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价格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势在必行论文,价格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图书折扣的全面放开,我国社会主义图书市场的逐步建立,我国图书市场一度出现活跃、繁荣的景象。然而,与此同时,“折扣战”也愈演愈烈,除原材料涨价等自然因素外,主要由此而此引起的图书价格上涨,让读者叫苦不迭,加之其他原因,图书市场又陷入了不景气的窘境。据《辽宁图书发行》报载:“书价太高”是图书发行不景气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已引起出版社书店同仁的关注和焦虑。某出版社副社长、副编审曾忧心忡忡地说:“目前发行折扣越来越低……出版社的出路便是使书价越来越高,读者望书兴叹,如此下去,只好大家共食恶果。”下面我们先就“折扣战”引起“书价涨”一问题作个简单剖析。
图书折扣放开后,出版社、发货店、销货店从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出发,对此产生了不同的态度。首先,发货店、销货店为适应于让利需要,要求出版社“让折扣”;其次,出版社为满足这一需要,又不让自己的利益受损,便是“堤内损失堤外补”——提高书价。当前,机关团体购书经费一再压缩,用于购买图书的经费越来越少。相反地,个人读者则越来越多,几乎成为书店消费的主流。而个人读者主要是由干部知识分子和学校师生组成,作为工薪阶层和求学者,这些读者收入有限,面对昂贵的图书只能望而却步。如今社会上流行的一种说法:“有钱的不买书,想买书的又没钱”。最能说明这个道理,以致各地“特价书”大受欢迎。
为此,许多人发出强烈呼吁,要求降低书价,满足读者。可是,这终究未能彻底改变图书价格居高不下的状况。
那么,书价的上涨难道确为出版社、书店带来好的效益了吗?由上面的分析可看出,图书的高定价与读者的低收入所形成的明显反差,最终只会导致图书市场供求比例失调,图书大量积压。例如:由于图书的涨价,1985年出现全国性的图书大积压,增长幅度为65.5%,1988年出现第二次大积压。图书大积压引发了图书“订货萎缩”,使图书出版发行陷入了怪圈。一方面出版社、新华书店积压大量图书卖不出去,需降价处理;另一方面,因图书销售受购买力制约,新华书店作为图书发行主渠道库存包袱沉重,资金不足,出现了“订货萎缩”,使出版社感到“出书难”。而不少图书备货不足,尤其是一部分学术著作因订数上不去而无法出版或无法及时重印,读者纷纷反映买不到需要的图书,使“买书难”问题更为突出。为此,我们得出这样一条规律:原材料等因素涨价、图书折扣放开——图书提价——读者减少——销售下降——图书积压、利润下降——订货萎缩,出现出书难、买书难。不难看出,这是一条恶性循环的充分再现。
既然图书涨价主要是由图书折扣放开这一人为因素引起的,那么,是否就可断定图书折扣放开走入了误区呢?否。
因为,首先,折扣放开是适应当前图书市场经济形势发展而产生的,是顺乎经济规律要求的。更主要的,从前面分析中可看出,图书折扣放开,图书价格提高,均是在图书统一定价的前提下进行的。正是图书统一定价的“一定之规”,严重制约了图书随市场供求关系的波动而灵活变化。出版社、新华书店无法通过价值规律来取得各自的收入,无法通过价格策略来实现更高经济效益。而出版社、新华书店都是讲求经济效益的,尤其新华书店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为了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他们便把已放开的图书折扣作为突破口,以通过低进(出)价、高定价来增加收益。于是,这种竞争愿望愈强烈,“折扣战”也就更激烈,其结果只会是图书的一再涨价。况且,图书的统一定价也给一些非正常经营的人造成可乘之机,特别是一些紧俏图书尤为突出。在农村,如有的个体书摊按定价向新华书店购进《历书》,到集市又以高价出售,一转手可获利40%以上;在城市,有的书贩专在本地或外地新华书店抢购紧俏图书,又在新华书店门口,以高价50%或成倍的价格出售,导致书价猛涨。
另外,图书统一定价,还造成近年旧书挤占新书市场的混乱局面。有些书,每重印一次价格也随之上升一次。这些书的版本和纸质都一样,新华书店所有早期存书,只能按书上的定价出售。同样的书不同定价造成旧书好销,新书积压。而且,一本书在全国卖一个价钱,貌似公正,其实不合理。因各店路途、费用不同,价格也就应有所区别。
由此看来,图书的统一定价是引发“折扣战”的前提条件,是造成图书价格上扬等不合理现象产生的根源。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计划经济逐步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如几十年计划经济一贯制的粮棉油价格现已全部放开。事实证明,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计划商品在完全纳入市场经济轨道之后,人民生活稳定、丰富,市场活跃、繁荣。同样,作为商品的图书,也应遵循这一经济规律,打破图书明码实价的束缚,完全由图书市场进行调节。现在一些集、个体户已将书价放开,图书封底定价已有名无实,其经营方式灵活,书价可随行就市,使墨守书规的新华书店无法与之抗衡。因此,只有放开图书价格,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图书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才能与图书折扣放开相配套。
