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前景论文,内部审计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是相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组织所进行的外部审计(习惯称为社会审计或民间审计)而言的,它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人员配备都是企业内部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最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是内部审计的权威标准;红皮书全面地阐述了内部审计定义,考虑了内部审计职业的国际化,强调了内部审计活动要增加价值,突出了介入风险管理和高层管理过程的要求,是现代内部审计的集中体现和重要里程碑。内部审计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管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它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应当说该定义体现了时代特色,既容纳了传统的保证服务,又增加了咨询服务;将增加价值和传统的改进组织运作效率同时作为内部审计活动的目的;将内部审计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与对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价相结合,反映出内部审计顺应时势的需要。
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内部审计分部门内部和单位内部审计。
二、我国的内部审计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在各省、市、县各级财政部门建立审计部门,后改成财政监察机构开展财政监察工作,在大型工矿企业和金融机构中有的设稽核检查机构,从事审计工作。1983年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成立了审计署,组织、领导和指导全国的国家审计、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及内部审计等工作;其中前两种被称为外部审计。审计署成立后推动了我国审计立法工作,从198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989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1994年《审计法》,都在法律上为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保障。特别是200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和《内部审计准则》,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总结了国内、国际上有关内部审计的实践经验,借鉴国际上最先进的理论和通行做法,更是在一个新的高度和起点,为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规范和指导,从而确立了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对我国的内部审计事业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从1999年开始,我国引进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简称CIA)资格考试,并且成为全球最大的CIA考点;CIA资格作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上岗资格,先于社会审计直接与国际接轨。目前全国拥有内审机构8.2万个,从业人员22.8万人,团体会员190个,行业协(分)会15个,地方协会26个。
三、更新观念适应内部审计发展新形势
(一)关于内部审计的新观念
1.内部审计应立足“内”字,在确保企业资产、资金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发展后劲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服务的“内向性”。正确处理内部审计的各种关系,以内部控制为主线,增加价值为中心,改善运作为重点,防范风险为导向,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扩大内部审计领域和成果,更好地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
2.不断更新观念。国外关于内部审计的理念是:内部审计所从事的是总经理或总裁想做而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而国内审计工作却更多的是担当了老总们的“打狗角色”,审计几乎成了第二纪委,这是许多审计人员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内部审计的最大悲哀。内部审计应该更多地为加强企业管理提供建议和服务,成为高层管理者的参谋;而不应当把主要工作放在查处和惩罚上。
3.国外都在做管理审计,而国内却力主经济责任审计,可以说从事经济责任审计也是非常痛苦的,是进退两难的。由于经济责任是很难分清的,特别是中国目前“委派制”占主流的情况下,即便是选拔任用的也多流于形式。
4.从社会分工原则和市场经济上的定位原则来说,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的会计监督、专员及会计事务所机构都在做财务审计,所以内部审计一定要立足于管理审计才有出路。另外,财务会计上发生的许多问题并非都是主观造成的,客观上的因素有时是无法算清的,而在我国当主观和客观分不开时,宁肯相信是主观造成的。财务审计特别是对会计报表审计从技术上来说是很简单的,关键是理念问题,在国际上财务审计基本上都是由外部审计来做的,所以主张尽量少做财务审计,多做管理审计,少做经济责任审计,多做经济效益审计。
(二)适应内部审计新形势
当前国内外内部审计活动异常活跃,内部审计正在向国际化、规范化、科学化推进。
1.内部审计国际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由美国的一个州的内部审计社团组织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内部审计组织。现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内部审计师协会加入其中,拥有七万多名会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每年举行一次年会,每两年召开一次论坛会,对国际内部审计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国际特征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和发展。
(1)协会宗旨的国际性。在国际范围内开展全面的专业活动,为全球提供内审知识和信息,加强各国间的合作与交流,以“经验分享,共同进步”为宗旨,把提高内审形象作为战略目标。
(2)协会组织的全球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最高领导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由64名成员组成(我国有1人担任理事),理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国际关系、职业标准、考试事务、教育产品等19个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监督协会的各项日常事务,为分会和会员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
(3)我国内部审计正在向国际化推进。我国虽然积累了一些内部审计经验,但总的来说尚处于初级阶段,重财务审计和查错防弊,轻内控评审和防范风险。从1999年开始,我国引进CIA资格考试,先是在广东试点,而后扩大到山东、江苏、北京,现在全国已有12个考点。江苏是中国最大的CIA考点,也是全球最大的CIA考点。
2.内部审计规范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全面地阐述了内部审计定义,考虑了内部审计职业的国际化,强调了内部审计活动要增加价值,突出了介入风险管理和高层管理过程的要求,是现代内部审计的集中体现和重要里程碑。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包含:宗旨、权力和职责,独立性与客观性,熟练性与应有的职业审慎性,质量保证与改进项目等属性标准和管理内部审计活动;内部审计工作性质,内部审计业务计划,开展内部审计业务活动,报告审计结果,检测检查内部审计过程,管理对风险的接受等工作标准。
3.内部审计科学化。内部审计工作贯穿于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全过程,需要一个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内部审计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方法已成为衡量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必须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采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助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及时分析并在较短时间内发现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为建立和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提供良好的服务。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