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困难学生家庭作业现状研究_物理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学困生作业现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新课程论文,高中物理论文,现状论文,学困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苏省的新课改高考方案,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语数外高分考生,因为物理达不到等级B而与本科失之交臂,我们常把这类学生叫做“物理C型”学生(以下简称“物困生”),所以深入研究“物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措施是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本文以物困生的作业现状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并作了初步的探讨,期望能够为“物困生”的转化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通过问卷调查、与“物困生”的谈话、与任课教师进行合作等形式,特别是对“物困生”的物理作业文本作细致的分析,力争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物困生”作业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

1.样本选择

为了能深刻揭示“物困生”的主要特点,本研究选取了相应数量的“物优生”进行对比,样本选自笔者所在学校的高一年级。我校是一所省级四星级高中(相当于国家示范高中),有着稳定的、良好的生源。由于本市还有一所更好的高中,招收了全部特别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所以本校的高一年级学生进校的物理水平较为相近,因此可以假定这些“物困生”和“物优生”没有在先天智力上、身体上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巨大差异。

对于“物困生”和“物优生”的界定,为了研究的方便,以高一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为基础,把全校840余名学生的物理成绩按从高到低降序排列,分别选取前5%和后5%,并参照前次期末考试的成绩,排除个别发挥失常的学生,这样选取得到“物优生”42人,“物困生”40人。

2.问卷设计

为了全面了解“物困生”和“物优生”对物理作业看法的差异,找准导致“物困生”形成的作业层面的关键因素,我们从作业数量、作业效益、作业兴趣、作业难度4个方面提出了24个问题,问卷采用李克特式五点量表设计,该问卷经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有关专家的审定,最终保留了16个问题用作正式调研,具体问卷参见附录1。

3.访谈提纲

考虑到问卷的局限性,针对问卷中调查得到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访谈提纲,以便在与“物困生”面对面交流时发现更多的主观方面原因,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与心理期盼等,为改进作业的布置模式和难度数量等方面作出重要的参考。详细的访谈提纲参见附录2。

4.作业收集

由于“物困生”对物理作业的态度和效度等情况最终体现在具体的作业本或者讲义上,因此我们请任课教师收集复印了“物困生”的部分作业,以供本研究的需要。

二、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主要分成3方面,第1是对“物优生”和“物困生”进行问卷调查,寻找他们之间的差异;第2是与“物困生”的任课教师合作进行重点访谈;第3是对部分“物困生”的作业文本进行分析研究。

1.问卷数据分析

对于“物优生”和“物困生”,共发放问卷82份,回收78份,回收率为95.1%。其中,“物优生”回收40份,“物困生”回收38份,回收率分别为95.2%和95%。我们对16个题项分“物优生”和“物困生”两组分别进行独立的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est),所用工具为SPSS15.0,最终T值摘录如表1。

表1

*p<0.05,**p<0.01,***p<0.001。

由此可见,题号分别为1、2、3、6、7、8、9、10、11、12、16等题项“物优生”和“物困生”差异显著。例如第1题,在每天的作业量上“物困生”和“物优生”认识差别较大,其余可作相应解读;在题号为4、5、13、14、15上无明显差异。例如第5题,在身边有人抄作业问题上,“物优生”和“物困生”的看法差别不大,经计算2组平均得分依次为4.10和4.02,都属较高水平,即可认为抄袭作业的情况确实存在,其余可作相应解读;题号为1、3、7的T检验值为正,即“物困生”对此题作了较为肯定的回答。

4个综合层面的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的T值摘录如表2。

由此可见,在作业数量上,“物优生”和“物困生”认识的差别程度不大。经计算,平均得分为14.55和15.05,属较高认可水平,即当前学生的作业数量确实较大。另外3个层面,例如作业效益、作业兴趣和作业难度上,“物优生”和“物困生”差异明显,这也与平时物理教学中教师的直观感觉相当一致。

对作业4个层面和物理成绩的交互性,用双变量相关分析(Bivariate Correlations)求得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摘录如下表3。

表3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

由此可见,学生的物理成绩主要跟作业效益、作业兴趣和作业难度相关,而跟作业数量相关程度不大;作业兴趣和作业效益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0.500**),而作业难度和作业兴趣的相关关系也非常明显(0.236*)。

2.访谈情况

为了使“物困生”能够坦然面对问题,不尴尬,抑或不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具体的访谈则请他们自己的任课教师进行,最终我们完成了对30位“物困生”面对面的交流,结果整理如下:

(1)“物困生”花在物理作业上的时间平均为50.2分钟,占整个作业时间27.7%;认为花在物理上时间最多的学生有26人,占86.67%。

(2)从没有看书或者先浏览上课笔记就直接做作业的学生有20人,占66.7%,其理由几乎都是怕作业没有时间完成。

(3)认为有时间订正、整理作业的有6人,占20%;从不订正和整理作业的有11人,占36.7%。

(4)认为抄作业很正常或者无所谓的有18人,占60%;从来不抄作业的有3人,占10%。

(5)认为作业缺点是枯燥无趣的有12人,占40%;认为有时作业太难,没办法做的人有10人,占33.3%;认为作业内容太空,不切合实际的有5人,占16.7%。

(6)认为应该减少作业量的有21人,占70%;认为应该降低作业难度的有13人,占43.3%;认为应该分层布置作业的有4人,占13.3%;认为学生在做作业时,教师应该在场随时指导的有17人,占56.7%;认为最好取消物理作业的有4人,占13.3%。

