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对峡区风光影响的典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典型论文,风光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峡工程对峡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将带来重大的影响,这已成为众多的研究者所共识,但对其影响的具体程度、区域差异等问题却各有不同的说法。峡区号称巨幅画廊,景点沿江呈带状分布,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又集中分布在瞿塘峡夔门段、巫峡巫山十二峰段、西陵峡“兵书宝剑”—“牛肝马肺”段,从而形成峡区的三个最主要景区。本文即就这三个主要景区进行典型分析,以期有助于关于三峡工程对峡区风光影响的探讨。峡区其它景点受影响的原理与我们所作的典型分析类似。
一、瞿塘峡夔门景区。瞿塘峡为三峡之首,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河谷狭窄,向以雄伟险峻著名,曾有铁柱锁江之称。夔门段为其主要景点集中区,有江关夔门、倒吊和尚石、孟良梯、风箱峡、粉壁墙等著名景点,为瞿塘峡精华所在。
夔门景区的现状景观特征可以概括为:①两岸悬崖邻江,崖壁陡削,北岸悬崖高300多米,南岸高200多米;两岸山峰海拔大于1000米,悬崖以上坡度较缓;崖壁、灌林,色彩分明。②江面极窄,某些地段不到100米,水流湍急。③古迹、传说、艺术作品相当多,如白帝城、夔门、粉壁墙、古栈道等。
三峡工程兴建后,对该景区构景的影响主要有:
1.雄伟险峻气势消失。建坝蓄水后正常水位175米,两岸崖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北岸崖壁相对高度降至25-125米,南岸崖壁大多消失,即使不全部被淹没,也只剩下相对高度不到50米的岸崖,不再有雄伟之势。虽然峡段两岸山峰达1000米以上,但崖上坡度较缓;江面宽度由原来90-150米变成蓄水后的175-250米,江面变宽,水流变缓,视线与崖顶夹角变小。以夔门附近剖面为例(见图1),夔门北岸崖高约海拔230米左右,南岸崖高190米左右,两岸崖壁加上周围群山,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两岸崖壁为门壁,素称“夔门天下雄”。建坝蓄水后,两岸门壁将不存在。虽然从视角出发,南岸门壁仍有残存门壁,但相对高度太小,为50米左右,无门壁之感。据此,可以确认,建坝蓄水后,夔门这一瞿塘胜景将从此消失。
2.许多景点将被淹没。倒吊和尚石、孟良梯、粉壁墙、古栈道、“风箱”等景点和由崖壁崩塌而形成的怪石将被淹没,从而严重影响瞿塘胜景。
3.视角色彩变差。由于水面抬升,乘船游客可看到崖顶地面,在该段有许多坡耕荒地,将破坏游客美感。
4.除白帝城变成孤岛能保留一部分以外,大部分文物古迹、艺术作品及动人故事流传的景点将被淹没,使民间传说、艺术作品大受影响。一些文物古迹虽可迁建,但它们将失去原有魅力。
二、巫峡巫山十二峰景区。巫峡西起巫山县的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县的官渡口,绵延40公里,由两段峡谷组成,西侧是金盔银甲峡,东段是铁棺峡。巫峡向以幽深秀丽著称,主要景点集中在巫山十二峰地区。巫山十二峰景区从金盔银甲峡临江悬崖开始,到培石附近的回施露,主要景点有北岸的朝云峰、神女峰、松峦峰、集仙峰和南岸的净坛峰、起云峰、飞凤峰、上升峰、翠屏峰、聚鹤峰等,江边有著名的孔明碑。其构景特征是:①两岸山峰海拔800-1200米不等,距江水平距离较近;有高度不等悬崖,有的在海拔400米以上,有的在600米以上;两岸为灌木覆盖,色彩较好,有幽深之感。②江面窄,大都为100-150米,个别地方为200米,水流急。③巫山十二峰充满诗情画意,神话故事很多,历代骚人墨客留下的诗文更多得难以计数。
图1 瞿塘峡西口(白帝城剖面)
三峡工程对该景区风光的影响,主要有:①水位由现在的75米上升到将来正常蓄水位175米,江面宽度由现在的100-150米增加到250-600米,二者叠加综合影响的结果,使该区群峰的视角度大幅度下降,远远超过由水位上升造成的相对高度的降低,将使巫山十二峰失去神秘色彩。以神女峰为例(见图2),江面地区称为青石,由于有小支流在此汇入,所以江面较宽,现为300米左右。这里是观赏神女、松峦、集仙三峰的最佳地点,假设同在江心线上观看神女峰,建坝蓄水后其视觉高程将大幅度下降。因为:(a)实际上,B点比A点实际高度缩小100米。(b)视觉上,B点比A点观赏角度(视角)由A点的355°降到B点的315°,视角度的变小意味着视觉高程大量减少。利用几何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从B点观神女峰,相当于在水平距离增加163米的条件下观神女峰,险峻的视角条件已不具备。