宫动脉下行支“8”字缝扎的方式,并且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垂体后叶素中含有缩宫素以及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血管收缩,尤其是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在宫颈四个象限注射之后,能够加速宫颈毛细血管的收缩,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但要注意的是,垂体后叶素能够加速冠状动脉收缩,不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子宫动脉可以根据位置分为上行支与下行支,其中下行支是指宫颈阴道支血管,在下行支行“8”字缝合宫颈浆肌层,能够阻断宫颈血供,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这两个操作实施起来比较简单,能够减小术中出血量,从而加速手术的进行。本次研究观察中,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垂体后叶素与子宫动脉下行支缝扎在冷刀锥切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功能效果,能够减少手术用时、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钱菊芬,陶爱群.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比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4):263-265.

[2]向安玲,董晓静,龚元杰等.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27(5):371-374.

[3]王雁,孔为民,吴玉梅等.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对CINⅢ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2):122-125.

[4]刘宇,王颖,王沂峰等.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6):434-437.

[5]秦艳,田杰,刘小燕等.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比较[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33(1):35-37.

论文作者:吴春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8

标签:;  ;  ;  ;  ;  ;  ;  ;  

垂体后叶素与子宫动脉下行支缝扎用于冷刀锥切的临床观察论文_吴春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