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表现力评价_情境学习理论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表现力评价_情境学习理论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表现性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课中论文,评价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表现性评价最早运用于心理测量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其技能进行评价,工厂管理人员通过观察工人完成工作任务时的表现对其进行评价。国外从20世纪40年代起,教育测量学家开始对其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近十年来,美、英、加等国的教育评价与心理学家及教育领域内的学科专家在理论探索的同时,已开展了数十个表现性评价项目的研究,这些项目有小学科学课程的动手实验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档案袋评价等。当前它们已成为这些国家校内学生评价的主要形式。以美国戴安的专著《真实性评价》和比尔·约翰逊的《表现性评定手册》为代表,都对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体系等作了详细论述。国内从90年代开始,陆续有相关的翻译著作和专著,如国家“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就翻译了《等级评分》等一系列著作,系统阐述了表现性评价的定义、实质、理论基础、利弊、设计、实施等内容。本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梳理了表现性评价的含义、特点。

一、表现性评价的含义

美国威格金斯认为,表现性评价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活动,或制作一个作品以证明知识技能,即主张在真实情境中表现所知所能。表现性评价是指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完成一系列考查任务,并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从而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例如,在学习法律常识后,为评价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状况,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分别以法官、公诉人、辩护人的身份审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案件,学生模拟法庭审理过程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活动,评价主体根据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判断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状况及相关能力。

真实任务是表现性评价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的具体任务。因为表现性评价强调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评价学生,所以它的实质是通过评价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来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以便教师制定教学措施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与传统测验相比,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任务性、情境性和过程性,此外,在评价标准的设计、评价活动的完成方式和评价主体的构成、评价结果的表达等方面也有自身特点。

1.任务性

任务性是指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它要求完成一项任务,要求学生进行设计或动手做某事。通过完成任务可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通过完成任务不仅能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还能评价学生能做什么,即能评价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的情况。

按表现方式分,高中思想政治课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有以下具体形式:

写作型:撰写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报告、宣传稿。

口头表达型:辩论、讨论、演讲、时政综合评述、口头发言、口试、答辩会、成果汇报、模拟教学(学生讲课)。

角色扮演型:表演小品和短剧,模拟听证会、拍卖会、新闻发布会。

设计、制作型:设计方案、手抄报、时政板报、广告、手工作品、网站、课件、调查问卷、试卷、概念图。

成长记录袋评价型:学生按一定要求收集一定时期内表现性评价的作品,形成成长记录袋,反映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状况、重大成就、个性发展、自我认识等内容。

2.情境性

《现代汉语词典》对情境的定义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境地,其特征是具体可感性。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具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是能引起人的情感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评价情境是指从评价目标出发,创设有利于考查评价目标的具体场景、氛围,引起学生的特定反映,从学生的反映中判断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水平。具体场景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事情,例如,火车票提价听证会,表现性评价中会让学生完成模拟听证会的任务,将课堂布置成真实听证会的场景,这是体验模拟的场景;又如,企业中管理者、员工按一定分配方式获得薪金,表现性评价中会让学生为一家大公司设计合理的分配方案,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就要了解该公司的类型、经营状况、市场前景等,这是深入真实的场景。

综上所述,情境是学生在学生时代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模拟情境在这里成为学生体验社会的平台,真实情境使学生能够走进现实的社会生活。通过设置情境,学以致用,有利于评价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态度。与此相比较,传统测验是在单一、封闭的评价环境中进行的,它以文字的方式呈现题目、描述场景,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通过文字提供的信息建立的,文字描述的场景没有具体可感性、实际操作性,缺乏具体情境引起人的情感共鸣、激发人的情感变化的功能,不利于评价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感受、态度、价值观,也不能较直接地反映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设置情境的理论依据是心理学的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这一理论强调知识产生于真实的生活情境,认为“知识存在于个人和群体的行动中。随着个人参与到新的情境中并在新情境中进行协商,知识就产生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就像语言的发展,发生于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的利用知识的活动中。知识学习不可能通过对普遍、抽象的概念和命题的记忆进行,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所有的思维、学习和认知都是处在特定的情境脉络中,不存在非情境化的学习。”知识产生于实践,实践是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与学习的这一特点相适应,评价学习的过程、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也需在一定情境中进行。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还认为,从学习的水平看,学习可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指以与教的时候大致相同的方式再现学习内容,高级学习指能将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对高级学习需进行情景化评价。这说明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评价运用知识的能力。

3.过程性

表现性评价中,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开展活动、观察并体验各种现象、开展讨论和分析、对讨论和分析结果的表述、交流个人分析成果等阶段。过程性是指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评价,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任务完成各个阶段表现出的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特征进行评价;二是对全过程的发展状况作出综合动态的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进行考查,能为评价提供更全面的资料,能反映学生的变化、发展及优势潜能、个性特征。评价是慢的艺术,必须给其以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时间,对他们的创造做描述性研究。

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中,为评价学生应用正确消费观评价、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和观念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价值观,设计了表现性任务,要求学生撰写“本校学生零花钱来源、使用状况”调查报告。完成任务需经过以下阶段:设计调查问卷、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和比较数据、形成结论、联系所学的消费观知识写出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口头汇报。每个阶段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擅长设计问卷,有的擅长人际交流,发放问卷很顺利,有的擅长口头表达,被小组推荐在班上交流,从各阶段不同表现可评价学生的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特征。从活动全过程来看,一些家境好的学生开始时对自己大手大脚花钱的行为不以为然,后来经过调查、分析和讨论,他们逐步意识到应珍惜父母劳动成果。

过程性评价符合学生认知、情感发展的规律。首先,学习知识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的变化也是反复内化、外化过程。其次,学生的心理认知是复杂的,有时尽管结果虽相同,但完成任务的方法、过程可能不同。不同的方法、过程反映的是不同的发展水平、个性心理特征。要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障碍,必须对过程加以认真剖析。同时,有些行为不会有清晰的结果,要进行过程性评价。所以,表现性评价强调在过程中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与表现性评价相比,传统测验明显不利于评价学习过程、思想政治素质变化过程和内心情感变化过程,因为平常试卷中的选择题不能反映学生选择答案的原因、思考的过程,主观题的答案也不能反映学生学习、思想上发展变化的过程。

过程性评价还表明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评价,动态评价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而反映学生的思想进步与行为改变状况,表现性评价对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作出综合的动态评价,能反映学生的进步状况与潜能。与此相比,纸笔测验作为一种静态评价,以学生在单一时间点的测验结果来反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状况,不利于反映学生的进步状况和发现学生的潜能。

除以上三个主要特征外,表现性评价的其他特征是:学生参与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标准在评价活动之前预先告知学生;评价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完成方式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本人、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人士都可参与评价;评价结果采用等级+评语的方式,有层次,更全面,也更客观准确。

标签:;  ;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表现力评价_情境学习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