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改革的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普通高校论文,课改论文,理论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前言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高级阶段,但仍然是整个人生体育的中间环节,这对于巩固和提高中小学阶段体育的成果,进一步培养独立锻炼的思想、习惯和能力,奠定体育的终身价值,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尤其是高校体育、其目的任务与社会紧密相联,具有显著的奠基功能和终身效益。为此,很有必要考察一下社会体育,特别是中壮年体育开展状况,有助于我们多侧面地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效果进行客观地评估和思考。
国家科委公布的一份对1096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资料揭示,能坚持体育锻炼(每周4次以上)的男生仅占12.6%,女生仅占7.43%,而对我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中高级知识分子抽样调查表明,60%以上患有各种疾病,平均死亡年龄为58.52%,其中31.84%死于40-50岁,其寿命比全国人均寿命约短12年。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张广厚英年早逝,使人们感到无限的悲哀,然而,悲哀并不能解决问题。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毕竟不是某一种因素的独立结果,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在这方方面面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之前,知识分子们如何自我保护、自我健康、自我锻炼,则是一个非常急迫最为现实的问题。而问题恰恰是我国这些最有专业知识的人们,其健康意识比较差。他们有现代人的文化素养,有现代人的成就,但缺乏现代人的健康观念和保健策略。
中壮年知识分子是这种状况,我们学校的毕业生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本人早在1991年曾撰写一篇论文,题为“对广西商专近三百毕业生的体质及运动状况的调研”一文。商业行业一般地处城市黄金地带,可谓商场就是战场。商业行业缺乏运动环境和场所,88.4%的单位没有运动场和器材(指羽毛球场均无的单位),有甚者,乒乓球桌和羽毛球拍亦无一副,加上工作忙碌,经常出差,倒班,生活无规律,至使不少学生毕业后,客观上无法进行体育锻炼,而主观上也无此要求,锻炼健身意识薄弱,至使不少学生在日常的应酬中体重迅猛增加,发病率增多,无法适应商业行业的颠波生活,不少人改行调动。通过对毕业生的体质及运动状况的调研,我们深深感到,我们的体育教学与毕业生的实际工作岗位是相脱节的。我们培养的人才,将来都是商业行业的骨干,而这些骨干,如果没有强壮的体魄加以保证,那么接班或成为骨干均是谈不上的。学生一旦走出校园,到工作岗位,锻炼身体就不知所措,特别是学校的运动环境与社会的运动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之时,锻炼身体便失去了方向,或者锻炼是盲目的。究其原因,是不懂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懂锻炼的最终意义,根本没有树立终身的体育观念,同时也说明学生在校期间,对体育的认识是肤浅的,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体育能力差,很多学生在校时的体育锻炼,是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过关而已。
随着国家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体育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国家教委在刚结束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又再提出,高校的体育工作“要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毕业后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这一口号的提出,结合我校及学生毕业后在商业行业工作的特点,这就起码要求我们学校体育要为之做以下四件事:(一)在校体育课就是为了学生今后工作打好坚实的身体基础。(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三)养成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四)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这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研究的课题。
2.研究方法
我们在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其整体改革探讨研究的过程中,经历了萌发需要,自觉进行、吻合,到形成制度阶段。
研究方法,采用调查法、实验法、资料统计分析法,以及系统分析法等。
3.结果与分析
3.1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的情况相当严重,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体育教师本身对上理论课的态度亦各不相同,回避、推诿、应付等现象时有发生。理论知识讲授平谈,无序化、教师缺少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锤炼和语意表达的提炼,缺少对讲授技巧与艺术的研究,教学质量不高。
第二,理论教学时数少、与技术课教学相比差距甚远,只占6%(原部颁教学大纲),有甚者,根本不进行理论课教学。
第三,理论知识内容缺乏对体育全面、多功能的理解和认识,就体育论体育。教材选择过多地从运动技术角度考虑,而大多活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远不能适应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的运动需要。由于缺乏真正掌握一定的终身运动项目,不少学生大学毕业后,体育生活也就自消自灭。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使得不少人对高校体育理论课知识教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浅层意识上,而不去探究教学的规律与作用。这种轻视理论教学的现状,给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可低估的损失。
3.2 我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艰难历程
3.2.1 萌发需要进行体育理论教学的认识,进而克服困难,开展教学。
与其他高校一样,我校在体育教学中,1985年以前,不可避免地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模式。然而,1985年以后,我们逐渐感到体育理论教学在实际中,能指导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有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同时也使学生通过体育理论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来指导自身的锻炼,效果会更好。这个想法,在对毕业生的调研中,得到了证实,许多毕业生还抱怨学得太少。我们认为,高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大胆地实现观念上的转变,必须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必须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充分明确以培养为国家健康工作的全面发展人才为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能使学生端正思想,提高对体育锻炼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并能根据自己身体条件,适时的年龄,采用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方法,选择适宜的运动负荷进行锻炼,这既是理论教学的任务,也是解决学生坚持体育锻炼、达到终身受益的关键。
找准突破口后,我们体育教研室一班人,在1985年,率先在广西高校中实行体育理论考试制度。然而在当时,由于受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的影响,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学生则认为理论课没有什么可学的,考试也只是抄抄写写而已。其它专业老师,对体育课进行体育理论教学感到奇怪,甚至对体育理论考试横加指责。尽管这样,我们教研室一班人,想方设法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并与学校教务处达成共识,继续上好理论课。
我们最早的体育理论课,是放在新学期开学第一次课和第二次课的引导课进行的,那时没有体育教材,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则把某些理论课专题交给老师进行讲授。我们最早使用的体育理论教材是1981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参考书《体育基本知识》,然后,在1986年3月我们自编出版了适合我校特点的内部使用教材《体育》课本,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1990年起,我们统一使用广西区教委编写的广西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村。