因而我们得出结论:神女峰视觉高程下降高度将大于100米。(c)心理上,水面变宽,使观察者视线比以前开阔得多,加上视觉范围并没有增加,而人们都有一种心理,觉得在开阔地看一物体比在非开阔地看同一物体低得多。这样,从心理角度分析神女峰视野高程下降时,还应加上心理高度视差,从而更加降低了神女峰的视角高度。(d)美学上,美学构景特别强调整体比例性。相对高度的下降,水平距离的增加,会导致美学构景比例失调。神女峰之所以有现在这么著名,是和群山、深谷、长江江面窄的观察背景分不开的。三峡工程建坝蓄水后,就失去了这个观察背景,“神女”虽无恙,但“生态”条件恶化,神女的神韵就大打折扣了。②巫峡中传闻最广的孔明碑将被淹没,许多石刻艺术也将沉于江底;巫山十二峰的传说、文学描述将成为历史。
三、西陵峡“兵书宝剑”—“牛肝马肺”景区。西陵峡西起巴东官渡口,东至宜昌南津关,素以滩险流急著称。坝区三斗坪以下峡段,基本上不受建坝的影响,三斗坪以上峡段,景点主要集中在兵书宝剑峡、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地区。分析这一峡段的主要构景因素有:①周围山峰较高,海拔超过1000米;有多处层状悬崖,其海拔由低到高,层层迭迭的石灰岩使峡区风景更为壮观;在岩石层层理不同方向,坡度不同;一般垂直层理方向是悬崖或陡崖;两岸森林较多,森林色彩分明。②峡区江面较窄,为100-300米;新滩附近较宽,为300-500米。滩多流急,为西陵峡特色之一,因葛洲坝建立,现滩大多被淹没,水流也不太急。③自古以来有许多传说,描述这段景色的文学作品也很多。
三峡工程建坝蓄水后,将是:①“兵书宝剑”、“牛肝马肺”大部被淹,虽残存少数峡段悬崖临江,但周围视觉高程大减。从总体上看,峡谷风光消失,代之以湖泊景色。②峡区江面变宽为300-500米,新滩附近为400——600米,水流较缓,险滩完全消失,文学描述将成为历史记载。
图2 神女峰——翠屏峰剖面
由以上典型分析中可以看出,建坝蓄水后三峡峡区风光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许多重要景点和景色将消失;一些景点虽存在,但将永远失去他们从前的魅力;有些景点未被淹没,也许还略增风姿,如白帝城变成孤岛,别具特色,但维护费将大为增加。当然,三峡工程也将重新塑造出一些新景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湖泊景观。但是,这里有一个原则必须明确,那就是自然景观价值高于人造景观价值。自然风光是经过长期地质地貌过程而形成的。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与干扰日益严重,保持原始自然风貌的区域越来越少,保护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原始自然风光的保护价值也将越来越高。人类可以制造出许多人工景色如大坝、园林等,却不能建设出像长江三峡这样的自然峡谷风光。而且,三峡峡谷风光是唯一的,而平湖景观却随处可见。此外,大坝蓄水后可能在坝区形成新的景点,也有利于欣赏支流景观,但这还需要将来进一步开发。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前面所作的典型剖面分析是按正常蓄水位175米进行的。而实际上,库区内水位季节变化明显。一般说来,每年冬季水位为175米,夏季为145米,调蓄水位变化至少30米。按库区水位145米计算,相对高差比正常蓄水位增加30米,对于恢复瞿塘峡的雄伟险峻、巫峡神女峰的神韵以及其它峡区的原有景观是有好处的,但无法与原风光相比。因为:①虽两岸有更多的悬崖出露,但崖壁较矮,仍没有原雄伟之气势。②从美学角度看,风景的美感很注重其整体性和构景中的比例。自然风光是众多构景因素巧妙组合的产物,即山、水、林、岩石、色彩、文物古迹、建筑等有机组合的整体,特异景观的美学价值,要靠整体背景的协调与烘托。三峡风光的价值在于其巨川高峡横亘绵延的雄伟气魄、气象万千的整体物景,在于山、谷、水、林、色、奇、险、急、幽等的特异组合,在于雄伟、秀丽的自然风光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物古迹、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以及文学作品形象的相互衬映、浑然一体。这些构景因素如缺其一,则使景观的整体性和比例关系受到破坏,其风光的总体效应将大为降低。因此,即便是相对高差增加30米,也并无益于较大地改变正常蓄水位175米时的情况。③由于水位年复一年季节性涨落,将严重影响峡区风光美感。30米涨落带因被水淹没,植被消失,其与上部环境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裸露岸带,从而使涨落带与上部对比度分明,岩层色彩相差也很大,特别是悬崖地区,景观极不协调。
本稿收到日期:1994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