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 四川 南充 637100)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骨创伤住院患者76例。按照疼痛护理管理措施的不同,将7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持续质量改进,n=38)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38)。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骨创伤;持续质量改进;疼痛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045-03
Effect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n pain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bone trauma
Ming Xiumei. the?People's?Hospital Nanchong?City Sichuan?Province 6371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n pain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bone trauma.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March 2016 -2017 in March, the hospital admitted to 76 patients with bone trauma.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anagement measures of pain nursing, 7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n=38) and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 n=38).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nursing was compared. Result Postoperative 24h, 48h, 72h after operation,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of pain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group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pai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bone trauma is ideal and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and promotion.
【Key words】Bone trauma;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Pain management
骨创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数患者伴有明显的疼痛感,极易导致出现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还可能引发较多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1]。以往,临床护理仅重视疾病管理和疼痛控制,忽略患者的心理、精神等方面的护理,导致疼痛管理效果不理想。而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克服这一弊端,可加强护患沟通,充分关注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问题,有利于缓解疼痛程度,使疼痛管理处于不断改进、良性循环的轨道中[2]。本研究为深入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骨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骨创伤住院患者76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疼痛护理管理措施的不同,将7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8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3.2±10.5)岁;骨创伤部位:10例患者为股骨骨折,10例患者为手足外伤,8例患者为尺桡骨骨折,8例患者为骨盆骨折,2例为髌骨骨折;文化程度:5例患者为小学,12例患者为初中,11例患者为高中,8例患者为大专,2例患者为本科。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3.0±10.1)岁;骨创伤部位:10例患者为股骨骨折,9例患者为手足外伤,8例患者为尺桡骨骨折,7例患者为骨盆骨折,4例为髌骨骨折;文化程度:6例患者为小学,11例患者为初中,12例患者为高中,8例患者为大专,1例患者为本科。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正式启动。排除标准:①文化程度为文盲者;②年龄在18岁以下者;③合并严重语言、听力障碍,不能正常沟通者;④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痴呆症、智力低下者;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者;⑥酒精依赖、药物滥用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疼痛程度及诱发因素进行评估,给予止痛泵镇痛,拔除止痛泵后,按照患者疼痛程度,根据阶梯法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内容包括:
1.2.1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为理论基础,质量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成立专业的骨创伤患者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高年资护理人员等;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骨创伤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并使其掌握持续质量改进操作要点;小组成员在全面掌握患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并要求严格落实。
1.2.2 落实改进措施
(1)准确评估疼痛程度:护理人员对数字疼痛分级法、视觉模拟评分法、面部表情量表等疼痛工具进行熟练掌握,并结合患者精神、面部表情、睡眠等方面表现,综合评估其疼痛程度。评估过程中,鼓励患者准确表达自身疼痛感受,按照疼痛分级进行镇痛治疗。
(2)强化疼痛知识健康教育:入院当天,妥善安置患者后,对其进行疼痛知识宣教,教育方式多样,包括发放健康知识小手册、一对一讲解、口头宣教、开办专题讲座等。将一些疼痛评估方法、缓解措施等知识张贴在病房、走廊内,潜移默化进行健康教育;针对存在疼痛感的患者,指导其放松身心,防止因生理应激反应,引发心理应激反应,致使主观疼痛感加重。告知患者一旦出现疼痛感,及时与医护人员反馈,避免强忍疼痛,导致病情加重;详细介绍止痛药物使用剂量、使用时间、使用方法、常见不良反应等,纠正患者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错误认知,提升其用药依从性。
(3)确保疼痛管理及时性:患者术后麻醉过后,及时以疼痛评估工具调查其疼痛程度,并做好记录。针对存在突发性疼痛的患者,及时评估其疼痛程度,做针对性镇痛处理;患者疼痛程度较轻时,可通过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冷敷等方式进行干预,无须用药;中度疼痛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比如布桂嗪注射液、弱阿片类药物等,密切观察疼痛缓解情况;重度疼痛时,及时报于医生,给予强力镇痛药物或适当增加镇痛泵使用剂量等,做好疼痛评估,直至疼痛程度减轻。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1)观察两组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由轻到重采用0~10分表示[3]。(2)以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100分为满分,得分越高,提示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组研究中的数据资料。以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组间率(%)对比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两组资料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对比
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护理管理方法,其临床基础为质量管理全面发展,重点为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能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护理管理措施,形成良性循环[4]。而且,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求不间断、无终点进行持续的质量监控和管理。当前,在临床多个领域中,持续质量改进获得了广泛应用,且得到一致认可和好评[5]。
而在骨创伤患者中,持续质量改进强调在做好疼痛控制的同时,充分关注其临床感受,加强护患沟通,全面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需求,缓解其疼痛程度[6]。多数骨创伤患者术后存在明显疼痛感,会影响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而且,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多数骨创伤患者在术后会经历中度疼痛及以上级别的疼痛,术后疼痛普遍发生,不能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而经由持续质量改进,能积极转变医护人员护理观念,提升其对疼痛管理的正确认识,增强疼痛控制能力,强化护患沟通,完善术后疼痛治疗,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本研究对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具体为成立专业的持续质量改进疼痛护理小组,由小组成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纠正其对疼痛的错误认知,并给予针对性镇痛处理,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7]。由此可知,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理想,能减轻患者疼痛感,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此外,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4%,对照组则为78.9%,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凸显出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
对骨创伤患者的疼痛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有效缓解了患者术后的疼痛,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持续质量改进建立在系统论的基础上是一种新型质量管理理论性,也是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的全过程,注重环节控制和过程管理,在骨创伤科的治疗中需加强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反馈干预效果作用,以加强患者的疼痛变化过程进行准确和直观的反应出来,同时使患者和家属参与值疼痛管理的过程中,使患者正确的认识和表达疼痛。持续质量改进也是属于新型管理模式,在入院时积极评估骨创伤患者疼痛现状,每隔2h复评一次,了解患者疼痛现状,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8]。按照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疼痛知识讲解、药物镇痛干预等等。定期审查科室护理过程质量,根据护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需及时处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现状。在工作中,将进一步完善疼痛管理实践,进行应用疼痛评估工具和疼痛记录,进一步提高骨创伤疼痛的认识、评估、教育技巧,做好专科护士的培养和疼痛治疗认证的做法,加强疼痛护理的基础教育和在职培训,专业培养疼痛专科护理人才,提升疼痛护理水平。综上所述,骨创伤患者加强质量持续改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管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季建芹.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运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0):103-104.
[2]丁文玲.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4):108-109.
[3]范红军.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7,23(16):47-48.
[4]向巍.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11):127-128.
[5]马琴,周华,邱菲,等.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康复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 46(5):608-610.
[6]张雪梅.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29(3):75.
[7]孙振全,钱文秋.48例骨创伤后疼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9):144-145.
[8]孙爱松,冯铮铮,李春萌.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7):149-151.
论文作者:明秀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创伤论文; 质量论文; 术后论文; 程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