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性及其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阶段性论文,市场经济论文,特征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有很大区别。国家要有效地指导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不但应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还应该认识市场经济自身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及各阶段的特征。
为了认识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我们有必要引入几个概念加以说明:
1.市场力度。市场力度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程度。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竞争的程度反映出来的。从理论上来说,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状态拥有最强的市场力度。
2.市场约束度。市场约束度是指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所受到的由于各种经济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而产生的所有形式上的制约作用的总和。其中经济内生市场约束是经济运动层次内部,甚至是市场机制运动本身所产生的约束性。这些内生经济变量主要包括:企业规模、经济技术条件、经济垄断、信息的扭曲和贫乏、反映时滞等等。经济外生市场约束则是在经济自发运动层次以外的人为的或历史遗传的约束性。这些外生经济变量主要包括政治影响、非经济垄断、产权界定等方面。
3.市场效能度。市场效能度是指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所拥有的功效或带来的效果的大小。市场效能最大化的条件是:(1)交易成本最小化。(2)短缺量和剩余量最小化。(3)任何两种资源的边际替代率相等。(4)社会财产正增量最大化。很明显,市场效能度的大小是市场约束度和市场力度的函数。用公式表示即:
F=f(x,y)
其中:F—市场效能度
x—市场约束度
y—市场力度
根据上面三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进行分析。
按照市场经济自身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初始阶段,大发展阶段和最高阶段或矛盾尖锐化阶段。
(一)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及其特征
市场经济的初始发展阶段主要是指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到16世纪,在小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远远不能满足地理大发现后为资产阶级提出的各种新的需要,正象马克思所指出的:“这种方法的蜗牛爬行的进度,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因此,加速资本主义产生所必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的形成,即大量有人身自由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和在少数人中积累起大量的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货币财富,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当务之急。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利用暴力手段来加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这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这一时期,随着分工的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尤其是经济活动的货币化和开放化,市场机制逐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根据上述分析,这一时期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农民和其它小生产者破产,一方面生产资料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使之成为资本家;另一方面,破产的农民和小生产者靠出卖劳动力过活,出现了大量有人身自由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2.原有的少数商人和高利贷者凭借手中积累的货币转变为资本家。
3.暴力掠夺在资本集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使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少数人变成资本家。
4.市场经济的内存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虽已转化为或发展为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但这个矛盾并没有完全展开。
5.经济内生市场约束度较强,市场经济外生约束度较弱,市场力度不稳定,市场效能度不稳定。
(二)市场经济的大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这一时期又分为二个阶段:一是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阶段;二是机器大工业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初期,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工场手工业。工场手工业有3个特征:就技术和生产力状况来说,是以手工工具进行生产;在生产关系上,工人受雇于资本家,受同一资本家的控制、剥削;在生产组织上,实行分工协作。
在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阶段,由于手工工场内部工人已经有了细致的劳动分工,劳动生产率提高,表现出了生产的优越性,使资产阶级的力量与日俱增,从而开始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但是,这种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生产,不能根本改造全部社会生产,不足以构成新的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因而也就不能保证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制度从根本上战胜封建主义。此时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仍然是封建生产关系。
这一时期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1.科学技术在生产中仍不起主要作用,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即靠绝对地延长工人的工作日,从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
2.由于劳动生产率不高,生产的商品不是很多,导致市场范围狭小。
3.企业管理带有严重的封建思想,没有统一的货币制度和度量衡,没有统一的税收制度,各种关卡遍布各地,形不成市场竞争,市场力度较小,市场约束度较大,市场效能度较小。
工业革命既是技术革命,用机器体系代替了以往的手工操作,使劳动生产率极大的提高,显示出新的生产方式的活动,使资本主义借助于新的技术迅速地发展起来;又是生产关系的重大改革,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的出现,给独立于手工业者以毁灭性的打击,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最终确立起来。这一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市场范围迅速扩大,商品不再局限于国内生产销售,而是跨出国门到国外去生产销售,世界市场得到迅速发展。
机器大工业时期市场经济的特征是:
1.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剩余价值生产逐步由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向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转化。
2.形成了国内、国际市场,且范围迅速扩大。但此时市场带有强烈的无政府状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困难,且没有提到历史的日程上来。
3.企业管理愈来愈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企业内部有组织、有秩序,管理的作用日益明显。
4.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已全面展开。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发展的趋势和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相对狭小,个别企业有组织和整个社会无政府的矛盾。这个矛盾会周期地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出现尖锐化状态,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反过来,经济危机又成了缓解矛盾尖锐化的手段。
5.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是靠科技,二是靠管理,所以机器大工业时期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内在市场约束度较强,经济外生市场约束度较弱,市场力度较大且较稳定,市场效能较大的经济形式。
(三)市场经济的最高阶段及其特征
所谓市场经济的最高阶段,是指市场经济的最后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会再产生新的阶段。
市场经济最高阶段的主要特征有: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家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愈来愈强。这是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私人资本的扬弃,是使市场经济内在矛盾尖锐化暂时得到缓解的最有效手段。
2.向外经济扩张成了市场经济继续存在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垄断产生以前,资本主义国家也向外经济扩张,但这种扩张不是市场经济存在的条件。垄断产生以后,国内市场相对饱和,已无法容纳下迅速膨胀起来的生产力。市场经济要继续存在下去,垄断资本家就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向外经济扩张,向外投资,向外输出商品。没有大量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尖锐化了的市场经济内在矛盾就无法缓解。
3.这个阶段的市场经济是市场力度较大,外生市场约束力较强,经济内生约束力弱,市场效能最佳的市场经济形式。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