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浅议论文_卢明义

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浅议论文_卢明义

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柳行中学 山东济宁 272100

据新课改的要求、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出“激发兴趣,指导阅读,启迪思维,渗透德育”的教学法。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初中历史课,作以下浅议。

一、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如对某种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就会推动他们孜孜不倦地去进行钻研,从而成为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拓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是有目的的活动,在讲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关天培坚守虎门、邓世昌壮烈牺牲等内容时,可用他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其爱国热情。在讲董存瑞和刘胡兰不怕牺牲时,则用他们那种英雄气概,去感染学生,培养共产主义品质。这样做,能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间接兴趣,形成学生学习历史的推动力。

2、充分利用插图、挂图、实物模型、幻灯、电脑、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其直接兴趣。如讲《秦汉时期的文化》时,我们出示了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模型。当一只小铜球“叮当”一声落入一只蛤蟆嘴里时,学生拍手称奇,“啧啧”之声赞不绝口。当讲到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像毒蛇猛兽一样扑向祖国大地,吸允着祖国的乳汁,可爱的祖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殆尽时,同学们一双双眼睛喷射出仇恨的火焰,一个个拳头捏的“咯咯”直响,似乎要将这些殖民强盗砸的粉碎。

4、听唱革命歌曲,渲染课堂气氛。如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时,先后听唱了《长征》、《九.一八小调》、《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解放区的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历史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习历史的情趣。

5、充分利用成语典故、诗词对联,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讲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课堂上用的比较多的就是成语典故,为了说明商纣王的残暴,就讲“炮烙之刑”;讲巨鹿之战时就讲“破釜沉舟”;讲商鞅变法,就讲“南门立木”;讲班超出使西域时,就讲“投笔从戎”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6、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名胜古迹,增强真情实感。讲春秋时期的文化时,带学生去曲阜参观三孔;讲元朝大运河时,带领学生到济宁城西去领略大运河的风光,讲隋唐文化时让学生去参观济宁太白楼。这些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指导阅读

历史教科书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凭借。指导学生阅读历史课本,是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但当前初中学生普遍不爱读书,也不会读书。为此,教师要加强学生读书的指导,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我的主要做法是:

1、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把书本知识内容问题化,用问题的形式来统帅书本知识。如:学习《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西汉社会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要回答前一问,必然涉及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那么,学生又可以提出:“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修养生息政策?采取了哪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通过这样自读自问自答,学生能弄清教材的脉络,把书越读越精,便于理解记忆。

2、指导学生读书,做到史论结合。史论结合就是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讲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就要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近代化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几个阶段。这些事件,只是史料,它们只是整个中国近代化的一部分,只有通过这些史料的学习和掌握,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的近代化是如何进行的。前者是史,后者是论。学生读书找到史和论,才能把书真正读懂

3、指导学生读目录,读年表。了解全书的总体结构,掌握课本的重要内容。

三、思维教育

古今中外的学者,莫不肯定思维在教学中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在历史教学中,应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疏导、启迪,使之科学地进行思维,从而对纷繁的历史现象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形成正确的概念,做出正确的判断,推出合理的结论。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变“灌”为“导”,设置悬念,巧妙质疑,引导学生挖掘课本的潜台词,发展学生判断、分析、推理、综合、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

1、纵横联系,对比分析。我们采取后次复习前次的主要概念,使新学的概念建立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讲红军长征就联系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认识。

2、抓住因果,找出规律。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必然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进方向,偶然性则居于次要地位。如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但之所以在1919年5月爆发,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是导火线,这是历史的偶然性。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四、渗透教育

历史课程和德育课程是两门“近亲”学科,历史课教学的德育渗透比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历史知识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教材。在教学中,要讲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讲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讲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进行国耻教育,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讲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论文作者:卢明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浅议论文_卢明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