3.作业文本研究

通过与任课教师的合作,对同一天的作业进行了收集和复印,在我们界定的40名“物困生”名单中,仅找到了23份,不足60%,即四成多的“物困生”没有交当天的作业。为了统计的方便,我们把各个项目完成情况分优、良、中、差4个等级,并把人数换算成百分比,其结果如表4。

由此可见,对于作业,无论是按时完成率还是整洁性的优良情况都属于较差的,即使答对率稍好,也不能排除抄袭作业现象的存在,无论是那个项目的中、差率都相当高,故而可说是触目惊心的。

三、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从前面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可知,在作业方面,“物困生”和“物优生”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作业效益、作业兴趣等,也有着很多显而易见的缺陷,例如整洁性、订正率、答对率等,可以说正是这些差异和缺陷的日积月累导致了“物困生”的产生。因此,转化“物困生”的着力点就是在消除这些差异和缺陷上下工夫。

1.分层布置物理作业,降低“物困生”的作业难度

物理作业的难度与物理成绩、作业兴趣和作业效益密切相关,与物理作业的按时完成率和上交批阅率也密不可分,因此把“物困生”的作业难度降下来是转化“物困生”的首要选择。再考虑到“物优生”的需求,因此,分层布置作业是最佳办法。尽管这对教师的实际操作,会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要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发在首位,我们别无选择。当然,对于“物困生”的作业也没有必要完全另起炉灶,可以有部分基础题是公共的,每个同学都必须完成的,再设立选做题,分成二到三个层次,供不同水平的学生选做。

2.减少物理作业的数量,提高“物困生”的作业效益

由调查可知,无论是“物困生”还是“物优生”都认为物理作业过多,导致愈演愈烈的抄袭作业现象,后果相当可怕;同时,作业效益和作业的数量呈一定的负相关,即随着作业数量的增加,作业的效益在变差。因此,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应成为转化“物困生”的又一着眼点。减少数量的途径在于去掉一些繁杂无用的问题,不在低水平上反复操练。提高作业的效益要求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自由巩固和整理的机会,精选典型问题,使学生能够发现物理本质、提高思维能力。

3.多样化布置物理作业,提高“物困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从访谈中发现,大部分“物困生”认为物理作业形式单调、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兴趣,这固然是与物理学科的特点有关,但教师只要放长眼光、拓展思路,改革作业还是大有可为的。在作业形式上可以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验作业等,在题目的类型上可以有常规题,也可以增添一些简单的开放题、探索题,甚至写作题等。总之要使作业多样化,避免“物困生”学习兴趣的流失,不能因为考试不考,这样的作业形式和类型就不需要,只要激发了“物困生”做作业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生作业的效益。

例如,在“必修1”的教学结束时有一节课题研究,教材提供了好几个可供学生进行研究的选题,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作为课后的作业引导学生完成。就拿“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桥梁模型”来说,要完成这个作业,少不了的过程是查找资料、实地考查、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当然也需要测量桥梁模型的长度、宽度、质量等。通过这个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可见教师与其把“物困生”关在教室里辛苦地死记概念、做习题,还不如多让他们亲自动手参与,当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或不懂的概念,他们就自然地会去看书、查资料或向同学和教师求助,其效果远比教师苦口婆心地说教要好得多。

4.加强物理作业管理,使“物困生”养成良好习惯

从调查和访谈可见,目前对“物困生”的物理作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例如,上交的批阅率、做后的订正率都很低,还有普遍存在的抄袭作业现象等。其实,“物困生”并非不想做好作业。在访谈中的有一个数据,颇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即“有56.7%的“物困生”认为他们在做作业时,教师应该在场随时指导”。这就有力地说明“物困生”还是有做好物理作业的内在需求的。作为物理教师,确实应该在指导‘物困生’的作业上下工夫,不仅要引导、指导他们如何解题,还应包括提高作业的整洁度、规范性,等等;对于“物困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在控制难度和减少数量后,甚至需要强制性地予以完成;作业的订正、先回顾再作业等技巧要时常加以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使他们赶上班级中的其他学生,早日摘掉“物困生”的帽子。

附录1

高中物理作业情况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你们好!首先感谢你参加“高中物理‘学困生’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请你根据自己物理作业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问题后面的选项内打“√”,问卷不记名,但请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再次对你的合作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附录2

高中物理学困生作业情况访谈提纲

1.你每天花在物理作业上的时间是多少?比起其他学科所占的比例如何?

2.你做物理作业前对课本或者课堂内容进行回顾了吗?如果没有回顾,这是为什么?

3.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作业的订正和梳理?

4.你对抄袭作业的现象是怎么看的?

5.你认为当前物理作业存在的缺点是什么?

6.谈谈你理想中的物理作业是什么样的。

标签:;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困难学生家庭作业现状研究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