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分析论文_刘智敏,张亚兰,张春莉,张林枭,杜红兰,崔丽君

认知-行为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分析论文_刘智敏,张亚兰,张春莉,张林枭,杜红兰,崔丽君

刘智敏 张亚兰 张春莉 张林枭 杜红兰 崔丽君

(长沙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219)

【摘要】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类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患病率差异明显,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1]。其主要症状为:(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在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亲朋好友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言语倒退,以及语言缺乏交流性质。(3)重复刻板行为。(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5)感觉异常,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者喜好等。(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缺乏关爱照顾或者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自闭症;认知障碍;行为干预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093-02

1.孤独症儿童主要为认知障碍

心理学认为,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2]。(1)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自闭症儿童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2)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也属于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自闭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现的更为突出。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没有任何言语功能、无法控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直接威胁着生存,给教育和干预带来阻碍,作为家长,是很容易感知孩子的这些异常。

2.应以认知障碍治疗为主

自闭症儿童应早期治疗: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病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有无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以及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以往的自闭症研究大多集中在儿童的病因、生物学特征等方面,认知方面的研究较少[3]。而且,以往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研究都将重点放在基本情绪的认知和控制的层面上,很少涉及情感的理解和情绪的调控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985年,“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Baron-Cohen,1985)提出:知道他人与自己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信念、欲望和兴趣,将对他人的理解视为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连高级的智能动物也具有,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能力。而认知他人心理能力的缺陷恰好是孤独症儿童特定的发展障碍,他们对他人的心理状态不能推测和判断。因此,自闭症的核心障碍是认知他人心理能力的缺陷,不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辨别情景、要求和信任这三种引起情感的动机变量之间的差别。

在认知-行为干预中,我们应该将儿童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感受、儿童对自身情感的调控作为我们训练的重中之重,以此促进儿童与他人非言语状态下的交流,发展儿童对于他人的理解能力。

3.情感融入,建立信任

在初期训练中,为了首先建立起亲密和谐的治疗关系,可采用游戏疗法,在与他玩耍的时候模仿他的动作,他做什么动作干预者就做什么动作,他发什么音我们就发什么音,用以这种方式引起他的注意。开始的几次可能效果并不非常明显,但第数次以后,可明显地感觉到患儿意识到了我们的存在并开始习惯我们的介入。为了不引起对我们的排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应做到不干预他的大多数行为,尽量顺从他,满足他,成为他忠实的玩伴。直到患儿开始接受我们与他的身体接触,愿意让治疗者参与他的活动,视线的主动接触也开始增多。建立起一定的信任,才有利于开展干预措施[4]。

4.认知-行为干预方法

在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后,根据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将训练重点放在目光对视训练、模仿训练、非言语交流和逐步去除不适应行为这几项基本内容上。

4.1 目光对视

目光对视又分为主动的目光对视和被动的视线接触,在这两种对视的训练中均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5]。在训练之前从儿童平时最喜欢的玩具和食物中进行选择,找出30种左右的增强物,目标行为出现的时候给予最有效的正增强,行为发生率出现逐渐减退现象时改用次有效增强物。在训练过程中当患儿有意或无意和干预者发生视线的接触,就表现出非常高兴,同时将他最爱玩的玩具作为主动视线接触的增强物给他。应反复多次操作,使患儿渐渐明白了自己的动作和干预者的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出于想得到增强物的目的,他与我们之间的主动的对视会开始增多,但不是十分明显,时间一长这种变化就很容易被看出来。

4.2 模仿训练

行为治疗理论认为,模仿能力的加强可以促进儿童一系列能力的发展。通过玩一些新颖的游戏,或做一些能引起孤独症儿童注意的动作,尽可能激发他的模仿欲。由于自闭症儿童的兴趣比较狭隘而且奇特,所以在活动选择的过程中我们比较被动,通常应在与他一起玩的时候看时机寻找突破口,偶然发现某个能引起他兴趣的事件,引起他的注意后,将活动重复几次,然后停顿一会儿,如果他有要求操作者继续的意向,就用动作指导他模仿这个动作。在他表现出模仿兴趣的时候就表现的很高兴并鼓励他,告诉他这样做很好。如果他对所做的事情特别感兴趣,或者这时他也正想做相同的动作,不需我们要求和指导,他就会很高兴地进行模仿。

4.3 非言语交流训练

在训练达到一定的成果后,和患儿之间的非言语交流应有所增加。在训练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表情丰富,将训练中的即时情景运用相应的表情来表达。同时,可以用肢体语言辅助表情,比如:疼痛的时候皱眉作痛苦状;不满他的行为的时候可以噘着嘴摇头并摆手说“不行”;他表现出正确行为的时候我们要边笑边拍手说好等。训练开始后、尽量避免中断,要长期坚持训练,否则训练时间的突然中断会对训练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就可能抵消长时间的训练成果[6]。因此,只有保证训练时间,才能保证训练效果,时间的保证对早期行为干预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5.讨论

通过对孤独症儿童的发病特点的分析,自闭症患儿关键问题是认知的障碍,他无法感知和理解周围的事物以及他人心理,所以出现的一系列综合症状。要早期发现并治疗,应以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感受、儿童对自身情感的调控作为训练的重中之重。与患儿建立行人关系后,进行认知-行为的干预,通过不同方面对患儿进行训练,效果显著。对临床以及社会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吴颖,黄淑红.儿童自闭症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1):254-255.

[2]翟孟.基于自闭症儿童认知特点的语言干预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64-66.

[3] 张楠.“作选择”对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干预的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4]曾凡林,陈奇.典型自闭症儿童认知-行为干预1例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2):46-48.

[5]王萍.自闭症儿童家长教养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6]梁志高.自闭症儿童认知灵活性与重复行为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论文作者:刘智敏,张亚兰,张春莉,张林枭,杜红兰,崔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  ;  ;  ;  ;  ;  ;  ;  

认知-行为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分析论文_刘智敏,张亚兰,张春莉,张林枭,杜红兰,崔丽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