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县长可同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县长论文,县委书记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县委书记、县长同时审计的依据
县委和县政府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决策层,是不能完全分离的一个整体,县委书记、县长在同一时期内、共同承担着上级党委、政府规定的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代表党委和政府行使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因此,县委书记、县长应同时审计,同时审计的依据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县委书记、县长的任期具有相同性
根据目前我国政治体制和地方组织体制规定,县级党政领导实行任期制,每届一般任期五年,党政领导分别在同年的党代会和人代会产生。党政领导任职时间基本相同,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论是在届中,还是在届满审计,县委书记、县长的任期具有相同性。
(二)县委、县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
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本县经济是县委、县政府的第一要务,在指导思想上是一致的。每届县委、县政府都要根据本县实际,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具体的规划,在制订全县经济发展规划过程中,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县委、县政府的经济工作定位、确定重大经济项目的意见,工作部署和要求也是一致的,所以、县委书记、县长的经济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
(三)县委书记、县长对本县重大经济决策具有统一性
一个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快与慢,决策十分关键,县委、县政府对本县重大投资项目和重要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本县经济发展的重大策略、重大举措,都必须经过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形成统一的意见,作出最后决定。书记、县长在本县重大经济决策上具有统一性。
(四)县委书记、县长的责任具有相关性
县委、县政府是一个县的决策层,不能完全分离的一个整体,县级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并兼任双重职务,是我国政治体制所决定的,县委书记是党委“一把手”,县长是副书记兼任。县委、县政府共同承担着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本县的贯彻落实,并负责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和社会发展等工作任务。同时,县委书记、县长也共同承担着本县经济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县委书记、县长各代表党委、政府行使职权,其责任既各负其责、又相互联系。所以,县委书记、县长的责任具有相关性。
二、县委书记、县长同时审计的作用
从以上县委书记、县长的权力、责任等的分析来看,开展县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书记也应同时审计,同时对县委书记、县长的经济责任审计,无论是对一个县的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对一个县的党风廉政建设的推进,以及对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进一步深化等方面,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县委书记、县长同时审计有利于党政领导权责分明
按管理学的理论,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权责对等是搞好县级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从基层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看,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在重大经济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权责不清,有权无责,有责无权,以及权力的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县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权责不明确,权责不对等。另一个原因就是有些县委书记、县长在处理权与责,权与事,权与人的问题不够科学、不够民主。通过对县委书记、县长同时审计,就可以分清县级党委、政府各自应履行的权力和工作职责,也可以分清县委书记、县长在其任期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明确权在那里,责任就在那里。
(二)县委书记、县长同时审计 有利于党政领导全面掌握情况
开展县级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广、内容多,上至党政领导对各项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下至各部门各行业的具体运作。通过对县委书记、县长同时审计,可以从最高决策权的县委的决策去思考问题,可以从政府机关管理去分析问题,可以从职能部门实施的效果去查找问题,从决策到最后实施的效果,全过程进行分析,看决策是否科学,管理是否规范,效果是否好,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为党委、政府提供各层次、各环节、各部门、各行业真实、准确、全面的情况,如属党委的问题,建议党委整改,如属政府的问题,建议政府整改,如属职能部门的问题,建议职能部门整改,有针对性地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使党政领导全面了解、掌握全县的经济管理情况,从而达到提高县党政领导的决策水平。
(三)县委书记、县长同时审计有利于加强党政“一把手”权力的监督
县委书记、县长在一个县的权力之大、作用重要众所周知。如监督机制到位,其权力会用得更加恰当,更加科学,可使一个县的经济发展得更快,如权力失去了监督,必然会导致领导干部的腐败,经济受到严重损失。对县委书记、县长的任期经济责任同时审计,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审计可以对县委书记、县长 作出的重大经济决策进行监督,通过审计可以及早预防党政领导干部因权力过大或权力滥用,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同时,审计也可以为组织部门任用、管理、监督党政领导干部提供具体、真实、准确、全面的第一手情况,还可为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真实的案件线索。
(四)县委书记、县长同时审计有利于规范县级经济管理
加强和规范县级经济管理,是确保县级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措施。目前,县级经济管理确实存在不少不规范的现象,①政府管理措施不到位;②部门存在违反国家财经法规行为;③部门执行“收支两条线”不坚决;④占用、挪用专项资金;⑤经济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等。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找出经济管理不规范的原因所在,从制度、机制、管理上规范县级经济管理,有针对性地向县委、县政府和职能部门提出整改意见,从而提高县级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县级经济管理。
(五)县委书记、县长同时审计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党和国家明确规定:“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可以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的要求,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以及各部门,各行业和一些容易产生腐败的重点部门、重点资金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通过开展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使党政领导及时掌握到本县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情况,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本人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情况,采取强有力的监督措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六)县委书记、县长同时审计有利于审计评价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是审计报告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要准确、全面、客观、公正对一个县的重大经济决策,重大投资项目,重要财政财务收支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情况进行评价,必须围绕权力作用带来的效果进行评价。只有通过对县委书记、县长同时审计,才能将权与责联系起来评价;只有通过对县委书记、县长同时审计,才能将权与事联系起来评价,才能将权与人联系起来评价。将决策到最后效果联系起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县委书记、县长进行审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