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王丽娟,李英淑,李想,刘士霞,赵岩

浅析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王丽娟,李英淑,李想,刘士霞,赵岩

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1

摘要: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行关节半月板缝合术的患者55例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n=27)和常规护理组(n=28),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而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情况、疼痛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康复护理组肿胀、压痛、休息痛及晨僵症状积分、疼痛情况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康复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早期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fter knee arthroscopic meniscus suture.Methods:5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eniscus suture from September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ample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asure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n=27)and routine nursing group(n=28).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and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give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Then the clinical symptom score,pai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scores of swelling,tenderness,rest pain and morning stiffness symptoms and pain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Conclusion: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fter knee arthroscopic meniscus suture is effective and worthy of clinical reference.

[keywords] knee arthroscopy;meniscus suture;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application effect

关节半月板是膝关节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分散应力、传导负荷及稳定关节的作用,关节半月板损伤是关节损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愈合速度较慢,而且还存在较多并发症,随着治疗技术的成熟,临床上多采取膝关节镜下治疗,但是治疗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漏洞,临床研究发现在治疗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具有十分显著的价值[1]。因此,本文就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后早期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全面分析,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9月-201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5例行关节半月板缝合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首先采取膝关节镜下治疗;(2)患者均存在关节疼痛及膝关节功能障碍等情况。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既往病史,且既往病史会对本次研究造成影响;(2)患者及其家属不赞同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康复护理组(27例)和常规护理组(28例)。常规护理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20~75岁,平均(47.50±4.70)岁;病程0.5~2年,平均(1.25±0.67)年;外侧15例,内侧13例;左侧9例,右侧10例,双侧9例。康复护理组男13例,女14例,年龄19~76岁,平均(47.50±3.60)岁;病程0.5~2年,平均(1.25±0.59)年;外侧13例,内侧14例;左侧8例,右侧12例,双侧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采取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治疗。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1)患肢护理。术后去枕平卧6 h,同时将患肢抬高10°~30°,并且向外展开10°~20°,膝关节屈曲度<5°,使膝关节处于松弛状态[2]。(2)肿胀护理。患者肿胀程度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在膝关节两侧放置冰袋,3次/d,每次时间控制在30 min,这样有助于减少关节积液的渗出及切口出血情况,如果采取冰敷后肿胀仍不见好转,可对肿胀部位穿刺治疗[3]。(3)切口护理。术后在切口处放置引流管,然后护理人员要定时监测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并对其做好记录,切口处的辅料要保证干净整洁,当渗出液较多时,要增加更换次数,必要时合理应用抗生素[4]。(4)饮食护理。术后6 h禁食水,6 h后患者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可给予清淡流质饮食,术后2 d,可增加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保证营养,同时可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5]。(5)疼痛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膝关节镜治疗切口较小,一般疼痛在患者的耐受范围之内,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疼痛,例如:听音乐、播放视频等,疼痛敏感、耐受力较差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6]。

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术后当天,对患肢踝关节进行按摩;(2)术后第1天,对患者展开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及踝泵运动,10次为1个循环周期,每天交替进行5次,采取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及踝泵运动有助于防止股四头肌萎缩,促进患肢静脉血液回流,同时对于水肿消退及防肺栓塞的发生都具有建设性意义;(3)术后第2天,在前2天护理基础上,增加直腿抬高训练,训练次数以患者耐受为宜;(4)术后第3天,进行屈膝运动;(5)术后第4天,进行下地行走训练,行走遵循先健后患,先少后多;(6)术后第5天,负重训练,负重最初以<500 g为宜,后期可根据换患者的恢复情况增加重量,训练时间以患者具体恢复情况决定[7]。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积分情况。临床症状包括:肿胀、压痛、休息痛及晨僵等;肿胀、压痛、休息痛满分均为5分,晨僵满分为10分,记錄所得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疼痛情况。采取V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进行测评,满分为10分,所得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护理满意度。对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效果等展开测评,满分100分,以优、良、差进行统计,所得分值≥85分,表示优;所得分值≥60分且<85分,表示良;所得分值<60分,表示差。分值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总满意度=(优+良)/总例数×100%[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康复护理组肿胀、压痛、休息痛及晨僵症状积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康复护理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康复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2.59%(25/27),高于常规护理组为71.43%(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关节半月板损伤是骨伤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研究显示该疾病的发病率为5%~16%,治疗多以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关节镜的引入,为该疾病的治疗揭开了新的篇章,关节镜下治疗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对于关节功能的恢复仍需术后借助早期康复护理来实现[9]。

本文研究显示,康复护理组肿胀、压痛、休息痛、晨僵症状积分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2.59%,远高于常规护理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为:常规护理只是对病情、饮食、疼痛等展开了护理干预,防止了感染的发生,没有对关节功能的恢复展开护理,早期康复训练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措施进一步升华,从术后当天到术后第6天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加速了患肢的预后,并且使肿胀快速消退没加速了末梢血液循环,防止了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康复护理根据具体情况展开科学、合理的护理,使患者易于接受,而且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也具有十分显著的价值[10-11]。本文研究与李双等[12]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同时也进一步论证在该疾病术后再起进行康复护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为患者的预后奠定了基础,可以在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后的护理中增加早期康复护理,为更多的患者带去福音[13]。

综上所述,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减轻了临床症状及疼痛,而且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瞿邱炜.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缝合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围术期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0):49-52.

[2] Feucht M J,Grande E,Brunhuber J,et al.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suture techniques for arthroscopic transtibial pull-out repair of posterior medial meniscus root tears[J].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3,41(12):2784-2790.

[3]张春艳.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康复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2):93-95.

[4]徐春艳.护理辅助CPM锻炼对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4):76-78.

[5]黄榆顺,李恩超,周文忠,等.膝半月板成型或缝合术后通过早期制动与早期康复介入在关节活动功能中的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197-199.

[6]乔花.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护理干预[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3):182-183.

[7]李智尧,张磊,刘劲松,等.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治疗中年人半月板损伤的疗效评估[J].中国骨伤,2016,29(11):1022-1026.

[8]周永会,王海珠.膝关节镜术后康复护理干预临床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56-158.

[9]罗丽娟,刘文斌.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效果观察及康复护理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8):77-78.

[10]罗占想.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损伤修复术围术期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6):136-137.

[11]乌盛艳,石莺莺.关节镜下Fast-Fix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的术后康复护理[J].中医正骨,2014,26(2):79-80.

[12]李双,尹梅娟.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0):124-126.

[13]屈瑞霞,白雪.关节镜下前交叉韌带、外侧副韧带修复重建术围术期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781.

论文作者:王丽娟,李英淑,李想,刘士霞,赵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浅析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王丽娟,李英淑,李想,刘士霞,赵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