3.2.2 体育理论教学改革深入进行,我校的改革与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相吻合。
1992年8月,国家教委向全国高等学校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规定了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规定了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时数分配;令人兴奋的是“纲要”还明确地规定了“理论知识教学时数不得少于教学总时数的12%”。这个规定更加强调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这正与我们多年来进行的教学改革相吻合!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教学改革与高校体育教学规律相适应,这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更好地因才施教,我们结合国家教委对高校体育工作的部署,从1992年起连续四年跟踪调查,统计分析新生身体素质测试,以及调查新生在中学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情况,以便我校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为此本人撰写了题为“新生体质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我们根据新生的体质状况差的特点,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其中理论部分,除在概论教学中要重视选有助于强化体育意识,培养兴趣和体育能力的教学内容的同时,还突出增加锻炼原理和养护原理的结合,以及体育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如:体育为经济服务的功能,体育与商业、现代奥运会与商业、体育与产业等。除此外,我们根据学生将来工作的特点,在技术科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及时增加了我国传统的民族健身法,保健知识与技能,增大球类教材的选择性,减少田径、体操等项目中的高难技术,注意提高增强体质的实效性,收效显著。
我们对体育理论的教学,就是这样从初浅的萌发需要,到认识其重要性,并自觉地进行尝试,继而再到逐步完善其教学及考试制度的艰难历程。
3.2.3 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我校体育理论教学、考试特色。
长期以来,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理论课教学,习惯于以讲授为主,这种方法虽有价值,但它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为此,根据高等教育由传递性教学逐渐向研讨性和发现性转变的特点,我们在进行教学时,采用了讲授法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整体教学法。例如:在每一专题教学的开始,都将其核心内容的过去——现在——未来重点讲给学生,让他们积极思考解决现实和未来体育存在的问题,并注意提问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重视体育方法教学,传授发展着的体育知识体系,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实现体育目的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十多年来,特别近两年,我们抓体育教学改革,首先是抓教师自身的观念更新,统一思想认识,使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既要向学生进行运动技术方面的传授,也要具备传授体育科学理论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获得自行从事体育运动的知识、技巧和技能。这不仅是我们教师自身完善和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也是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坚持终身体育,成为有用之材的需要,因此,我们狠抓教师的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倘若平时不注意学习,课前临时“抱佛脚”,那是很难上好理论课的。
认真备课是上好理论课的必要条件。1994年起,我们教研室实行了集体备课制度,每个学期开学之际,均进行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明确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也使教师教学程序安排合理,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讲究语言艺术,各环节联系紧密,逻辑性强,使学生思维随着教学内容逐渐扩展,延伸,收到良好的效果。
体育理论教学,若光是教学,不进行考核,就不能达到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而对学生而言,没有压力,也就无动力,从某种程度来讲,单等学生“自觉”是等不来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闭卷考试,才能考出学生的重视与真学来,才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十多年来,我们在学校领导和学校教务处的支持下,体育理论始终坚持闭卷考试,而且制度不断完善,我们的做法是:体育理论教学时数每学期占总体育课时的15%~20%,因南方气候的影响,特别在春天季节,低温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而学校室内场地有限,理论课教学时数相对增加一些,体育理论课每学期都进行闭卷考试,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15%~20%(专项课比例稍高),而且规定体育理论考试不及格者,需要补考及格后,方能在当学期的体育成绩中,进行总评成绩,否则不予总评体育成绩,按不及格处理。为了不使体育理论考试与其它专业课考试相冲突,我们将体育理论考试较专业考试提前两周至三周进行。
随着国家教委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发,更加坚定了我们改革的信心,92年后,我们在体育理论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教学、考试制度,除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外,一改过去体育理论考试是由教研室自行安排,自行考试的做法,而今我校体育理论考试是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统一监考,学生分年级统一时间进行闭卷考试。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建立了理论考试卷集体流水作业评卷制度,以及配套的理论考试试题库。这在全区高校中,我们又是率先进行的。我们对考试作弊的学生,同样按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给予纪律处分。通过改革考试制度,体育学科的威信树立起来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及教学水平提高了,而学生也能在教学中,学到了知识,并掌握一定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收效显著。广大学生对体育理论实行闭卷考试,能持正确的态度、每学期考试及格率在87%以上,不及格者,绝大部分是因重视不够或认为理论课考试无关紧要所至。
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带动了全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锻炼身体更加自觉了,学生体育“达标”率明显增加,到1996年止,学生体育“达标”率最高年份为97%,并且近两年平均保持在90%以上。学生积极踊跃要求参加校运动代表队训练,比赛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竞争激烈,水平不断提高。以田径比赛为例,我校92年至95年间参加广西区、市大学生田径比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三次,第二名和第三名各两次的好成绩。
为检验教学成果,我们分别走访了已经毕业分配在广西商业大厦和广西区百货公司工作的我校毕业生,通过教学反馈,学生们普遍反映,体育教学增强了体质,学会了自我锻炼,感谢老师们的教育,没有良好的身体作为工作的“本钱”,干好工作就是一句空话。这就是毕业生们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92年和94年,广西区教委分别进行了“广西高校体育课程的检查评估”和“广西高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检查评估”,检查评估小组曾两次来我校检查,区教委领导及检查组的专家、教授们对我校的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称赞道,商专教学有特色,并在全区的体育教研室主任会上多次表扬了我校。我校的两次评估检查,取得了好成绩,名列广西高校的前列。如今,广西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我们欲抓住全国人民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契机,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负时代对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