(一)放开图书价格是价值规律的要求。
价值规律是图书商品运动过程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它调节着图书商品有序地运转。其内容包括: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并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调节着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着图书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但当前我国图书实行的统一定价,无法正确反映图书的价值,特别是智力成果的价值。一些科学工作者及作家面对自己多年心血和智慧凝聚而成的学术著作和图书作品终于问世而欣慰,面对如此低廉的图书价格则不禁心寒。因为目前图书定价基本还是以利润率、纸张印刷工价和稿费等直接费用来确定的,既不能反映其使用价值,又不能反映其交换价值,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十分严重。同时,图书的这种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定价原则,还导致了只重外表装潢精美的所谓“高档书”和粗制滥造之作泛滥。同时,图书的明码实价既不能调节图书供求关系、又不能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随时变化,书店无法利用自己图书的价值优势通过价格在市场上竞争。当前书稿竞价在我国已经出现,并为人们所接受和欢迎。实际上,这种书稿竞价是图书价格放开的前奏,是对图书实行统一定价的有力冲击。因此,放开书价,让图书价格通过市场来调节,让图书的价值通过市场来得以充分实现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是价值规律的要求。
(二)价格放开要与图书折扣放开相配套。
放开图书价格后,图书价格与价值就会逐渐接近,图书市场的发育将趋于成熟,图书折扣作为一种过渡的、暂时的现象将随之消失,“折扣战”也同时平息。因为书店利用自己的价值优势通过价格在市场上竞争,可以有很大的价格变动和营销费用增减,折扣作为行业的“游戏规则”之一将不成问题。因此,价格放开是要与图书折扣放开相配套的,是图书折扣放开的要求。
(三)是出版社、新华书店与集、个体户展开公平竞争的需要。
当前,面对书价已全面放开的集、个体发行商,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只有放开书价,以活对活,才能改变出版社和国有书店死板、僵化的经营作风,搞活发行,增强竞争力。
(四)是推动出版社、新华书店进一步走向市场的需要。
今天,出版社、新华书店顺应改革潮流,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加大改革力度,以促进企业进一步走向市场。但图书所实行的统一定价,严重阻碍了这一改革进程。放开书价,无疑是为出版发行的改革搬掉了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因为,当前店社双方之间的“折扣竞争”说到底就是出版发行系统内部的“利益之争”。只有放开书价,他们便会把通过“争折扣”来提高效益的办法转变为通过市场来扩大效益。他们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图书市场,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行情,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及价格策略,扩大适销品种的进销,通过挖潜市场来实现自身的“双效益”。这就是说,书价放开后,出版社、新华书店才真正走进了市场,实现了企业改革的初衷。
(五)是推动图书走向市场的需要。
图书既然被认作一种商品就要承认它的商品属性,将它作为商品投入市场。图书价格放开,就是从根本上承认了它的这一商品属性,使它完全接受市场的支配和调节,从而彻底推动图书走向市场,遵循市场规律。
(六)是满足读者的需要。
图书价格放开后,出版社、书店将自觉按照市场价值规律,多出、多发读者需要的优秀读物,减少和淘汰不合读者口吻的粗制滥造之作,及时降价处理滞销品种,为各类读者提供不同层次、不同价格的图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买书难”问题;同时,通过价格框杆,还可平抑书价控制供求失衡,尽量避免积压或脱销,满足读者需要。
当然,书价放开后,有可能会产生为盲目迎合市场需要而忽视社会效益的问题,还需要店社双方在出书、发书时严格控制内容不健康的低劣之作混入市场。另外,农村发行作为图书发行的一个薄弱环节,还需政策补贴来扶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