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名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 510000
摘要:近些年,地震的发生频率相当高,给整个社会的安定带来巨大威胁,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尤其是一些较大规模的地震,人们的生命、财产、人身安全受到的侵害更是无可估量。好的抗震设计,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地震来临时,能够有效的降低受害程度。但是从目前的建筑设计来看,很多设计人员没有对抗震设计形成充分的认识,认为建筑受地震灾害的影响可能性比较小,从而导致了各类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引言
地震灾害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的特点就是具有突发性,到现在为止,它的可预见性是很低的。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因为发生的地震灾害,曾经造成过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巨烈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建造人员,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建筑抗震设计,才可以设计建造出适用于抗震要求的建筑。
1 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必要性
在建筑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设计中,做好抗震结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的人地矛盾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层建筑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迅速成为城市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建筑高度越高,其自身的重量也就越大,对于震动的抵抗能力越差,如果高层建筑的设计还按照普通建筑设计的方法,一旦遭遇地震,必然会导致建筑的损坏或倒塌,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设计人员应该充分重视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确保结构能够在强度、刚度、延性等方面达到最佳,实现“小震不动、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的,保障建筑的使用安全。
2 建筑结构中关于抗震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2.1合理选择建筑抗震场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于抗震设计的考虑上,必须注重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选择了合理的抗震场地进行建筑施工,将会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当地震发生时,会导致地表的各个位置发生不规律的则乱移动,所坐落位置的地质结构和性质不同,发生的地震灾害程度也会有所差异。当地震中发生剧烈的地面震动时,如果场地选择本来就不妥当,建筑结构遭受的破坏就更加的严重,严重的会导致建筑物的坍塌。在建筑场地的选择上,要适当的避开软土层,砂土层等容易被液化的地面结构,当这些不利于抗震的地段很难避开时,就要考虑通过人工改造的形式,进行地基的加固处理,确保建筑物的地基抗震级别能够得到提升。
2.2严格规范建筑结构体系的构建。在抗震设计实施前的建筑结构抗震方案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在建筑结构体系和安全方面的方案考虑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抗震结构的选择上,避免以偏概全,因对特殊建筑结构考虑而忽视了整体的结构构件,需要从整体进行建筑抗震性能的把握。要确保建筑结构有一定的赘余,当建筑物的某个局部出现了损坏的情况下,整体建筑物不会因此受到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的变化。(2)根据地震的传递路径准确的进行设计图规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竖向结构的设计,设计要从垂直重力符合角度考虑其相应条件下的压应力均衡问题,对转化结构而言,考虑到上部结构竖向构件会传来垂直重力荷载,确保该荷载力在转换层有一次的转换。(3)设计中要注意确保建筑结构体系的强度和刚度在合理的水平,符合建筑物的整体设计要求。避免因局部位置的刚度不足难以支撑该部位应该支撑的建筑区域结构,实现刚度和强度的合理分配。
2.3确保建筑物的平面规则性布置。在实际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上,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规则性,这在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尽量保持建筑设计的规则性,可以更好的知道建筑施工,对于不规则的结构设计,必须采取与之匹配的负责对策加以设计对应。
3 建筑构造设计对立震理念的详细运用
3.1恰当处置构造荷载
设计人员将抗震理念应用到构造设计中,要同时保证建筑构造设计的优化及建筑对震害的有效抵御,就应当遵照强弱谐和的准绳来进行设计,即合理地提升柱、剪、节点、压力中心等位置的强度,并恰当地消弱梁、弯、杆件、拉力中心等部位的强度。详细来讲,设计人员要使柱端比梁端接受的实践承载力高,杆件具有的抗剪力比抗弯力高,防止节点早于构件被毁坏,保证杆件毁坏时,受压区域的混凝土承载力要高于受拉区域的钢筋承载力。
3.2合理选择抗震位置
设计人员对建筑构造展开抗震设计,必需要选择具有优势条件的抗震场地,并防止在震害影响严重的地段进行建筑建立,以实在地借助自然天文条件,消减地震灾祸的不良反响。比方,建筑中的脆弱地质区域、地质散布不平均区域,都不应为抗震场地。假如必需在相似的区域进行抗震设计,设计人员首先需求展开地基处置设计,保证地基构造到达足够强度以及标准状态之后,才允许设计人员展开详细的抗震设计。
3.3优化设计整体构造
建筑构造设计人员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必需重点思索构造体系关于抗震效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不同的构造体系布设抗震措施,所产生经济影响与平安度等问题。因而,设计人员必需结合以下几点准绳,做好关于整体构造体系优化设计,即:设计人员进行构造设计时,必需要为构造保存一定的余度,保证某局部构造遭遇毁坏之后,剩余的构造能够对所要承当的作用力进行平衡的分配,局部构件的毁坏不会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构造的抗震性能;设计人员必需将抗震设计中震害影响力的传送途径明晰精确地标注于构造简图中,以保证构造设计的全部过程,都可以顾及到抗震设计的请求,继而使竖向构件受力完成平均,而各个构造能够完成应力传送的连续性。
3.4抗震设计详细结构
设计人员应当结合不同的建筑构造类型,为建筑选择恰当的抗震结构,保证建筑整体构造能够和抗震的结构一同发挥作用,完成关于震害的有效消减。比方,采用砖混构造的建筑,其抗震设计要采用圈梁加内外连续墙的结构,其圈梁能够为各局部构件施加约束力,以外表构件在遭遇强大的外力时呈现散乱的问题,而内外构造墙则能够增强建筑的塑性变化与位移水平,保证建筑构造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整体性,从而防止建筑构造墙体在地震影响下呈现开裂等问题。
3.5非构造部件处置
所谓非构造部件,普通是指在构造剖析中不思索接受重力荷载以及风、地震等侧力荷载的部件,如内隔墙、楼梯踏步板、框架填充墙、建筑外围墙板等。思索填充墙的影响:填充墙对框架构造的影响:使构造抗侧移刚度增大,自振周期减短,从而使作用于整个建筑上的程度地震力增大。改动了却构的地震剪力散布。限制了框架的变形,减少了整个构造的地震侧移幅值。填充墙充任了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主力构件,使框架退居为第二道防线。
填充墙的布置:砌体填充墙不同于轻型隔墙,虽然均为非承重构件,但它具有较大的抗侧移刚度,所以不能随意布置。在建筑平面上,填充墙的布置力图对称平均,以免形成构造偏心。沿房屋竖向,填充墙应连续贯穿,以防止在填充墙中缀的楼层呈现框架剪力的骤增。在框架构造中当必需采用砌体填充墙作维护墙时,应采用有效的措施避免床裙墙对框架柱产生的嵌固作用,避免短柱的呈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扩展,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成为设计工作的重点,尤其抗震设计更为关键。对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来说,其设计彰显完整性和系统性,需要将其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对于抗震设计的来说,其设计效果直接决定建筑物的标准。为此,合理、科学的抗震设计非常重要,要针对不同的建筑和具体情况,进行最佳抗震设计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胡洁.浅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5:226.
[2]关录飞.浅析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J].林业科技情报,2012,02:48-49.
[3]解增银,陶小林.浅析如何做好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5:273.
论文作者:鲁思慧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结构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物论文; 刚度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