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竞争力论文,评价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56(2001)05-0099-03
地区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由于受历史发展基础和现实经济多方面的影响,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剧。有的地区已经实现了小康,正向现代化迈进;而有的地区则刚刚走出贫困,处于温饱之中。客观地、科学地揭示这种差异,对如实了解国情(省情),进而针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竞争力涵义的界定及区域的划分
竞争力的概念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最早是以国际竞争力的形式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目前,已成为学术界和实业界讨论得较多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竞争力的内涵
一般地讲,所谓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相同资源的能力。地区竞争力研究是把区域作为一个经济系统,探讨它与其他经济系统竞分广义资源的能力,其经济理论基础是区域经济学。具体讲,地区竞争力,就是对一个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基础建设、环境、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所能达到的先进程度的综合反映。它在时间上是动态的,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区域的划分
区域是一个整体的地理范畴,因而可以从整体上对其进行分析。经济区域是区域划分的一种,是指在经济上有密切相关性的某一空间范围,这一空间具有经济意义上的同类性和联系性,经济管理上的合理性。因此,在选定区域范围时,可以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选定地级市的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是采用省或市级的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因为,一是省(市)级政府经济管理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行政区划对区域内人们的经济行为有着重大影响。二是省(市)级经济自成体系,拥有较为健全的产业结构,强有力的经济中心及广大的经济腹地。同时,这种区域在几十年的传统经济核算体制催化下,事实上也已具备了经济区域的特征。况且,西方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M·胡佛(Edgar M.Hoover)也曾认为:“最实用的区域划分应当符合行政区划的疆界。”
二、地区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个地区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开放的有机体,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影响地区竞争力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客观因素的影响;既有总量方面的影响,也有速度、结构、效率方面的影响;既有体制方面的影响,也有管理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广泛地存在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政府行为之中,构成了影响地区竞争力的基本原因集合。所以,区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区域的发展是复合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深化的过程,是复合系统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因此,地区竞争力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各地区竞争能力的强弱,我们应遵循全面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简洁的原则,以既能反映一个经济系统与其他经济系统竞争同种资源的能力,又能体现经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同时还要反映该地区经济系统自身状况为标准,设计综合评价地区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总框架:
依照地区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将地区竞争力指标体系作为总体系,将反映各地区整体实力、经济发展速度、资源状况、社会服务及科技进步的指标作为子体系。在4个子体系中包含40个指标,涵盖经济、自然、发展速度、投资规模、经济效益、利用外资、产业结构、收入水平、人口、土地、电讯、能源、文教卫生、住房、服务、科技等诸多方面(见附表)。
(一)反映地区整体实力的指标
经济发展是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反映各地区发达程度、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一个地区的竞争力,首先要表现为一定的经济发展规模,而其经济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之上的。所以,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这两个基本指标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地区综合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经济指标。一般说来,经济竞争力越强的地区,其第三产业就越发达,第三产业增加值就越大,购买力就越强,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会越高。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则反映了该地区对外交往的能力及吸纳外资的能力;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则反映了该地区的扩大再生产能力。但是任何地区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可以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合理运用宏观的调控手段,对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进行适度微调,这对于激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地区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大小则取决于该地区的财政收入。
(一)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标
一个地区经济活动能力的综合体现就是其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经济活力较强的地区,竞争力就大,其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要快些。同时,地区经济活力的强弱,竞争力的高低,与第三产业的结构密切相关。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将大幅度增加。此外,投资是扩大再生产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效益则是经济运行质量好坏的具体体现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反映地区资源状况的指标
人口、环境、通讯是一个地区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城市产生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的基础。可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现阶段人口的基本结构,以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反映人口变化情况,以邮电业务总量及百人拥有电话量来反映各地区信息资源状况。
(四)反映地区社会科技的指标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区域的经济实力取决于区域拥有的物质资本存量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的数量和质量。在信息时代,区域的经济竞争能力取决于区域的人力资本存量的质量,即劳动者的素质。区域的人均资本占有量、劳动者共同决定区域的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水平,而随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成果转化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将大大提高。因此,地区竞争力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而人才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与居民的科技投入密切相关,还将直接受到社会服务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社会服务不仅影响现有的劳动力素质,还直接影响未来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从而不仅决定了区域现有的竞争力,还将影响区域未来的竞争力。
三、地区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由于决定地区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快慢的因素涉及面广,指标数量较大,不同地区的各指标值间又互有高低,无法用某一个指标值来代表地区竞争力的强弱。基于地区竞争力的多元性,可以选用把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主成份分析法。利用SPSS或S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按照特征值对应特征向量的累计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5%的原则进行主成份分析,找出影响地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具体方法可参见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有关内容。
附表 地区竞争力研究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